董偉
摔跤運動是一個需要力量的運動項目,力量素養在摔跤體育運動中有決定性作用,摔跤運動員是否取得最終的勝利,主要取決于自身是否具有良好的力量素養。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通過摔跤運動員專項力量訓練,展開具體的分析與探究。
摔跤運動是一個對力量要求極高的體育運動,優良的力量素養作為摔跤運動員在體育比賽中高水平發揮的基礎前提。因此,在摔跤體育訓練之中,怎樣科學、合理的安排力量素養的培育,是摔跤體育項目鍛煉中的重要環節,對于摔跤運動員自身的水平發揮,占據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應當找尋恰當的摔跤訓練方式,來推進力量訓練的高效化、合理化,從而有效提升摔跤運動員的專業素養。
1 摔跤項目專項力量訓練計劃的制定
1.1 績效因素
為了有效確保力量訓練的遷移效果,力量訓練動作應當和專項技術運動形式、肌纖維募集形式相符合。力量訓練、功率輸出能力是摔跤體育項目的主要勝利因素。因此,抓舉、高翻、硬拉等動作應當是展開摔跤力量鍛煉的優先選擇。分腿剪蹲、過頭蹲、單腿硬拉等也一樣是最佳的選擇,由于這部分鍛煉對于發展平衡、動力性柔韌程度等層面具備積極推進作用。由于握力對于摔跤體育項目中具備十分重要的意義,需要通過繩索、毛巾、伙伴等,以靜力形式發展為前臂力量,借此加強握力的能力水平。以上練習主要運用于訓練的準備階段、競賽階段展開。
1.2 體重因素
摔跤是一個按照體重劃分等級展開比賽的體育項目。除了最大級別以外,其他等級的摔跤運動員都會受到體重這一方面的約束。一方面,力量增長對于肌肉體積具有相對應的要求;另外一個方面,參賽等級同樣對肌肉體積展開相對應的約束。因此,摔跤運動的力量訓練在持續追求輸出功率、最大力量的可長久發展,同時也應當將自身體重維持在一個適合的范圍之內。針對級別較大的摔跤運動員來講,運用“大負荷量/短—中間歇時間”的這一力量訓練方式,利用瘦體重的適當增加,脂肪的含量相對減少,進而將自己的體重保持在一個恰當的范圍之內。針對小級別的摔跤運動員來講,這種方式卻不是一個十分明智的選擇。小級別的摔跤運動員更適合運用自重力量訓練,比如:雙杠臂屈伸、爬繩、引體向上以及通過同伴展開對抗練習等,借此來達到增加自身力量的根本目的。
1.3 運動損傷因素
傷病一直以來都是困擾所有體育運動項目的一大頑疾。摔跤運動員的運動損傷,主要集中于肩部、脖子、肘、膝蓋等身體部位。易傷部位周圍組織力量能力的增加,對于關節得穩定、運動損傷的預防具備十分重要的價值與作用。這部分預防運動損傷的輔助練習,通常安排在競賽階段與準備階段。除此之外,容易受到傷害部位的肌肉組織的柔韌,也是直接影響著運動損傷。柔韌性練習貫穿摔跤運動訓練的整個過程,通常情況下都將其安排在每一節運動訓練課程結束部分。每一個動作練習兩到三組,每組大概二十秒左右。
1.4 軀干力量因素
軀干支撐力量是軀干穩定的前提。軀干穩定能夠有效確保下肢力量的傳遞、控制上肢的關鍵條件。不論對于競技運動成績的提升,或者還是運動損傷預防與康復而言,都具備積極的推進作用。在我們國家以往的力量訓練之中,并未對這部分內容展開高度的重視。在如今深層次研究、國外領先體能訓練觀念的引入,我們國家的運動訓練領域開始加強這一方面的實踐與研究。因為專項技術動作的因素,摔跤運動項目對于旋轉力量而言具備極高的標準。鑒于此,在加強軀干支撐力量的同時,還應當加強軀干自動發力的能力。
1.5 力量和耐力一同發展
摔跤體育項目需要有高水平力量、輸出功率,同時還應當著重發展肌肉的耐力及抗乳酸的能力。因為一場摔跤運動比賽的兩局間并未有充足的間歇時間,來讓摔跤運動員恢復自身的體能,再加之因為平分所造成的決勝局的課程性,摔跤運動員自身的有氧代謝水平也應當達到適合的水平。和賽艇等體育項目相同,摔跤運動員一樣面臨著耐力、功率及力量協同發展的問題。經過大量的研究可以發現,在同時展開力量訓練與耐力訓練的過程中,會對力量發展帶來嚴重影響。正因如此,應當在多個訓練階段,對訓練的內容展開合理的計劃。通常情況下,依據年度周期展開安排,在一個摔跤力量訓練的中周期,著重發展一到兩項體能訓練,如此能夠真正防止干擾情況,推進耐力和力量的一同發展。
2 結束語
綜上所述,應當依據能量代謝的特征、運動損傷特征,具有針對性的對訓練周期展開規劃,推進耐力與力量的一同發展,推進輸出功率、功率耐力、最大力量的有效提升,真正意義上實現摔跤競技的可長久發展目標。
(作者單位:嘉峪關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