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榮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確在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經濟大放異彩的當下,鄉鎮財政管理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并通過對其發展現狀的分析,提出一些策略來幫助鄉鎮發展經濟,促進城鄉結合發展進程,全面提升經濟水平,為鄉鎮未來經濟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對上述策略的采納和應用,可以有效減少鄉村經濟財政管理的難度,減少鄉鎮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阻礙,為城市化經濟發展掃清障礙。
關鍵詞:鄉鎮財政管理;鄉鎮經濟發展;經濟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各類經濟體系發展迅猛,為我國總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助力,在當前背景下,經濟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各類經濟活動蓬勃發展,不同區域經濟之間相互交互相互流通,極大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同時,因為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其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各企業的技術手段和管理體系都在不停的優化,為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大部分城市企業還會引進先進科學技術等等,但鄉鎮經濟,其大部分由種植業,畜牧業等傳統行業組成,其特點是經濟流通較慢,發展周期較長,長此以往,就導致鄉鎮經濟大幅落后于城市經濟,這種不平衡發展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整體財政發展水平,這就需要對鄉鎮財政問題進行詳細管理,對其以往管理手段進行解析重組,以保障經濟體制的良好運行。
一、鄉鎮經濟發展現狀
(一)公務人員態度不端正
隨著我國鄉鎮建設政策的不斷實行,現階段很多公務人員都投身鄉村建設中,以謀取更多的福利,但鄉鎮建設體系不像城市建設體系那樣完善,所以在財政管理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工作人員的態度端正。換句話說,正因為其體系不完善,所以在管理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公務人員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導者、決策者,其重要作用可見一斑,經濟發展不同于個人利益活動,其發展大方向和趨勢是由國家決定的,但實際實行情況要由當地公務人員決定,只有管理層公務人員積極帶領鄉鎮群眾集體發展經濟,才能確保其快速穩定發展,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鄉鎮經濟發展體系被認為是政策管轄不到的區域,很多工作人員借著“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便利,在工作過程中做出邊緣化行為,只圖自身利益,不顧經濟發展,因為鄉鎮地形地貌等諸多不便,許多經濟活動無法開展,大部分資金調取都是由國家調撥,久而久之,造成了鄉鎮經濟發展緩慢局面。
(二)客觀條件不完善
制約鄉鎮經濟發展的不僅是公務員,客觀問題是鄉鎮經濟發展不如城市的主要原因。在我國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時,城市和鄉鎮并沒有嚴格的界限規定,其差異僅僅是因為地勢地貌,我國幅員遼闊,包含著多種不同的地勢地貌,例如部分土地較為肥沃,營養價值較高。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其成為種植業主要劃分區域,部分地區地貌較為平坦,交通較為便利,便發展成為運輸行業主要劃分區域,一些區域因為人口較密集逐漸成為了商業圈,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這些地形劃分成為了地理界線,也就逐漸形成了鄉村和城市的區別,由此可見客觀原因對鄉鎮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現階段鄉鎮經濟發展,其主要影響客觀因素分為運輸條件、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首先是運輸條件,因為鄉鎮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其組成部分通常是村莊部落等,其主要建筑風格是一家一戶,土地利用率較小,且道路多為土道沙石道等,所以想要盡快提升鄉鎮經濟,就要解決其運輸問題。其次是文化水平,鄉鎮經濟中的群眾,其思想多為我國傳統民族思想,認為其后代也應該繼承種植業的力求穩定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固步自封。最后是技術水平,我國各行各業向著現代化趨勢開展,在工作過程中,提倡運用現代化手段引進信息化設備,但鄉村經濟主要靠種植業,其工作所借助的工具多為耕種工具,其主要原理不需要過多的信息化技術支持,導致其信息化、現代化發展緩慢,企業技術手段遲遲不更新,也制約著鄉鎮經濟發展。
二、優化策略
(一)設立監管部門
鄉鎮經濟發展過程中,因為其管理難度較大,極易產生邊緣性行為。政府在助力鄉村經濟發展建設農村時,首先在公務人員招收評定過程中,提升選拔難度,對其責任心和專業技術水平進行進一步考核,確保其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并在當地設立具有一定監理職能的工作崗位來輔助工作,在崗位職能上形成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工作關系,為公務人員樹立危機意識,繼而保障不會出現邊緣行為。因此在開展工作時,要確保基層人民不會受到壓迫剝削,調整好人民心態,全身心投入到經濟發展中,促進人民群眾團結意識,大幅提升鄉鎮經濟發展效率,減小財政管理難度。
(二)加大投入
