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紅
摘要:作為我國初等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眾多學者紛紛將研究重點放在小學數學教育上,也充分體現出了小學數學教學重要的教育價值。本文首先對數學學科的教育價值進行明確,其次就數學教學的科學手段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育人;
引言:數學學科所蘊含的育人價值并不是在短時間內產生其效果的,而是在日積月累的知識教學過程中慢慢影小學生。數學教育工作應當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合適的時間對小學生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數學思維的提升。
一、數學學科的教人篤行價值
學以致用體現了數學學科的社會價值。新課標對數學教學內容界定為“人人學有用的、大眾的、有價值的數學”。數學課程編排中精心選用了很多實用性較高、視角多樣化的數學內容,旨在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起到一定的作用。學習數學并不是一項容易的過程,需要大量的腦力計算和思維訓練。通過大量數學建模幫助學生更能理解抽象化的數學原理,將數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將數學應用到生活中解決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取各種方法進行數學規則的訓練,比如說數學口頭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書面表達的嚴密性等,從而在日常中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作為小學生認識世界的基本工具,數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相關研究表示,數學能夠對學生思維活躍能力的長遠發展產生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政策背景下,數學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價值越來越被人們肯定,教師也逐漸為學生提供自我探索、實踐的空間。數學具有特有的內在知識結構、數學知識建立發展的歷史,以及前人大量的富含智慧的數學研究成果,打開數學的大門就能看見一個截然不同的真理世界,從而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的欲望,為提供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如果學校數學教學不能夠將隱藏在數學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展示給學生,就難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如果不能夠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積極探索的態度,就不可能使學生擁有數學思維方式的力量,更加不用說將這種數學知識及思維方式應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
二、利用學生學習中的錯誤資源
數學是一門以精確性、嚴密性為特點的學科,數學學習的過程不能脫離一絲不茍、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但是在現實情況下,學習中總是難免發生各種各樣的錯誤。教師在面對錯誤時,不能秉持以往類似對待“敵人”一樣的態度,而是將錯誤視為一種機會或者資源。學生犯過的錯誤也有可能是對現有知識和解題方法的新嘗試,以這種新的視角對錯誤的價值進行重新定位,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創新性,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不能以嚴苛責備的態度對待犯錯的學生,但是對待錯誤本身需要嚴格追究。不合格的作業,哪怕只是一個錯字、一個小數點也要強調訂正,因為實際工作中點滴差錯都有可能給國家、人民造成很大損失。從而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實事求是、謙虛謹慎、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敢于正視錯誤、勇于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
三、利用教師自身的獨特資源
作為最容易被學生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言談舉止及內在品質對學生的長遠發展都是有重大影響的。作為一門嚴謹性著稱的學科,數學教師首先要有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態度。在進行數學理論教學時,輸出的數學語言應該要完整、精練、確切;板書要條理分明,書寫規范。教師應該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學生做出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榜樣,讓學生學會踏實求學的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素養。優秀的數學教師一定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因為他們不僅能夠教會學生知識,還身體力行幫助學生求學態度的養成。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教師在課前準備了大量的工作,課堂上采取靈活有趣的教學手段,課后耐心為不懂的學生輔導。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學習效率高,而且在心里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教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開發學生熟悉的生活資源
數學來源于實踐,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是學習數學的活教材,也是進行道德教育的基石。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尋找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內容,創設情境,觸動學生的心靈。由于近期凸顯的能源危機,使節約用電成為經常性的話題。然而,不管教師三令五申,教室“長明燈”現象總是不能杜絕。為此,老師設計了“浪費知多少”的數學綜合活動課,要求計算全校每年浪費的電有多少。該教師首先讓學生討論要求出這個結果應知道哪些條件。學生提出:要知道哪些時間亮燈(開吊扇)算浪費,一盞電燈(一個吊扇)亮(開)一小時要用多少電,一個教室有幾盞燈(幾個吊扇),全校有幾個教室等。學生自愿組合,分別調查不同年級的教室每天不該亮燈(開吊扇)的時間是多少,再取平均值,一部分同學去查詢怎樣計算一盞日光燈(一個吊扇)一小時要用幾千瓦電,另一部分收集其他相關的數據。課堂上,當計算結果出來后,學生都大聲驚叫。這時,不需教師說什么,學生早已意識到人離燈熄(扇停)的重要性,紛紛表示要向全校同學倡議,有的學生還指出老師也要做到,因為有時候辦公室也有“長明燈”現象。傳統的數學課程不大注意與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的聯系,對數學應用的處理總留有人為編造的痕跡。本堂課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了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并且通過數學知識的運用這一載體,對學生有效地進行了節約能源的思想道德教育,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結束語:小學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課程中的基本科目,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提升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相關教育工作者已經慢慢探索到了數學學科與學生情感間的關聯。基于數學教育的發展趨勢,育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價值點已經慢慢顯現出來。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自主性及積極性以及培養其數學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江嬋娟.淺談小學數學學科育人教學探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7):168-168.
[2]杜霞.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育人價值的發揮[J].考試與評價,2019(10).
[3]劉杰.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教書育人作用的重要舉措.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