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穎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艾滋病的預防控制工作中,應用行為干預的效果和影響。采用的方法為:選擇2019年1年時間里300名人員為調查對象進行跟蹤調查,所有人員均自愿接受艾滋病調查。分析實施行為干預以后,調查對象對于艾滋病的認知程度以及安全套的使用率,認知內容包括疾病基礎知識、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結果:干預前后調查對象對艾滋病的認知程度有著明顯的差異,干預后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有了明顯的提升,數據結果差異明顯(P<0.05)。結論:艾滋病作為一種傳染性疾病,只有從根本上做好預防,才能控制和降低其傳播的概率。社會公眾對艾滋病的認識程度僅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刻的認識,對其運用行為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升其對艾滋病的認知,有意識地提升安全套使用率。
關鍵詞:行為干預;艾滋病;預防控制;效果
艾滋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但是現如今并沒有針對性治療艾滋病的藥物。為了能夠控制和減少艾滋病的發生和傳播,對患者以及社會大眾進行行為干預,是一種有效的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年時間里300名人員為調查對象進行跟蹤調查,所有人員均自愿接受艾滋病調查。調查對象中主要包含的是外來務工流動人員和娛樂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有男性156例,女性144例;年齡跨度較廣,為18-63歲,平均年齡(41.56±3.54)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6名,初中119名,高中105名,大學及以上40名;婚姻狀況:未婚116名,已婚184名。
1.2方法
1.2.1流動人員的行為干預
艾滋病和流動人員并不會存在直接的聯系,但是流動人口卻能夠讓艾滋病的傳播更加迅速。據權威數據顯示,近年來很多艾滋病患屬于流動人員,且這部分人群的平均年齡不高,文化程度不高。對于此類人員的行為干預措施主要有:將免費宣教的工作進行落實,并將艾滋病知識、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作為主要的宣教內容。與此同時,將宣教內容印制成單頁或者小冊子,免費發放給這類人員,并為其提供免費的安全套。
1.2.2公共場所工作人員的行為干預
公共場所的類型較多,本次實驗選擇的公共場所類型是娛樂場所,這一場所中的工作人員,平均年齡和文化程度較低,未婚人數多于已婚,對艾滋病的認知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安全意識較差。對于此類人員的行為干預措施主要有:健康宣教和倡導使用安全套。為了提升該類人群的道德意識和安全套使用率,借助“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增強疾病防范的意識,百分百使用安全套,讓行為干預保持持續性,使其能夠形成對艾滋病的正確預防觀念,以及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1.2.3母嬰傳播的行為干預
母嬰傳播是兒童艾滋病的主要途徑,對于此類人員的行為干預措施主要有:第一,健康宣教做到位。產前門診、婚前保健門診等場所都是孕婦比較集中的地方,在這類場所進行健康宣教活動,并保證健康宣教影響范圍的廣泛性,讓健康教育能夠形成網絡;第二,落實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VCT)咨詢服務??梢詾樵挟a婦和婚前保健人員進行VCT咨詢服務,讓孕產婦能夠真正了解艾滋病在母嬰傳播的知識,工作人員可以為有需要的孕產婦進行危險因素評估,為其提供專業化的建議,并進行病毒抗體檢測;第三,應用抗病毒藥物。在妊娠期間確診為艾滋病毒攜帶者的孕婦,在對其應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開展治療時,應當充分衡量降低母嬰傳播風險,與藥物對母嬰的影響兩者的權重。
1.3觀察指標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干預前后入選者的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以及安全套的使用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后,調查對象對艾滋病知識的知曉情況有了較大的轉變,在基礎知識、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三方面,以及堅持使用安全套方面相較于干預前有大幅度提升,數據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3.討論
有實驗研究數據顯示,在有效的干預措施下,能夠讓艾滋病患者的行為發生正向的轉變,讓艾滋病毒的傳播得到抑制。但是艾滋病預防工作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需要政府、醫療機構、廣大媒體等的充分支持,這樣才能在社會中最大范圍的宣傳艾滋病知識,也能讓預防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后調查對象對艾滋病的認知程度有著明顯的差異,干預后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有了明顯的提升,數據結果差異明顯(P<0.05)。
整體而言,艾滋病作為一種傳染性疾病,只有從根本上做好預防,才能控制和降低其傳播的概率。社會公眾對艾滋病的認識程度僅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刻的認識,對其運用行為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升其對艾滋病的認知,有意識地提升安全套使用率
參考文獻:
[1]王文倩,周建芳,蔣悅. 中國大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的Meta分析[J]. 預防醫學,2019,31(12):1233-1240.
[2]呂繁,陳方方. 艾滋病疫情估計及結果解讀要點[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9,(10):1191-1196.
[3]李艷,林梓銘,謝穎倩,林鵬. 中國經性傳播艾滋病的流行特征與防控策略進展[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8,52(12):1309-1314.
[4]陳曦. 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時代擴大檢測的策略[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8,52(12):1210-1214.
[5]李力,曹曉斌,羅巍,王常合,吳尊友,柔克明. 中國2013-2014年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預工作網絡直報數據質量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7,38(09):1197-1200.
(昆明市官渡區人民醫院?云南昆明?6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