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郭科晶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教學與信息化不斷融合。“之江匯”平臺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和不斷更新,在信息化教學中變得越來越實用。本文以之江匯平臺為載體,運用信息化手段與課堂教學相融合,以及之江匯平臺對農村等教育資源薄弱的學校的信息化支持。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之江匯;課堂教學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越來越多高科技含量的技術手段進入了學校,開始與教育相結合,逐漸更新原有的教育技術手段。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教學手段逐步與課堂教學相融合,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如何將信息化運用于課堂教學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之一。
本文以“之江匯教育廣場”為例,探討教育平臺在課堂教學中相關信息化教學的應用與實踐。
一、“之江匯教育廣場”簡介
國家教育公共資源網——浙江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即“之江匯教育廣場”, 簡稱“之江匯”,是浙江省實施全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重要舉措,網址http://yun.zjer.cn。為全省每個學校的信息化教育教學提供保障。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深度融合,搭建涵蓋核心應用的教育云平臺。之江匯面向全省師生和家長提供免費服務,只要通過本人的身份證就可以免費激活自己的賬號。師生們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資源的生成、分析、處理、傳遞和有效利用。應用信息化能力不斷地自我更新知識結構。培養較強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二、“之江匯”平臺優勢
“之江匯”平臺不同于一般的網絡教育平臺,它是由政府主導研發,集社會專業技術人員和廣大教育教學專家、一線教師等共同探索、開發的一個教育平臺。由各地區教師廣泛參與,資源不斷豐富,經過多年的實踐、更新,為實現教育資源平衡,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化發展提供保障的一個平臺。
目前平臺功能越來越強大,在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包含有“名師工作室”、“學科基地校”、 “移動講臺”、“智能檢測”、“課前導學”、“同步備課”、“互動課堂”等一系列應用工具。
三、“之江匯”平臺教學的基本流程
下圖是之江匯平臺教學的常規流程,分為課前導學備課、課時互動、課后檢測作業三個部分,信息化貫穿其中。
1、課前導學,自主學習的保障
在授課前,教師可以通過“之江匯”平臺發布通知和布置課前導學,通知可以直接通過手機端告知學生上課時間和地點。以浙教版九年級信息技術第五課“初識3d打印”為例,課前導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上尋找“初識3d打印”的視頻、素材等,主動去探究學習,同時教師可以在個人空間上傳相應的教學視頻和素材,還可以上傳其他班級上課的板書記錄。學生對3d打印有大概的了解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2、互動課堂,課堂效率的提升
在實施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之江匯”平臺發布項目任務書、視頻圖片資源、評分標準等,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初識3d打印”一課,教師實時巡視指導。學生實踐過程中,可以通過視頻教學資源,選擇性地進行學習,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教師還可以通過“移動課堂”實施一些教學常規,比如 “高拍儀”等工具,將學生實時情況傳送到大屏幕展現。通過“互動課堂”中的評分工具實施過程性評價。教師可以結合過程評價分數進行綜合評價,通過“互動課堂”展示學生的作品。整個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光榮榜”展示個人或者小組的評分和排名,運用“學生點評”對學生個人或小組進行評價。
3、課后作業,智能檢測,學情分析零距離
課后可以將板書發送給學生,以便于學生的再次學習,同時引導學生完成平臺上的“在線檢測”,講解完知識點即可以讓學生去完成在線檢測,根據檢測的反饋結果,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根據學生在線檢測的成績情況,還可以生成成績報告進行更多維度的查看,實現智能分析。這種大數據的統計完成了教與學的檢測,完成了個人行為等方面的評價和數據的比對,實現了學情分析“零距離”。
四、“之江匯”平臺對農村等教育資源薄弱的學校提供了有益補充和拓展
之江匯教育廣場資源高度信息化,網絡課程包括有同步課程、直播課程、點播課程以及學校課程,面向全體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和中職學生開放。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或者老師的要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或指定課程進行學習。以同步課程為例:筆者開設了人音版八年級音樂(欣賞)同步課程。該課程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自開課以來,已有來自全省各地的二百多名學生申報和學習,教學效果良好。
如江峰老師開設的同步課程《小學人工智能實戰》,就可以作為學校社團或興趣班的選修科目,也可以作為補充或擴展,豐富學校社團或興趣班的原有課程。類似開設的課程在之江匯平臺上還有許多,它們對農村等教育資源薄弱學校可以形成強有力的教學支持。同時之江匯教育廣場還不定期推出名師直播課程和點播課程,學生可以在線學習,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讓農村的學生通過“之江匯”平臺也能獲得城市的學生們的優質教學共享,從而推進農村等教育資源薄弱的學校的教育均衡化發展。
結語:
“之江匯”平臺的應用,提升了課堂效率。信息化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所不同,比如借助大數據的分析可以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之江匯教學平臺使用以來,效果很不錯,互動課堂增加了課堂的愉悅性,對學生的課堂、作業等數據記錄相對完整,基于大數據的分析統計對以后開展精準教學也非常有幫助。農村等教育資源薄弱的學校借助之江匯平臺,讓教學資源實現共享,課堂教學走向互通,教學與技術的深度融合是信息化教學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技〔2018〕6號. 2018年4月13日.
[2]陳文濤.依托“之江匯”平臺信息化教學的應用與實踐——以電子技能教學為例. 科學與信息化.2020年4月上.
嵊州市仙巖鎮九年一貫制學校?浙江省?嵊州市?31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