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敏
摘要:氣象災害是阻礙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想要從根源上降低或規避氣象災害,就要做好城市專業氣象服務預警和預備工作,確保氣象災害發生時,城市居民依然安然無恙,同時保證廣大群眾所需與綠色減碳產生碰撞過程中能夠準確找到氣象服務的平衡點,從而盡可能減少氣象災害造成的不必要損失。眾所周知,城市氣象服務具有技術性、專業性特點,受多種因素影響容易降低服務質量。基于此,本文結合城市專業氣象服務進行概述,深入研究其重要性,并提出幾點服務措施,希望能夠為專業氣象服務人員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城市;專業氣象服務;重要性;服務手段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氣象領域技術水平也得到了一定優化和完善。促進天氣預報逐漸向智能化趨勢發展。當前,很多地區氣象部門都在城市氣象預報中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天氣預報精細化播報目標。在此基礎上,還構建了“互聯網+”氣象災害預報、預測管理系統。在這一背景下,智慧氣象系統應運而生,各種智慧氣象產品隨之涌現,為智慧城市運行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礎,現如今,城市專業氣象服務范圍不斷拓展,不僅局限于防災減災方面,還包括城市交通、文化休閑、快遞業務、環境治理、水電供應等諸多方面。由此可見,城市專業氣象服務水平與群眾生活、工作息息相關,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成為新時期城市規劃建設的必要需求。
一、城市專業氣象服務概述
新時期背景下,黨中央給予氣象災害預防、預警工作高度重視,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城市專業氣象服務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很多領域都對氣象災害較為敏感。只有不斷拓展城市專業氣象服務范圍,才能夠覆蓋到城市交通、旅游、能源等各個領域。近年來,在科學技術推動下,城市專業氣象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認可。在此基礎上,為了開發出功能更多的氣象服務產品,為城市安全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保障,同時強化氣象服務效率和水平,為城市防災減災工作順利進行奠定基礎,需要氣象服務中心經濟開展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并以示范項目為契機,以社會群眾為導向,進一步提高氣象服務質量,正確滿足或超出城市地區廣大群眾需求[1]。
氣象服務中心的主要任務是面向廣大群眾,提供氣象信息服務和氣象專業服務。在服務過程中,服務人員、管理人員采用的服務手段和方法,可能與人們預期的服務質量和服務需求存在差異,導致人們對服務效果不滿。對此,氣象服務中心需要將重點放在服務差異化分析上,尋求引發差異的主要原因,充分了解客戶的具體需求,并采取措施盡可能消除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此來提高城市專業氣象服務質量。為了滿足這一需求,需要氣象服務中心在專業氣象服務試點過程中,將客戶作為服務中心,結合不同地區氣象服務需求和標準,創新服務理念和管理方法,確保城市專業氣象服務做到與時俱進,如此不僅能夠滿足客戶需求,還能夠充分發揮氣象專業服務的作用和功能。
在城市專業氣象服務試點項目中,需要將服務對象作為工作切入點。在此基礎上樹立專業氣象服務流程,結合當前氣象服務對城市交通、旅游、建筑、供電、環保等各領域服務狀況進行深入分析,及時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通過查缺補漏的方式,優化氣象專業服務水平。
二、城市專業氣象服務的重要性
(一)提供風險預測服務,保證城市運行安全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不斷深入,城市地區面臨的氣象災害也不斷增加。例如:從2021年7月1日起,湖北地區開始遭受新一輪降雨,由于雨勢較大,所以預警信號頻繁拉響,湖北多個地方出現內澇現象,其中麻城市時代廣場萬家巷整條巷子被淹沒,深度高達1.2m。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該地區智能化氣象服務水平不高。現階段,很多一線城市構建了智能化氣象服務系統,能夠提前預測臺風和強降雨天氣來臨時間,有利于地區針對性采取措施防范災害。可以看出,在先進科學技術下開發出的氣象服務系統具有前瞻性、先知性特點,將其納入城市運營系統,可以為城市防災、減災奠定良好基礎[2]。
另外,氣象先知系統不僅能夠準確運用到氣溫、天氣預測、預報中,還能夠很好的運用到城市安全運行其他場景中,包括交通、建筑等方面。
