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軍
摘 要:公路交通工程關系到人們的出行安全與體驗,因此該工程質量必須達標,施工組織應當通過試驗檢測方法對工程質量進行控制,以便保障工程質量達標。但當前很多公路交通工程的試驗檢測質量控制工作存在問題,并不沒有發揮工作的全部作用,也不利于工程質量控制,因此本文將展開相關研究,主要論述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技術要點,后指出試驗檢測現有問題,并提出對應策略。
關鍵詞: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質量控制
0 引言
對于公路交通工程質量而言,試驗檢測的主要作用是了解工程當前質量水平,根據這一信息施工組織能夠判斷當前工程質量是否達標、明確當前工程質量問題與所在位置,隨即在質量存在問題的情況下進行處理,這樣就能保障公路交通工程質量達標。從這里可以看出,試驗檢測是公路交通工程質量控制與保障的重要手段,其意義重大,不可忽視,但因為現實情況中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工作比較復雜,且具有較高的專業性要求,所以該項工作難免存在問題,導致試驗檢測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公路交通工程質量得不到全面、有效的控制。因此就有必要展開相關研究,探討試驗檢測技術要點、現有問題,并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
1 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技術要點
1.1 原材料試驗檢測
在任何工程中材料與質量之間都存在直接關系,公路交通工程也不例外,同時公路交通工程屬于大規模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不僅量級龐大,還類型繁多,因此一旦某材料存在異常,則很有可能造成嚴重工程質量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施工組織必須做好原材料試驗檢測工作,該項工作的基本原則為:(1)必須根據材料類型、材料質量指標選擇試驗檢測技術,如針對水泥材料的強度等級指標,施工組織就要選擇抗壓測試試驗檢測技術,確認水泥材料的實際強度等級是否滿足施工要求;(2)必須按批次進行抽樣試驗檢測,即公路交通工程所用材料量級龐大,因此不可能對所有材料進行試驗檢測,這時施工組織就要按批次進行抽樣,再對樣品進行試驗檢測,同時要注意每一批次的材料都必須接受抽樣試驗檢測;(3)必須在原材料使用前進行抽樣檢測,即龐大的數量使得施工組織無法一次性消耗掉所有材料,因此在公路交通工程施工中一定會有大量材料存放在現場,而這些材料在存放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環境因素而變質,若使用變質材料就一定會造成工程質量問題,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發生,施工組織必須在使用原材料進行施工前進行抽樣試驗檢測,確認該批次材料經存放后是否變質,若變質或存在其他異常,則不能使用。
1.2 壓實度試驗檢測
公路交通工程的路基、路面等結構施工中需要使用到壓實工藝,即用壓路機依照一定技術規范碾壓結構表面,這樣能讓結構變得更加密實,工程質量更高,但如果壓實度不足,則會導致公路交通工程使用壽命減短,給后續公路維護帶來麻煩,也有可能造成行車安全隱患,因此施工組織必須對工程壓實度進行試驗檢測。不同結構的壓實度試驗檢測方法存在差異,本文以土質路基為例,通常建議施工組織使用核子密度儀檢測法、灌砂法進行試驗檢測,但在這些方法的應用中施工組織必須技術標準流程、規范要求及檢測標準、規定來展開工作,即假設土質路基處于上下路床區域,則施工組織就要使用灌砂法來檢測,過程中必須保障灌砂筒下部圓錐體的沙質量、單位面積符合要求,并保障沙子內的含水量合理,避免造成誤差,同時檢測過程中必須依照路基沉降差指標來判斷壓實度,不可盲目判斷[1]。
1.3 動力觸探試驗檢測
