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單立

榮昌地處川渝交界處的腹心,是重慶與四川毗鄰城市最多的區。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榮昌找準定位、抓住機遇、發揮優勢、主動作為,就自身發展明確了新的目標: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
“十三五”期間,榮昌區招商總額2982億元,是“十二五”的5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03家,是“十二五”末的8倍;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入選全國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獲評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區、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兩次被國務院表彰為“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
合力助推農業農村產業大發展
2月18日,農歷牛年開工第一天,“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農高區”)2021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內江榮昌雙昌產業大道”項目現場舉行。
開工儀式現場,工程機械接連運作,運輸車輛來往穿梭,本次開工項目之一的雙昌產業大道正抓搶進度,開工儀式后即投入緊張的施工中。對榮昌、內江兩地而言,緊鑼密鼓建設中的雙昌產業大道G348建設工程,不僅是交通大道,更是農高區的產業大道。這條約28公里長的大道,將為兩地深化高新區產業聯盟建設、加強產業協作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川渝兩省市政府提出的毗鄰地區共建9個合作功能平臺中,農高區是唯一一個以農業農村為主的功能平臺。該平臺主要聚焦農業高新技術創新示范,對共建農牧業協同發展示范區、引領川南渝西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國家畜牧科技城及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具有重要作用。
開工儀式上,榮昌和內江按照突出區位優勢、扎實產業基礎、集聚創新資源的要求,共同選定了6個重大項目、近30個子項目集中開工,作為2021年共建產業示范區的有力推手,助力成渝合作在新年初始就跑出加速度。
沿雙昌大道布局的榮昌隆昌稻漁產業基地及融合園區項目,計劃投資30億元,榮昌區、隆昌市各20萬畝,擬合作共建川渝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帶及融合發展示范區。稻漁產業作為構建農高區“一城一園三帶”的重要內容,項目包括基地建設、科技裝備、加工流通、市場品牌、新型業態、配套服務,將為川渝兩地提供優質稻漁產品,并創建國家級稻漁產業園區。
與此同時,為充分發揮“榮昌豬”“內江豬”獨特品種資源優勢,促進優良品種保護與開發利用,內江市55萬頭優質商品豬養殖場、榮昌區智慧畜禽(生豬)養殖場、榮昌溫氏30萬頭生豬一體化項目、隆昌市龍市鎮原種豬進口海關隔離場及種豬繁育基地等一批市和區縣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在開工儀式上表示,“這些項目開工,標志著重慶榮昌和四川內江兩地高標準規劃建設‘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開好局起好步,為加快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再添新動能。”
“黃金聯結點”上發揮工業產業優勢
按一般發展規律,一個地區發展的快慢,往往與大城市的距離成正相關,離大城市越近的地區,越易接受大城市輻射帶動,越易參與大城市產業分工,發展的速度也越快。素有重慶“西大門”之稱的榮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也受此影響。
成渝發展格局的變化,為榮昌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榮昌作為成渝主軸線上的“黃金聯結點”,可同時接受重慶主城、成都兩個特大城市的輻射帶動,成為川渝合作的熱土。
近年來,榮昌區按照“研發在中心,制造在周邊,鏈式配套,梯度布局”的原則,圍繞成渝雙核強化產業鏈協同,川渝兩地互動、企業相互投資日益頻繁。榮昌還立足自身產業特色,依托科技創新實現傳統產業升級,并探索實施了“產業鏈鏈長”制,由10名區級領導擔任食品、醫藥、電子電路等十大產業鏈鏈長,配套專門工作組謀劃產業鏈協同發展。
電子信息和汽車是成渝兩大支柱產業,規模超萬億元。印制電路板是這兩大產業的基礎產業,兩地年需求量超4000萬平方米,但自給率僅12.5%。由四川綠然集團投資150億元在榮昌建設的重慶電子電路產業園,已于去年8月投產,并從沿海引進入園企業32家,注冊企業22家。
四川綠然集團董事長周漢知介紹,“重慶電子電路產業園采用國際先進的印制電路板研發生產標準,投產后將重點生產兩地急缺的高端HDI電路板等產品,不僅給榮昌帶來年產值100億元以上的創新產業,而且將補全、壯大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和汽車產業鏈。印制電路板成本降低30%以上,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過去,榮昌陶瓷產業以生產酒瓶為主。近年來,榮昌區引進了唯美陶瓷、惠達衛浴、金意陶、北京創導工業、日豐衛浴、華興玻璃、德力玻璃等一批知名企業,目前全區陶瓷產業總產值超過100億元。
這些知名企業之所以搶灘榮昌,就是看到了榮昌可同時輻射川渝兩大市場的優勢。廣東華興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為食品、醫藥、化妝等行業生產玻璃包裝瓶,是可口可樂、李錦記、海天調味、老干媽等眾多知名企業的供應商。該公司在榮昌投資建廠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李錦記、江小白兩個大客戶分別位于成都和重慶江津,在榮昌建廠可大幅降低運輸成本。
在眾多搶灘榮昌的企業中,不僅有來自東部沿海的企業,還有很多四川企業,榮昌已成為川企進軍重慶市場的前沿陣地。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初,榮昌國家級高新區內,四川企業占比達40%,約30%的投資額來自四川。
當好“橋頭堡”搶抓發展新機遇
2020年5月,榮昌被列為重慶主城都市區的“橋頭堡”城市,被賦予當好新型工業化主戰場、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任。面對新的機遇和新的使命,榮昌確立了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這一新目標。
榮昌區委、區政府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作為榮昌未來發展的總藍圖,同時把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作為戰場,一手抓壯大自身實力、一手抓擴大對外合作,堅持“補短板、做強項、提品質”。
在“四個新”方面,榮昌區明確了4個重要抓手:著力打造創新發展新平臺、著力構筑產業經濟新高地、著力形成開放融合新格局、著力建設綠色宜居新家園。
在“五個提升”方面,榮昌明確提出提升戰略認知水平、提升科學規劃水平、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提升領導干部推動發展水平。
同心合力推進川渝合作方面,榮昌將大力推進實施重慶電子電路產業園、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重慶榮昌優食谷等一批川渝合作重點項目,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提供參考,為川渝毗鄰地區合作模式提供借鑒。
數據顯示,2020年,榮昌共簽約項目271個,合同金額802.5億元,招商項目落地轉化率82.7%,位居全市前列。其中,新簽約的 191個市外項目中,川渝合作項目就達 80個,合同金額 188.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