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晨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新要求,需要廣大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從學情出發,逐步摒棄“知識本位”的傳統教學誤區,立足于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把知識學習、方法掌握、能力培養、過程體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全面融入教學中,讓學生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數學。特別是要落實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要求,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數學與生活;平衡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3-371
引言
尊重學生的數學起點,理解數學源于生活。數學知識并不是一個個孤零零的存在,它是從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學生本身亦離不開生活環境,他們在接觸數學知識之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和知識經驗,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的知識起點,單純地對知識進行講解。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經驗,結合教學內容,從中找出線索,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產生數學思考,繼而產生探討數學知識的欲望。
一、依托教材,促進學習材料生活化
教材是進行數學教學的主要參照,也是《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具體呈現,它給學生數學學習提供了學習依據,所以是開展數學教學的核心抓手。目前,統一的部編版教材更加契合小學生學習實際,相對于之前的數學教材,新的數學教材完全按照“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注重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通過“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來引導學生應用所學來解決問題。所以新教材中的很多問題都源于生活,數學教學活動也要基于學生的生活;在思路上突出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提倡學生自主探究或者是合作學習,這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特別是重視問題設置的合理性,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這對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非常有幫助。
二、運用生活化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為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效果,教師應利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培養,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指導學生對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更高效的掌握,同時也使學生學會如何對數學知識進行應用,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條形統計圖”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學生最喜歡的水果”這一生活化的問題引入教學過程當中,并用生活中常見的、統一規格的積木作為水果的替代品。當學生說明喜歡某種水果時,便放置一個積木。在對“學生最喜歡的水果”這一問題進行調查時,教師不僅要將“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傳遞給學生,還要將基礎的空間幾何思想滲入其中,進而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將積木放置在同一平面上,才能夠更清晰地看出哪種顏色的積木更高,也就表示喜愛那種水果的學生最多。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對統計與空間幾何的相關知識、思想進行了解,同時也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與動手實踐能力進行了有效培養,從而可以借助生活化理念對數學的生動性、實用性等特點進行充分展現,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效果與質量。
三、挖掘數學課本中存在的生活元素,豐富課堂學習內容
新課程的改革促使了當下教育界的創新,在新課程中明確規定當下的教師除了要傳遞學生基礎的數學知識之外,更應該培養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學習的興趣、創新的思維、實踐的能力以及學習的能力,為未來社會培養更多全面型的人才。作為數學教師,必須要牢牢圍繞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如可以融入生活化的元素,拉近學生和數學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提升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課程中的《購物》這一節課程時,教師就要在課本中找出存在的生活元素。該節課程中需要學生能夠了解人民幣,并進行人民幣的換算,比如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能夠利用人民幣付錢。很明顯該節課程和學生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可以拿出1元錢,10元錢,5毛錢等,問學生這些是什么,用這些錢可以買到什么東西呢?二年級的學生都會知道這是人民幣,可以用來買東西。教師繼續引導學生理解元、角、分之間的換算,在傳遞學生人民幣買東西的換算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現場購物的情境,引發學生思考,繼而探究出購買物品時的各個單位的換算關系。
四、加強課后作業的生活化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開闊學生的眼界,避免把學生局限在課堂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加強作業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努力挖掘數學知識。教師應盡可能布置和生活貼近的作業,確保學生掌握課堂上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運用數學理論知識。例如在學習《千克、克、噸》這一節課程時,需要學生能夠在具備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克、千克,了解1000克=1千克,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認識,同時增強學生對秤的使用能力。一般課堂的40分鐘,學生是很難真正地掌握這些知識,此時就需要老師通過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幫助學生探究和鞏固。在布置這類作業時,為了防止抄襲的現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和克以及千克有關的物體,將其記錄,并采用單位換算法進行換算。這種作業不僅遵循了開放性的原則,同時還提升了學生主動挖掘生活中數學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掌握。
結束語
數學與生活是不可割裂的兩部分,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強調數學知識抽象性的同時,也要注意數學課堂上數學化與生活化的平衡,使學生通過數學課堂學習明白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終要用于生活。
參考文獻
[1]祁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探討[J].啟迪與智慧(中),2021(01):43.
[2]余紅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A4):99-100.
[3]王聰慧.運行生活化教學,助力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J].小學生(下旬刊),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