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摘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只有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從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巧妙設置課堂問題、實施合作教學模式、組織開展游戲活動四個層面,對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方法進行綜合分析。
關鍵詞: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
由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往往關系到整個教育教學的質量,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能力素養的培養,因此如何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思考、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它要求小學道德和法治教師在總結自身教育教學經驗、結合現代教育理論的基礎上,探索、運用各種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策略,從而真正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觀念是行為產生的先導和指引,只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有效實施。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徹底改變“以師為本”、“師道尊嚴”等落后的思想觀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教學姿態,堅持并落實學生為中心的全新理念,肯定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發表觀點和意見,提出質疑。
例如,在教授《自主選擇課余生活》時,筆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上積極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與學生進行對話,拉近師生的距離,消除學生心中的排斥。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還會設置學生自習的空間,讓學生利用這段時間去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也會鼓勵學生提出疑問,把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提出來,針對學生的問題,耐心解答,幫助學生完善學習過程。
二、巧妙設置課堂問題,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問題的創設和提出能直接引起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的探究,逐步深入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為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轉變以往課程知識傳授的落后傾向和教學方式,全面、深入地研讀教材中的道德與法治教材,把握并提煉出其中的重點、難點和要點,以此為基礎來設置問題,創設充滿懸念的情境,直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
例如,在講授《選舉產生班委會》時,筆者先帶領學生對本課程內容進行學習,使學生了解課程的基本內容。隨著課程推進,學生對本課程的知識點有了一定認識后,筆者從教材中提煉問題,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思考,給學生提出問題后,筆者會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生得出答案,這時筆者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答案,通過學生們回答筆者可以了解到他們的學習情況,然后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化。
三、實施合作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合作教學是新課改中強調和提倡的一種創新教學策略,其目的在于改變學生的學習關系,優化學生的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本著合作教學的理念,根據對班級學生整體情況的認識,科學合理地分配小組,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展示自己;其次,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溝通、互動與交流,分享他們的觀點、觀點和經驗,實現思維碰撞、優勢互補和互幫互助,提升課堂的質量和效果。例如,在講授《中華民族一家親》課程時,筆者在這節課中實施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首先,筆者利用課前準備時間,將學生分成五個小組,每組五人,分組完成之后,筆者組織學生做了一系列的探究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任務下發后,學生積極參與、各抒己見。
四、組織開展游戲活動,合理創設趣味教學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趣味情境,可以極大地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激發學生的能動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探究。對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出發,設計、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合理創設趣味教學情境,使課堂真正達到寓教于樂,促進學生主動而全面的課堂參與。
例如,《學會溝通和交流》這節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溝通技巧,所以筆者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開設課堂游戲活動,透過游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筆者帶著同學們來到操場上,組織同學們圍成一圈,然后再把一條繩子系在一個圓心位置上,另一端是一個學生提著的。在比賽開始后,筆者將皮球置于圓心位置,讓學員共同發力,感受交流配合的樂趣。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都應該把握課堂教學的本質,充分認識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并結合實際學情,主動思考和探索,通過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巧妙設置課堂問題、實施合作教學模式、組織開展游戲活動等策略來創建學習型、活力型道德與法治課堂,從而真正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
參考文獻:
[1]詹興全,吳建玲.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淺談[J].基礎教育參考,2019(24):69-70.
[2]郭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思考[J].學周刊,2019(0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