因為鄉鎮經濟發展難度較大,因此,以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對鄉鎮經濟投入較小,大部分資金投入都流入了效率更高的城市中,國家要明確經濟發展不能只靠人民辛苦勞作,態度問題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但想要有效提升鄉鎮經濟,還要輔以足夠力度的硬件設施和政策支持。首先,國家要調撥資金為鄉鎮地區修路,改善其運輸現狀,因為交通不便,許多種植業從業者在成品銷售過程中,都會因為天氣等自然災害因素影響經濟收益,例如近幾年因為洪澇災害導致果園道路泥濘,許多新鮮水果無法外銷,積壓腐爛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嚴重影響了鄉鎮經濟發展。部分鄉鎮居民甚至自掏腰包修路,這樣的道路,其質量無法保證,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對路面的影響甚至比以往還要糟糕,會影響鄉鎮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國家要調撥足夠的資金為鄉鎮地區修建高質量道路,確保其運輸不會受到影響,收支體系不會出現斷層。其次,要治理自然災害問題,現階段我國諸多鄉鎮區域飽受自然災害侵襲,對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損耗,嚴重制約其經濟發展。
(三)更新服務意識
就目前鄉村財政管理工作而言,現有的思維模式依舊比較落后,不夠創新,很多財務部門的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鄉鎮管理人員的思想境界仍有待提升。只有上述問題得到良好的解決,才能確保鄉鎮財政管理工作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不會出現失誤,為經濟發展指明道路,引導其建立完善的發展理念,培養專業的管理人才,促進整體的快速發展。首先在很多鄉鎮地區仍然存在著諸多邊緣行為,很多管理層人員中飽私囊存在貪污腐敗的現象,這不僅影響了鄉鎮經濟的發展,同樣也對政府財政部門的職能發揮帶來了極大阻礙,所以針對這種情況,鄉鎮政府必須要做出完善的解決對策。對現有的邊緣行為和貪污腐敗現象進行嚴抓嚴管,同時加強工作人員黨性修養的培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而且現階段許多鄉鎮管理部門加強了工作人員服務意識的培養,使得管理人員由高高在上的所謂官員成為了服務老百姓、服務社會的人才。讓這些基層管理單位明確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促進當地資金保障的穩定性,促進多元化發展,使得金融問題得到良好解決,鄉鎮經濟獲得長足發展。由此可見,在鄉鎮財政管理工作過程中,鄉鎮政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必須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積極開展各項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工作人員思想境界,并根據相關崗位的特點來進行定向培訓,使得管理人員明確自身職能的重要性,對不足之處及時進行改正。以此來促進基層管理部門的體系優化,提升工作人員的黨性,促進政府財務部門職能的發揮,使得鄉鎮經濟穩步提升。其次,鄉鎮政府還要懂得使用媒體和社會輿論的力量,激發官員的危機意識,將邊緣行為的想法扼殺在搖籃之中,從而建立一個競爭氛圍良好、社會責任心強大的服務環境,促使政府財政工作更加的公平、公正、公開、透明。針對這類情況,可以對基層管理部門中的部分官員的貪污問題進行曝光,為其他管理人員敲響警鐘,樹立清正愛民,廉潔自律的想法,促進鄉村經濟穩步發展。
(四)因地制宜,規劃工作
鄉鎮政府的財政管理工作是國家財政管理體系的基礎,也是最基層的管理單位,所以鄉鎮財政管理工作的好與壞直接會影響到國家財政管理工作的根基,根基不穩,上層高度無論多高的建筑都會倒塌,鄉鎮財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相關的管理人員必須意識到工作的重要性,保障各項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可以科學規范合理的開展,進而提升財政管理工作的水平。由于其重要的社會地位,很多基層管理單位制定了針對當地地形情況而獨立的財政政策,比如構建財政問題和金融問題相結合的經濟手段,建立高質量的資金管理體系,穩固資金使用,用渠道為鄉鎮地區的項目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供應。但是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這些工作體系仍然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這就需要鄉鎮政府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積極創新優化自身管理體系,因地制宜,用全新的管理體系解決不斷變化的工作需求。進而長期保障鄉村經濟的穩固發展。針對上述情況,首先鄉鎮政府必須做好表率作用,積極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并予以遵守,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以身作則,影響周圍的群眾。而且相關工作單位還要派出專業的勘察人員,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其他客觀因素進行全面的數據收集,然后根據反饋的結果來安排專業的人才進行相關的計劃,制定并針對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進行商討。最后管理部門必須要明確自身的立場,把現實的財政問題放在首位,積極平衡收支,避免財政赤字,實現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和財政管理節奏適當優化。綜上所述,要明確在不斷發展的經濟社會中,想要鄉鎮經濟獲得平穩的發展,管理部門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客觀的尋找發展難點,并基于現狀進行專門的財政優化工作。積極的發揮自身職能,扶持地方經濟發展,形成聯動的工作模式,建立優越的發展環境。
三、結束語
通過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在經濟體制不斷改革,鄉村經濟獲得機遇的當下,對鄉鎮經濟財政問題進行管控,加快其經濟發展是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對鄉鎮財政管理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策略來解決相應問題,是在全面減小鄉鎮經濟發展難度,為其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鄉鎮經濟作為我國經濟體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定要順應時代發展,確保其發展的規范性、合理性,從根源上保證鄉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瓊娜.淺談如何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和加快鄉鎮經濟發展[J].當代經濟,2014,000(02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