當前,很多地區氣象部門認識到了先進技術與城市專業氣象服務相融合的重要性,為精細化城市管理提供了良好基礎。通過構建“互聯網+”氣象服務系統,能夠為智慧城市運營、管理奠定良好基礎。
(二)幫助城市發展克服難題,為城市精細化治理提供保障
上文提到,城市專業氣象服務不僅局限于氣象災害防范方面,還能夠應用到快遞服務、文化休閑、城市交通、環境治理等多個方面。尤其新時期背景下,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業化發展進程不斷深入,城市居民對專業氣象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很對地區氣象部門加強了自身與能源、電力、財政等部門的合作,促進智慧氣象與智慧熱網深度融合。這種服務模式能夠充分滿足城市精細化治理需求,能夠將服務精細到1℃,確保城市穩定運營,同時有效減少資源、能源浪費情況。與此同時,當前,很多一線城市進一步強化了城市網格化管理與專業氣象服務之間的融合水平,例如: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在構建智慧氣象服務系統的同時,實現了多個部門、1200個攝像頭資料提供氣象服務的目標,通過信息有效疊加,能夠及時發現城市運營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和隱患,便于地區針對性采取措施解決,從而為城市精細化治理奠定良好基礎。另外,廣州長隆作為旅游勝地,對氣象條件較為敏感,因此,該地區推出了旅游度假區專門氣象服務系統,不僅能夠保證旅游區安全,還能夠預判閉園時間[3],由此可見,該系統不僅具備防災減災作用,還能夠產生一定經濟價值。
(三)為城市發展繪制藍圖,為城市綠色安全規劃提供保障
在科技推動下,多種類型氣象產品應運而生,人們通過智能手機、IPad等終端設備,就能夠隨時隨地查看天氣情況。近年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很多施工項目需要在露天環境下進行。如果遭遇不良天氣,很可能影響施工質量,甚至引發安全事故。而通過及時觀看天氣預報,能夠提起掌握天氣狀況。例如:夏季天氣如果超出34℃,則代表超出溫度“警戒值”,在這一天氣條件下施工容易導致施工人員中暑,所以施工單位可以提前組織施工人員休息,以免發生不良事故。
當前,很多地區氣象部門為了能夠更好的提供專業氣象服務,以每平方公里為單位,建設工地自動化氣象站,通過科學布網,將傳統難以預測的天氣情況相關數據,及時傳遞到自動化氣象站,而后由工地氣象服務系統結合施工區域具體情況,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確保信息能夠快速、精準傳遞到責任人手中。
另外,北京通州地區。將氣象智能燈桿與智慧城市系統相連接,確保預測到的氣象數據能夠及時傳遞到氣象站,從而為該地區綠色規劃等奠定良好基礎[4]。
三、城市專業氣象服務水平提升策略
(一)拓展城市氣象服務范圍
為了實現新時期城市專業氣象服務改革目標,促進城市地區健康發展,需要不斷拓展城市專業氣象服務業務范圍,全民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在現有服務基礎上,開發空白業務。新時期,雖然很多一線城市在智能城市發現背景下,開發出了智能氣象服務系統,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結合應用現狀來看普及率較低。對此,個城市地區需要積極借鑒發達城市氣象服務業務開展情況,對本地氣象服務系統進行開發。例如:近年來,內澇問題成為制約城市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氣象服務部門可以拓展服務業務,與城市排水部門協作,共同治理城市內澇問題。具體來說,兩個部門需要完善和做機制,強化基礎數據實施共享水平,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此來延伸城市內澇公共服務渠道,進一步提升城市防災減災治理能力,減少內澇災害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助力保定品質生活之城建設。
(二)實現氣象服務規模化預測目標
上文提到,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很多領域對氣象災害較為敏感,所以,強化不同行業與氣象數據之間的深度融合至關重要。這也對氣象服務規模化預測提出較高要求。現階段,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支撐下,開發出了諸多現代化氣象服務產品,為交通運輸、公共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礎。在這一北京西,氣象服務應重視關注地面氣象資料。并間服務拓展到交通保障、行業規劃、專業研究的那個領域,通過構建突發事件預警系統,提高氣象預測、預警能力,確保預警信息高效傳遞,從而為人們建設美好家園提供保障[5]。
(三)盡快實現氣象強國發展目標
