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全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yè)。教育關乎國運民生,承載著民族振興的希望,寄托著億萬家庭的期盼。
我校緊緊圍繞德育課程一體化工作,結合學校地域特色,以水為師、以水明志、以水導行,構建起以“潤德課程”為核心,以“潤智課程”“潤體課程”“潤美課程”為補充的“水韻文化”德育課程一體化育人體系,凝聚育人合力。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潤德課程為載體,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和全面發(fā)展,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為落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盡一份力量。
一、打造校園文化課程,營造和諧育人氛圍
1.校風校訓文化課程
學校依據(jù)校名及地域特點確立了以“水韻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辦學理念:“上善若水”,育人目標:“水樣人生”,校訓:“水到渠成”,校風:“行云流水”,教風:“潤物無聲”,學風:“水滴石穿”。特色的校風校訓文化,引領全體師生沐浴水韻文化,成就水樣人生。
2.校園環(huán)境課程
學校遵循”環(huán)境育人”的理念,對校園環(huán)境進行了專題打造,形成了“一園”“四卷”“四題”的校園環(huán)境課程。“一園”為:“汶水花溪”主題花園; “四卷”指學校操場南墻由李志軍老師繪制的汶水全景圖;實驗樓一樓、二樓由三至六年級部分學生繪制的“大型百米懸頂生態(tài)繪畫長卷”;教學樓一樓安全長廊和班級文化長廊。“四題”指實驗樓一樓水之識、二樓水之用、三樓水之韻和洗手間文化(本學年,為節(jié)約水資源,學校在洗手間安裝上了感應水龍頭和沖洗設備,最大限度的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校園處處充滿了濃厚的水韻文化育人氛圍。
3.隊室陣地文化課程
學校配置了高標準少先隊隊室,少先隊員在隊室開展活動,有嚴密的組織機構,能夠在課程中學到組織、管理和領導的知識才能,從而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少先隊干部。
4.紅領巾廣播文化課程
紅領巾廣播站是鍛煉學生播音主持才藝的舞臺,孩子們通過收聽了解全校的新聞信息和廣博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素質,開闊了學生視野。
二、依托主題活動課程,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學校秉持“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的理念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課程,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1.儀式課程
(1)國旗下素養(yǎng)展示文化課程
每周輪流展示,各中隊根據(jù)學校每月的德育活動主題準備展示內容,于周一升旗儀式時間,在全校師生面前進行素養(yǎng)展示,中隊所有少先隊員參與,展示形式靈活多樣,有配樂詩朗誦、合唱、歌伴舞等,也可邀請家長參與,既鍛煉了每個少先隊員,也達到了凝聚班集體力量的目的,展示了厚重的水韻文化底蘊。
(2)入學、畢業(yè)典禮文化課程
在學年開始和結束,學校都會舉行迎新和畢業(yè)典禮活動。本學年初2017年9月8日上午,在汶水小學操場舉行了主題為“揚帆夢想,啟航汶水”開學典禮活動。開學典禮莊嚴、隆重、熱烈,圓滿成功。會后,單就本次活動就開發(fā)了一本100多頁的《水潤德育.開學典禮課程》作為后續(xù)活動課程的參考和規(guī)范。
(3)入隊儀式、隊日文化課程
每年學校都會定期舉行上述文化課程,旨在讓學生經(jīng)歷莊嚴隆重的入隊、隊日氣氛,感受歷史的傳承,珍惜作為少先隊員的榮譽。活動的開展還提供了操行案例,為以后類似文化課程的開展提供參考。
2.社團活動課程
學校開發(fā)了班級、級部、學校三級共20多項社團課程。主要以學生自主進行主題選擇和課題探究,學期末各社團匯報研究成果。學校聲樂、特色裝飾畫、抖空竹、書法、象棋、圍棋、鼓號操、舞蹈、剪紙等社團課程富有特色,育人效果突出。
3.主題班隊會文化課程
每周周一第三節(jié),是全校主題班隊會文化課程的開展時間。各班根據(jù)活動主題,進行備課上課,使主題班隊會活動成為一種文化,不僅高效統(tǒng)一,而且還會成為學校班級文化管理的文化積淀。
三、搭建實踐課程平臺,引領學生體驗成長
1.種植園課程
學校還開發(fā)了種植園課程,成立了學校種植園和班級種植園。一方面美化了教室環(huán)境,一方面還讓學生學會了如何進行學術研究。
2.班級水采集課程
要求學生從各地取回一瓶水,做好標簽,各班統(tǒng)一懸掛在教室規(guī)定位置。此課程讓學生認識了各地的水,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不同,讓學生從小熱愛水文研究,從小有愛水、節(jié)水意識,有縱觀天下的視野。
3.研學活動課程
學校依托家委會組織親子研學活動。近幾年,共組織親子研學活動10余次,豐富了學生的業(yè)余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四、拓寬協(xié)同課程領域,凝聚全員育人合力
1.家校課程
自2014年11月10日開始至今,學校家委會成員走進學校,對學校和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或建議,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
學校家委會自發(fā)定期組織親子研學活動。研學分為校外和校內兩部分。例如:本學年,校外:1、2年級水潤德育濰坊科技館親子研學活動,3-6年級景芝酒城親子研學活動,1-6年級“我是‘未來小河長’紅領巾相約汶水行”親子研學活動等;四年級家委會則在校內進行了水潤虹橋-四年級核心素養(yǎng)親子知識競賽親子研學活動。活動中,安丘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給予了全方位的宣傳和報道。
2.名家育人文化課程
學校將名家進校園打造成為文化育人課程,吸引名家走進校園,充分發(fā)揮育人作用,先后接待了于永正、朱瑞祥、李存修等一大批國內外享有盛名的專家和學者到學校講學、演講或者指導工作。從上學期開始,學校聘請全國著名旅行作家、中國當代徐霞客、汶河“文化河長”李存修教授為學校校外輔導員,并開展了系列活動:(1)2018年1月11日,李存修教授第33部著作《大運河文化巡禮》首發(fā)式在我校舉行,隨后,李存修教授為全體師生做了精彩的講座。(2)5月4日,李存修教授應邀參加了學校舉行的“我是‘未來小河長’紅領巾相約汶水行”親子研學活動,李教授在美麗的青云湖畔與參加活動的全體師生及家長共話汶河。(3)成立了“李存修工作室”,為李教授能經(jīng)常到校提供保障,同時,在工作室的設計上,充分挖掘、提煉李教授自身的育人價值。下一步,學校還將開展以下活動:(1)邀請李教授參與學校重大活動,如:慶“六一”藝術節(jié)等。(2)在師生中開展讀李存修著作活動。(3)跟隨“文化河長”李存修爺爺探尋汶河活動,讓名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育人功能。
學校圍繞“上善若水”的辦學理念,通過開發(fā)德育主題活動課程,培養(yǎng)了學生愛母校、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生活、愛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品質。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今后,我們將繼續(xù)堅持“水韻文化 立德樹人”的辦學思想,突出“水韻文化”主題,深挖“水韻文化”內涵,引領全體師生在成長路上沐浴濃情汶水,成就水樣人生。
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汶水小學?山東?濰坊?26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