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隆
摘要:森林資源培育工作構成了森林管護工作中的重要因素,森林資源培育的基本方向思路在于引進優質樹木品種,確保森林資源的種類能夠得以全面拓展豐富,嚴格維護森林生態體系的平衡性。近些年以來,森林管護責任制已經被普遍融入到森林資源的撫育培養工作領域,體現了森林管護責任制的優良實踐效果。
關鍵詞:森林管護責任制;森林資源培育;完善措施
森林管護責任制的基本內涵體現在森林管護工作人員運用職責劃分的方式來確定責任管護區域職責范圍,做到明晰森林樹種的管護撫育責任,提升森林資源的培育管理工作綜合效益。森林資源培育的開展實施過程必須要依靠森林管護責任制的體系機制支撐,結合因地制宜的森林資源撫育管護工作思路目標來探索完善優化對策,合理節約森林資源的撫育管護成本。
一、森林管護責任制的基本含義及重要實踐意義
森林管護責任制的基本含義為森林管理人員對于管護森林樹種以及森林生態環境的區域范圍進行準確劃定,旨在合理區分森林管護的區域范圍領域,全面增強森林管護實踐工作的實施開展成效[1]。因此從根本上來講,森林管護責任制的普遍推行有益于森林管護成效得到明顯優化,并且還能達到森林管護成本降低的良好效果,督促森林管護人員認真履行管護義務責任。
近些年以來,森林管護責任制的重要舉措已經得到林區管理部門重視。森林管護責任的體系機制應當達到更為完善程度,確保森林管護部門人員能夠運用更為合理的技術手段來劃分森林資源管護區域。而且利用信息化平臺還可幫助森林管護人員實時監測森林資源風險,提升森林管護的成效性。
二、建立森林管護責任制加速森林資源培育的具體思路措施
(一)培育引進優質樹種資源
優質樹種資源構成了森林資源培育實踐中的關鍵支撐保障因素,林場工作人員目前針對于抗性較強的優質樹木資源應當著眼于廣泛進行栽培,側重于培養具備良好抗性的優質鄉土樹種[2]。林場工作人員對于外來樹種在實施引進操作時,應當保持科學與謹慎的思維方式,避免由于過度引進外來樹種進而威脅破壞到林區原有的良好生態鏈條。
寧夏地區林場的管理負責人員針對優質樹木品種應當更多關注于日常管理保護工作,結合樹種自身的發育生長習性來選擇林區土壤灌溉以及施肥工藝方法,維護樹木的良好生長狀態與趨勢。林場工作人員對于寧夏林區環境因素應當定期展開信息化監測工作,保證做到準確了解林場區域的溫濕度改變波動狀況。
(二)全面防控森林自然災害
森林自然災害重點包含了森林病蟲害以及森林火災等,以上自然災害都會給森林資源的健康發育生長過程帶來明顯阻礙,不利于森林生態體系的良好平衡性維持。因此在目前的現狀下,森林管護工作人員務必做到嚴格重視防控森林蟲害與病害,并且對于森林火災應當保持警惕意識,積極引進與采納自動化的森林火情監測措施手段[3]。
例如對于寧夏地區的森林病蟲害來講,發生頻率較高的森林病蟲害應當包含天牛以及松材線蟲等,森林管護工作人員必須要重點針對以上種類的森林蟲害開展嚴格防控工作。林業管理人員目前有必要積極探索嘗試林業蟲害病害的全新防控思路,更多依賴于林業蟲害病害的生物防控措施方法。林業技術人員對于樹木害蟲天敵可以實施人工繁育措施,并且依靠益鳥與蜂類來捕捉樹木害蟲。生物防控的全新技術方法有益于維持林區生態平衡,切實杜絕了樹木品種遭到化學藥劑腐蝕與侵害的潛在可能性。林業技術人員對于優質樹木品種首先需要運用科學育種手段,同時還需做到準確控制與監管林業種植土壤以及區域氣候條件的改變狀況。
(三)嚴格保護森林生態環境
森林生態體系包含了多個環節的基本組成部分,森林生態環境如果遭到了人為毀壞,那么意味著森林地區的完整生態體系平衡將會被突破,不利于森林生態體系的預期作用價值發揮。在此基礎上,森林管護責任體系的推行落實要點應當體現在維護林區生態環境,對于違規采伐森林樹種資源、燃放明火以及其他毀壞森林生態體系的行為必須要嚴厲加以禁止。
寧夏地區森林管護工作人員目前應當深刻認識到自身工作職責,秉持嚴格保護森林生態的實踐工作思路來降低森林資源的人為毀壞風險,構建更為完善科學的森林生態預警監管體系。而且森林管護工作人員應當準確劃分寧夏森林管護區域范圍,增進各個區域管護人員之間的協同合作力度,確保在源頭上杜絕與預防林區生態破壞后果。
結束語:
經過分析可見,森林管護責任制在現階段的森林優質樹木品種撫育管理工作中占有關鍵地位,因此必須要得到森林管理養護人員的充分重視。森林資源培育工作包含了多個層面的實踐操作要點,森林資源培育的實踐工作效果在根本上決定于森林管護職責權限劃分方式。具體在實踐中,森林管護以及森林撫育技術人員應當側重于培育優質樹種資源,全面防控森林自然災害以及嚴格保護森林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何志軍.建立森林管護責任制加速森林資源培育的策略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0,10(07):136-137.
[2]沈兆軍.森林資源管護經營中出現的問題與防范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8(15):208.
[3]張亞偉.大興安嶺林區森林資源管護現狀及對策[J].中國林副特產,2018(0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