當前,政府部門發布的《中國氣象局加強氣象科技創新工作方案》,對未來五年城市專業氣象服務創新制定了明確目標,強調到2025年,氣象科研人數要比2020年多一倍。這也是提高氣象科技創新體系綜合效能的必要需求。在此基礎上,氣象部門需要制定明確的發展計劃和戰略,對重大天氣氣候進行深入研究,并在現有基礎上研發更加科學的氣象數值預報模式和氣象分析系統。同時要積極應用衛星遙感等現代化技術,開發氣象觀測新裝備和新技術,有效提高城市專業氣象服務水平和科技含量,推動氣象服務向數字化、智能化趨勢不斷發展。確保到2035年,我國能夠構建精細化、精密化氣象業務體系,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從而成為氣象強國,為保障民生和促進行業發揮在奠定良好基礎[6]。
(四)對城市專業氣象服務工作進行科學部署
當前,我國氣象局在黨中央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引導下,對城市氣象保障服務進行深入分析,并對未來發展形勢做出展望,通過開展會議等方式,明確了城市專業氣象服務未來發展的重點任務,同時提出了各種提高服務質量的有效措施。在中國氣象局科學部署、有效安排的情況下,能夠切實解決當前城市氣象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為了滿足這一需求,需要中國氣象局堅持以群眾需求為核心,做好頂層設計工作,全面提高氣象服務能力和水平,全力以赴為城市安全運營提供保障。同時,還要將城市氣象部門融入到精細化治理工作中,充分發揮氣象服務在人民群眾生活生產、城市重大活動、氣象災害預防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作用和優勢[7]。
新時期背景下,城市氣象災害發展頻率越來越高,這也對氣象保障服務提出新要求。在這背景下,氣象局需要做好統籌規劃工作,從城市安全、綠色發展等角度提供保障服務。為了滿足這一需求需要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明確城市氣象服務要求和服務重點。以城市安全運行為核心,重點面向城市防災減災和居民生產生活,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第二,提高城市專業服務能力和綜合水平,氣象服務可以通過分時、分區等方式,對氣象信息進行精準預報,并構建相應的預報系統、預警系統及技術體系,利用現代化監測手段和方法,優化城市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將流域氣象服務、強對流氣象服務等大氣保障服務統籌推進。第三,強化頂層設計水平。氣象部門需要結合黨中央提出氣象服務發展需求,積極應用新技術,提高創新能力和創造水平,構建智慧城市氣象保障服務業務。以群眾需求為核心,將氣象服務融入到海綿城市、智慧城市中,為城市建設、城市發展奠定基礎。第四,做好城市分層氣象保障服務工作。中國氣象部門需要強化對城市保障服務能力的建設水平,并做好統籌協調工作。在此基礎上,各地氣象部門也要積極相應中國氣象部門,結合地區實際情況提供專業氣象服務[8]。第五,要強化組織領導。各地氣象部門要發揮主體作用,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接。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專業氣象服務與城市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息息相關。雖然我國自改革開放后就投身于農業氣象業務研究、討論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目前來看,依然無法充分滿足智慧城市健康發展需求。基于此,本文結合城市專業服務重要意義進行研究,并提出幾點提高氣象專業服務的措施,希望能夠為氣象部門創新改革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梁淑英. 淺談晉中地區城市專業氣象服務產品及規范[J]. 人文之友,2018(12):107.
[2]陳云茹,劉熙明,劉志萍,等. 省級城市專業氣象服務系統簡介[J]. 江西氣象科技,2020,23(4):32-34.
[3]陸晨,戴莉萍. 大城市專業氣象服務產品及規范[J]. 氣象科技,2018,30(6):369-372.
[4]柯紅兵. 合肥市專業氣象服務實踐與思考[J]. 農業災害研究,2021,11(3):106-107,117.
[5]井源,高巖. 城市規劃建設與專業氣象服務的聯系及拓展[J]. 中國房地產業,2016(23):53.
[6]陳玉群. 大城市專業氣象服務市場的潛熱分析[J]. 廣東氣象,1998(3).
[7]錢輝,張健,康文英,等. 城市供熱專業氣象服務平臺開發與應用研究[J]. 現代信息科技,2020,4(9):107-109.
[8]王棟成,王德利,閻學超. 關于專業氣象服務向城市規劃建設領域拓展的探討[J]. 山東氣象,2015,25(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