動力觸探試驗檢測主要用于判斷公路交通工程地基情況,即公路交通工程不能在軟土地基上建設,否則一定會存在質量問題,安全隱患也比較多,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對地基情況有所了解,確認軟土地基等不良地基的參數,便于在施工前處理,為實現這一目的就要使用到動力觸探試驗檢測方法。動力觸探試驗檢測一般依靠動力觸探儀實施,過程中要先將儀器放入測點,借助儀器自重使其灌入地基內,完成后以規范進行錘擊,這樣可以知道軟土地基的范圍、深度。同時,為了保障動力觸探試驗檢測結果準確,建議在檢測過程中預先布置好測點,同區域內測點不可少于3,其測點之間的間距要合理與一致、測點布置應按照“左中右”形式布置。另外,為了正確使用動力觸探試驗檢測,建議在觸探檢測前先進行地基取樣試驗檢測,通過樣品可知地基含水量、抗壓力等參數,這樣能判斷是否為軟土地基或其他不良地基,若屬于這一類地基就需要進行動力觸探試驗檢測。
2 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問題與策略
因為很多公路交通工程的試驗檢測工作存在問題,導致檢測結果的可靠性不足,不利于工程質量控制,所以有必要對當前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應策略來解決問題,確保工作人員依照上文(1.)要求執行試驗檢測工作。
2.1 問題
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的現有問題有二:(1)試驗檢測規范制度不健全,即原則上不同的試驗檢測工作必須按照規范來執行,因此施工組織應當建立對應的規范制度,時刻提醒工作人員規范要求的重要性,但不少施工組織建立的試驗檢測規范制度并不健全,有很多缺漏或過時信息,這導致規范制度無法滿足當下試驗檢測要求,因此引起一系列試驗檢測問題。如某施工組織的試驗檢測規范制度是依照上一版國家規范制度來設計的,一直沿用至今,而當前國家規范制度早已更新,新規范制度補全了上一版規范制度的很多漏洞,因此施工組織繼續沿用上一版規范制度進行試驗檢測是不能保障工程質量達標的,控制力度微弱,且很容易出現質量問題,說明該施工組織的試驗檢測規范制度不健全;(2)試驗檢測監督力度不足,即為了避免試驗檢測工作因人工不穩定性、誤差性特質而出現誤差,現代施工組織都會安排專人定期進行現場監督管理,發現異常將及時制止,并著重檢查,這樣做確實能起到一定的監督管理作用,但作用有限,原因在于現場監督管理存在時限性,監督管理人員不可能時時刻刻進行監督,因此這種監督管理方式存在盲區,若在盲區內發生了試驗檢測問題,就有可能導致工程質量不達標,說明這種監督管理方式力度不足,需要得到加強[2]。
2.2 策略
著眼于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現有的兩大問題,對應策略為:(1)施工組織秉持與時俱進原則,積極跟隨國家相關規范制度發展腳步對自身試驗檢測規范制度進行更新,要做好這一點的理由有二,第一先進規范制度下能夠有效的控制工程質量,確保工程可以通過質量審核,充分發揮工程的經濟效益,第二先進規范制度還具有提高工程質量的作用,有利于施工組織業務發展,能給組織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因此施工組織理應更新自身試驗檢測規范制度;(2)建議施工組織設立全員監督機制,并借助監督設備來提高監督力度,即單純依靠少數人去執行監督工作必然會出現監督管理盲區,但如果所有人都參與到監督工作中進行相互監督,則監督管理就不會存在盲目,這使得監督力度增大,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時段出現的試驗檢測問題,同時施工組織還可以在試驗檢測現場安裝監督設備,讓專業的監督人員更便捷的執行監督工作,這也能加強監督力度。在這一條件下,通過監督保障試驗檢測依照規范進行,間接也就很好的控制了公路交通工程的質量。
3 結語
綜上,依照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技術要點,施工組織可以有效控制工程質量,但這作用的前提是試驗檢測工作符合規范要求,而很多施工組織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檢測中存在一些問題。文中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論述,并且提出了對應策略,設立了一條通過試驗檢測有效控制公路交通工程質量的路徑。
參考文獻:
[1]孫堯.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的質量控制[J].名城繪,
2020(2):1.
[2]覃俊.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技術及其應用[J].居舍,2019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