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鈞飛
摘要:物理學科中的許多知識,都是學生能在實際生活場景中能解釋和運用的,高中物理是高中學生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同時它也是高考中的必考學科,也是學生累積物理學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高中的物理學習,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夯實物理基礎,為學生以后的物理學能力鋪平道路,是每位高中物理教師教學的重點。在進行物理課程教學中,尤其是針對有關物理課后輔導的指導教學,教師要善于突破固有的教學方法,有效利用各種新型的教學技術、核心素養理念和改革創新教學模式,保障學生通過學習強化各類知識點,提升自身相關的物理學習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物理;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物理是對實際生活中物理現象的總結和解釋。高中物理接觸的理論較為淺顯,學生可接受度高,但由于物理是對有關現象的高度概括與總結,許多概念還是很抽象的。新課程理念下,對高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出了具體要求,在物理學習能力上,學生要做到自主學習與自主思考,同時還要養成自己的物理學思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就是為了進一步鞏固教師的教學成果。因此,針對有關物理知識點的輔導訓練與教學,才能保障學生能聽得懂、用的好物理知識,教師要敢于突破創新,積極創新高效的物理教學與物理輔導方法[1]。
一、通過討論教學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在講授高中物理知識概念時,教師可結合具有引導性的物理問題,通過討論式的課堂教學,向學生展現與物理知識相關的網絡課件與資源,讓學生產生興趣,主動去思考與討論。教師在學生產生興趣后,就引導學生進入概念是如何產生,提出者的經歷,所要定義和解決的問題等方面進行學習通論,并讓學生在在討論中感受這種物理概念知識概念最終是如何形成和被世人接受的,以及在相關領域的適用性。從不同方面、不同階段,向學生全面展示,學生在對概念的接受和吸收上,就會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2]。例如在介紹三棱鏡色散時,教師可以先向同學們介紹牛頓完成這個實驗的過程,并讓同學們討論如何進行實驗,試驗成功的標志是什么,這樣以興趣與問題為引導,以討論為基礎,促進學生物理學習的自主性。
二、通過習題課教學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
高中物理教學大綱對學生的物理知識掌握和能力有明確定位與要求。在切實可行的教學任務目標下,教師要制定清晰的習題教學方案,保障物理習題教案可執行性。通過高效的習題講解,能夠幫助學生在理解物理知識上創造良好的途徑。便于學生建立自己的物理思維。比如,在講解有關加速運動習題時,可向學生選擇與現實生活練習緊密的習題,如:兩輛加速度不一樣的汽車相向而行,初始速度都為0,兩輛車出發前相聚100米,甲車加速度為18m/s2,乙車加速度為15m/s2,請問兩者出發后幾時相遇?在這樣的習題中,教師要向學生分析這道例題的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即兩者的加速度不一致,就導致兩者在相遇時,兩輛車的相遇速度不一致,相遇時兩輛車各自所行的距離也是不一樣的,但兩車所行距離相加等于100m,通常需要作運動示意圖、運用生活經驗進行類比。通過這樣的分析,就能讓學生理清相關的解題思路。
三、結合新媒體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高中物理中許多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在授課時也會因學生無法理解感到懊惱。雖然教師不厭其煩的重復講解,學生也認真聽講,但部分學生還是因為概念過于抽象,無法準確有效的理解。使用新媒體教學方式后,就較為容易的化解這一難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較為多樣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相關知識點,收集網絡素材加上自己的教學經驗,自行制作媒體課件,同時在課件制作中教師還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更加生動有趣的教案創作。這樣的教學肯定會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識概念,也可節約老師重復講解的時間,更讓課堂氣氛得以調動。比如,在講解“能量守恒定律”這一定律時,如沒有新媒體的幫助,教師在講解能量轉移、質能轉換、能量損耗等概念時,學生們沒有直觀感受,聽的云里霧里,無法理解,甚至還會提出永動機的合理性這種荒謬疑問。教師不管如何重復講解,解答學生疑惑,學生雖然認真聽,還是無法領悟,這回造成雙方都精疲力竭,無法達成教學目標。引入新媒體教學模式,通過網絡資料加上教師自己的講解,讓定律概念有效結合相關視頻、動畫,讓學生能夠清晰明了的看到能量在各種狀態下的變化。這樣就讓學生在理解物理知識時,就快速準確,節省了大量時間,同時讓學生再進行自由思考和探索,加深對新定律和概念的理解。
結語:
在不斷發展變革的教育形勢下,高中物理教師要需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總結關于物理課程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知識理解運用能力,才能夠逐漸建立高效率的物理知識學習課堂,幫助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逐步成長。
參考文獻:
[1]郭詩藝,張金良. 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探索[J]. 科教文匯,2020(5):135-136.
[2]劉震. 探究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物理習題課教學開展的有效措施[J]. 新課程,2020(33):50-51.
浙江省諸暨市海亮實驗中學 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