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晟吉
摘要:城市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交通安全設施數量不斷增多,功能要求增加。為保證交通安全設施工程建設效果,做好管理工作顯得尤為必要。不過交通安全設施工程管理復雜性強,涉及專業知識眾多,若想降低問題出現幾率,就需借助互聯網+模式對傳統管理加以改革和優化,構建新的體系結構。本文重點對互聯網+在交通安全設施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展開分析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交通安全設施;優化
交通安全設施是交通系統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開展管理工作,可充分發揮其指引、警示的作用,更好的指揮交通運行,減少安全事故發生。不過隨著交通系統的擴展,交通安全設施數量不斷增加,傳統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今需求,需借助先進技術革新管理工作,保障交通安全設施的正常使用。互聯網+作為目前較為先進的技術模式,將其應用于交通安全設施管理中,對解決現存問題,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1交通安全設施的屬性特征
1.1依法性和嚴肅性
交通安全設施是遵照國家交通法進行設計的。交通運管部門要從社會公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制定科學可行的交通法則,切實保障公眾的交通運輸安全。在法治社會中,每一位公民都有責任、有義務履行交通法律準則。任何一位公民違反交通安全法,都必須受到相應的懲罰。與此同時,交通警察作為道路交通運輸持續穩定運轉的責任主體與執行主體,有必要加大交通稽查投入力度,以保證道路交通安全通暢運行。
1.2系統性和協調性
各個分支道路聯合組成了完整的交通運輸網絡體系。只有維護各個分支道路的連貫性與通暢性,才能為社會公眾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服務。一直以來,我國政府部門始終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原則,而交通運輸服務也不例外。信號燈與路面標線作為最常見且最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可以起到引導車流,提示駕駛員合理規劃路線,規范行車的作用,保障公共交通運輸安全。
1.3簡潔性和標準性
道路交通的標志信息是結合基本國情,遵照法律法規研制的。交通標志要簡潔明了,以便機動車駕駛員能夠快速且精確的提取交通指示信息,作出相應的駕駛反饋動作,進而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保護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我國交通安全設施的現狀
2.1變化性
交通安全設施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會隨著區域建設發展而存在一定變化特征。如國際下發新的交通政策法規、對新舊路口或路段實施優化處理,就會對整改區域交通設施帶來一定影響,需要對其加以移位,以免阻礙后續工作開展;再比如道路修建或改造時,需要對周邊的交通設施加以處理,以促進工程的順利進行。
2.2應急性
道路交通對人們出行安全有著直接影響,交通安全設施作為道路交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發生破損或失靈等情況,就會增加道路交通問題的出現幾率,輕則導致道路擁堵,延長出行時間,重則會引發交通事故,對人們的生命安全構威脅。所以相關人員要做好交通安全設施工程管理作業,并對存在問題的交通安全設施予以及時維修和更換,進而保障交通的暢通性和安全性。
2.3復雜性
鑒于交通安全設施的重要性,在規劃建設時需從多方面展開綜合考量,了解交通情況,計算交通安全設施數量,明確交通安全設施功能服務要求,為道路交通提供依據。由此可知,交通安全設施工程管理具有復雜性特征。
2.4易損性
交通安全設施長時間裸露在外界環境下,會受到外界環境、人為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破損情況,縮短交通安全設施使用壽命,阻礙其功能性發揮,且交通安全設施破損,對于行車安全也有較大威脅,應加以重視。
3互聯網+在交通安全設施工程管理中的應用特點
交通安全設施工程管理包含三部分內容,即數據管理、維修管理和優化設施。數據管理要求開展地區有關交通安全設施的所有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并將其分類存管,為后續工作提供依據;維修管理是對存在故障或損壞問題的交通安全設施予以及時舉報,并給予舉報人相應獎勵,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其中,規避因交通安全設施故障產生危險事故[1];優化設施是在道路施工中,對周邊交通安全設施實施優化處理,在不影響工程質量的同時,維護交通安全設施配備的齊全性和可靠性。交通安全設施的管理流程將這三部分貫穿在整個工程當中,其中包含施工、監工等各種過程,而這些過程基本都會涉及到復雜的數據管理。因此,交管部門需要將“互聯網﹢”引進安全設施的施工管理過程中,由此對管理工作加以優化。
