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云,女,1970年4月出生,江蘇徐州人,本科學歷,中共黨員,徐州市湖濱中心小學校長,中小學高級教師,曾獲“江蘇省蘇教版實驗教材先進個人”“徐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徐州市語文學科帶頭人”等稱號,負責主持江蘇省品格提升項目“‘小做大為’兒童社區行道德實踐平臺的構建與實施”;主持市級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敢為’行為研究”并結題,多篇論文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閱讀習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語文教師應遵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教學標準,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探究學習,以學習主體的角色參與課程教學,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
一、對于自主探究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應用的理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探究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能力為目標。小學語文閱讀中,語法、文體、語言這三部分的具體內容都是學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合理采用自主探究教學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樂趣、滿足感與成就感。
二、調整師生相處模式
由于小學生年齡偏小、天生愛鬧、難以靜下心來學習,許多教師采用直接領導、強制灌輸、壓抑學生天性的教育方法,使得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壓抑和打擊,學生與教師在相處上形成了一種上下級、管制與被管制的關系。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和對話,形成一種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避免強制性的知識灌輸,而應發現學生的閱讀興趣點,以此為線索進行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同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有切實的學習收獲,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自信心和成就感。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后,教師應進一步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有所提升。
在自主探究教學方法的實施中,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只有師生之間能夠平等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才會更有效率,從而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讓學生將教師當作學習道路上的“益友”,敢于就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惑或困難向教師尋求幫助,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興趣在學生學習中扮演著無法替代的角色,教師應據此進行教學課程的開發建設。學生對游戲、影視比較感興趣,教師就可以根據閱讀內容設計角色扮演游戲。比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海的女兒》《將相和》這一類戲劇化和情節沖突激烈的文章,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小組,給小組編號,然后按照編號進行小組“小劇場”訓練,讓小組成員先自行閱讀、理解文章內容,就有關內容自主討論、查閱相關資料,然后演繹文章內容。
教師也可以組織書寫比賽、朗誦比賽等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和情感。例如,《七律·長征》《天凈沙·秋思》等詩歌涉及文言、多層含義、古今異義等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先進行淺層的文字表達講解,然后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詩人寫作時的情感狀態,最后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促使學生深入探究和思考,從而實現深度閱讀,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
四、拓寬學生思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閱讀是學生開闊眼界、拓寬思路的有效手段。在當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秉持錯誤的教學理念,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為重點,限制學生對于拓展閱讀的需求。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激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進行獨立思考,教師可以課本為主要教學內容,但教學目標并不在于讓學生理解某一篇文章,而在于通過這篇文章讓學生的見解和認識有所改變。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中,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讀和認識課本中的生字和句子,而是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現象和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環保”這一詞匯的概念和意義,以及如何踐行環保意識,并給學生推薦有關環保的閱讀文章,如《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僅僅是個夢》等,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認識到自主探究教學方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與學生構建平等、密切的師生關系,采取適宜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興趣,從而充分發揮自主探究教學方法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