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要:路橋工程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路橋工程施工技術也呈現更新態勢,新技術與新設備的應用一方面為路橋工程建設質效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對路橋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簡要闡釋了路橋工程施工中常見的施工技術,重點分析路橋施工質量信息化、智能化、綜合化管理的方法,旨在為路橋工程項目建設提供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路橋工程;施工技術;質量管理;
1?路橋工程施工中常見的施工技術
路橋工程具有分項工程多、施工工序復雜、施工質量影響因素集中的特點,一旦分項工程施工質量不達標,將會影響工程后續建設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并且可能使路橋工程項目承擔較大的經濟損失與風險。同時,施工技術是路橋工程建設的關鍵要素之一,如果施工技術選擇不當或技術不達標,將會使路橋工程出現不同程度的質量缺陷,如工程主體異常沉陷、路面及橋面出現坑槽等,嚴重影響工程后續投入使用的安全性。為此,需要盡可能全面了解路橋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技術,找準施工質量控制關鍵點,并采取具有精準性的質量控制措施提升工程整體的質量安全。以下為路橋工程施工中常見的施工技術。
1.1 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相關技術
在公路橋梁實際通行過程中,車輛通過橋梁前后需要經過一段路面過渡段,如果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質量不能達到設計標準,當實際通行中路基路面荷載加大就有可能出現路基不均勻沉陷、路面裂痕等質量缺陷,繼而影響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為此,路基開挖施工中需要根據工程設計的通車量、荷載等合理選擇路基開挖與填筑施工技術,尤其是對于軟土地基,需要采用鉆孔樁施工技術,加大路基的承載力,同時需要采用換填施工技術及路基加固技術,提升路基的穩定性。除此之外,需要在橋頭安裝與過渡段進行銜接的搭板,搭板需要與橋面的厚度、面層的結構等保持一致,以保證搭板能夠有效緩沖過渡段的荷載,最大程度上防止跳車等安全事故的發生。另外,還可以對路基主體施加防護措施,如生物防護、石籠防護等。
1.2 混凝土施工相關技術
混凝土是路橋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材料,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強、剛度高等優勢。路橋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相關技術主要包括混凝土配比技術、模板施工技術、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其中混凝土配比技術是指按照工程建設所需的混凝土強度需求確定混凝土配合材料及配合比。為了防止混凝土配比質量不佳,可采用預先配比的方法,在施工前確定骨料粗細度、主要材料,并進行初步的試驗配置,再逐漸加入其余材料,配合出三中類型的混凝土,最后對其進行檢驗,選擇成本低廉、質量高的配比方法。模板施工技術要點在于選擇剛度及強度符合要求的槽鋼,并且在澆筑前需要清除模板上的雜物;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包括澆筑、搗實以及成型,由于部分路橋工程的橋梁工程有較多的水下作業,因此需要選擇適合于水下施工的澆筑技術。同時,搗實環節要選擇合適的搗實設備,保證材料攪拌均勻。此外,混凝土成型階段施工人員需要時刻觀察混凝土狀態,并在模板拆除后對混凝土進行養護。
1.3 橋面施工相關技術
一方面,在橋梁工程的空心梁環節與主體的連接工程施工結束后,需要強化工程作業中收漿與表報的具體控制,處理好橋面的整體鋪設施工;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反挖掘技術對橋面進行伸縮縫的安裝作業,將制作完成的填充物焊入伸縮縫內。同時,為了保證伸縮縫的平滑性與協調性,需要對其所有可能產生的形變進行針對性的調整與控制。
2 路橋隧道工程施工特點
2.1 隱秘性
路橋隧道斷的施工和普通路段的施工不一樣,一般都是處在地下,它的隱秘性主要表現為視覺效果不清晰,隧道內進行施工時要用到的照明設施非常多,同時可視面也只有一個,在實際的施工環境中不容易進行直接的評定,一般都是通過試驗段模擬效果和施工圖紙對比之前的類似工程對比進行推斷,導致在施工過程中有的質量問題無法發現,不能全面的分析問題的本質和更深層的原因,當然也就不能采取有效性的措施來處理,對施工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2.2 施工環境艱難
在對路橋隧道工程進行施工時,不管是明挖還是暗挖,都是相對較為困難和危險的,并且隧道的施工空間也是有限的,很多情況下,就會發生多個環節同時施工的現象,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噪聲以及光污染等,會極大地影響到施工人員的身心,以上都是影響施工質量和效率的原因。
2.3 不確定性
在對隧道進行施工時,不但在施工中會有各種質量問題產生,后期的竣工驗收以及使用過程中還會有各類病害發生,所以,質量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必須強。因為項目整體結束后,并不能及時發現一些問題或者幾乎無法被修復,造成施工質量無法確保,不確定性較強,所以,施工管理工作一定要嚴謹、細致,以預防為出發點,防控聯合使用,在質量管理成效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3?路橋工程施工中質量管理的措施
3.1 做好前期施工場地管理
施工場地管理是指對施工現場總平面圖的執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與管理措施,需要保證所屬總圖范圍內所有的設施、臨時用地、輸電線路等的具體布置符合施工組織設計與施工現場總平面圖的要求與標準。管理人員可利用BIM技術對施工場地進行三維數字化建模。如在路基開挖施工階段,綜合考慮土方開挖難度、土方開挖量、土方外運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后,將路基標段的施工界限數據、樁基礎數量及分布數據、施工相關數據等輸入BIM模型,利用BIM技術的可視性與優化性特征將土方開挖運輸階段施工場地布置進行立體化表達,確定土方運輸車輛環場路,并在路基標段內部規劃土方運輸道路、各支干道路與環場路連接位置與形式。
3.2 加大對原材料及設備的管控力度
在原材料采購階段全面審查供應商資質、供貨經驗、業界對其的評估等,以從源頭上保證施工材料的質量。在材料進場階段采用抽樣檢測方式對比材料實際質量與設計質量是否一致,對于不合格的材料應及時退貨并要求供應商補齊。
3.3 加強施工過程監督
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監管,嚴厲制止與相關規定與要求相背離的指揮、施工操作。同時,對路橋工程施工安全與質量關鍵點,如伸縮縫施工、高空作業等進行跟蹤式監督,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此外,需要檢查各施工工序對材料與設備的管理措施是否完善,如是否對材料實施防潮防腐措施、設備運行狀態是否良好、設備性能是否滿足施工需求等,并對違規操作人員進行懲戒。另外要制定完善的施工質量管理制度,明確劃分施工質量責任主體、制定施工質量管理工作細則,以使施工質量管理“有規可依,違規必究”。
4?結束語
路橋工程項目與公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并且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重要的基礎設施工程。近年來,我國路橋工程建設逐漸走出“重建設,輕管理”的誤區,路橋工程施工技術愈加完善及創新,應用范圍更加廣泛;施工質量管理理念也由粗放轉變為精細,更加注重對施工全過程的動態化、跟蹤化與全面化管控。在此背景下,路橋工程項目建設要進一步研究如何提升施工質效、降低施工過程對周邊環境的不良影響、減少施工對資源及能源的消耗,繼而助推路橋工程的健康、穩定、綠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友康.路橋工程瀝青路面面層施工技術要點探析[J].建筑與預算,2020(10):63-65.
[2]劉旭東,李向前.公路橋梁施工中的瀝青路面施工技術[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20):76.
[3]岳奎.路橋工程施工中的常見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0,5(19):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