4互聯網+在交通安全設施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4.1搭建地理數據平臺
在管理過程中,利用大數據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構建專業的地理數據平臺,加大數據資料收集、管理及分析處理力度,準確了解區域地理信息及路況信息,結合這些數據資料分析區域交通情況,且加強預測和控制,為相關部門作業落實提供依據和支持。另外,應用互聯網+,將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技術、北斗技術融入到交通管理系統中來,開啟個人導航功能,精準預報路況信息,為人們出行提供支持,優化部門總體的服務質量。
除此之外,借助地理信息數據平臺的支撐,整合交通管控、道路狀況和事故處理情況,方便市民的出行,特別是通過與其他導航服務平臺完成對接,為市民提供各公共場所和具體街道的綜合交通管理服務。
4.2完善移動檢查和監管機制
一是安全設施檢查體系。利用移動設備將交通監管及民眾舉報中存在的交通問題實施匯總處理,并以信息形式上傳到中心控制網站或移動終端設備中,經過主次篩選,快速傳遞到關聯平臺上,加快相關部門了解和處理速度,保障交通安全設施的齊全性[2]。
二是交通安全設施修理體系。互聯網+平臺可將存在故障需要修理的相關資料數據加以整理,并打包發送到修理部門中,按照現有規定要求及距離遠近,科學安排修理人員參與到實際作業中,保證交通安全設施的正常使用。
三是網絡監管。一方面開展線上審核和傳送服務,高效利用互聯網優勢特征,實現信息數據、圖像影音的快速上傳和審核,做到現代化管理和處理,加大監管力度。交通監管組織、交通設施檢查組織以及交通設施修理組織都可以經過互聯網體系完成線上工作,同時共享每個工作地方的信息資料,讓公路交通設施的監管維修任務越來越科技化,進而密切不同組織間的合作,為人們的安全外出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做好線上監管與維修的統一規劃和處理,以線上管理方式,準確了解交通安全設施的具體情況,開展數據收集和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分配修理任務,加快問題的處理速度。再者,在互聯網+管理模式下,可每季度進行修理任務總結和分析,并給出有效額管控措施,避免同類問題的再次出現。
4.3開發網絡辦公系統
利用互聯網+模式開展管理工作,可利用全球定位技術構建線上管理平臺,開展線上任務分配及監理工作,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具體來說,一是實現線上審核與傳送。以地理信息技術為基礎,結合MIS、操作流技術快速對圖片、影像等數據資料實行監督管理與審核,完成交通分部提出最初內容-交管單位審核-分管單位干部審核-設施單位執行-維修單位完善結果全過程動態監管,便于交管單位對公路交通設施的策劃和監管。另外,在線上體系的推動下,各部門可加大協作力度,完成對交通安全設施工程的設計、規劃、建立及修理等多方面規劃和審核作業,保證工程的建設質量[3]。
二是開展線上人員分配、監督、審查及核算等工作。在互聯網+推動下,可直接在線上對交通安全設施工程的策劃、項目落實、資料查找和存管、核算等工作展開監督和管理,根據作業要求科學配置作業人員,確保工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另外,在互聯網+模式下,交通安全設施管理及維護工作的開展也可通過網絡進行快速分析和處理,且安排就近人員解決,避免因交通安全設施故障引起意外問題,節省更多的資金成本。
4.4與傳統管理優勢的有機融合
在落實互聯網+管理模式時,應了解傳統實體管理的優勢和作用,做到精準提煉,并將其融入到互聯網+管理模式中來,通過兩者的融合運用,加強管理效果。在網絡管理平臺構建中,還應遵循傳統實體管理的相關規程,做到適當調整和優化,以此改善管理水平。同時,還需在傳統實體管理基礎上,優化網絡平臺功能,加強管理的有效性,為交通安全設施工程作用的發揮奠定堅實的基礎。
5結束語
總之,互聯網+已成為各領域管理發展的主要趨勢。在交通安全設施工程管理中,相關人員需要明確互聯網+的作用優勢,并根據行業特征加以融合應用,以此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推動行業的長遠發展,為市民出行及城市發展提供更多的服務與支持。
參考文獻:
[1]譚永亮.“互聯網+公共交通”智能化提升的對策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9(08):253-254
[2]李展韜.“互聯網+”視角下的城市智慧交通管理問題思考[J].信息系統工程.2020(09):30-31
[4]施浩.基于“互聯網+”的高速公路信息化服務質量優化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20(2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