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的息息相關性,教師應注重通過教學過程,提高教學實踐的有效性,進而改變教育理念,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情境創設,達成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探究。同時,通過這種探究提高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實踐有效性教學成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有效性
前言:
小學中年級處于小學學習的中間階段,是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為幫助學生提升綜合數學學習能力,教師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教學實踐有效性,并以此為基準,幫助學生提升數學學習能力,提高數學知識理解水平?;诖?,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為提高數學教學實踐有效性,應從多角度進行數學教學模式的實踐操作,以此促進數學教學整體水平提升。
一、綜合生活實際,優化教學模式
為提高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實踐有效性,教師可依據中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小學數學基礎的特點,進行教學模式的優化,以此提高數學教學時間有效性達成。同時,教師應注重強化數學教學實踐,通過教學實踐,使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進而提高數學實踐應用能力。
如,在《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一個實體冷飲店,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學習,透過這樣優化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實踐有效性。同時,學生在這個冷飲實體店的創設過程中,因為是熟悉的生活實際場景,通過真實感受,體驗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關系:“在冷飲店中有冰牛奶628瓶,賣出248瓶?”“冷飲店上午賣出冰激凌319根,下午賣出429根”,針對教師給出的這樣條件,讓學生通過自主提問,自主回答的模式進行實踐教學,學生針對冰牛奶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并解答“冰牛奶還剩多少瓶?”,而針對冰激凌學生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共賣出多少根冰激凌?”“下午比上午多買多少根?”,學生通過列式:“628—248=180”“319+429=748”學生通過提問并解答,有效綜合生活實際,優化教學模式,進而有效拓展學生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躍數學教學氛圍,并以此達成教學實踐有效性的實踐探究。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呈現教學素材
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實踐良好效果的取得,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學實踐與科學技術相融合,給學生以動態、直觀的教學背景展示,提高數學教學實踐能力,有效性得到積極發揮?;诖耍W數學教師應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學模式,呈現多樣化的教學素材,以此提升學生數學理論與實際生活結合能力,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教學實踐有效性。
如,在針對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就可針對學生感覺到難以應對的應用題,進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展示,并通過多媒體把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進行具象化,進而使學生一目了然,解題思路清晰呈現,完成應用題的解答。同時,學生通過教師的多媒體技術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動力,為后續的應用題解題思路做好了準備,進而提升實踐感知能力。在《四則運算》教學中,有這樣一道應用題“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公里,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公里。西寧到拉薩鐵路長多少千米”針對這樣的應用題,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靈動展示火車在這段線路上飛奔的景象,并在視頻中標注出要計算的數字,進而使學生一目了然,輕松找到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并通過這樣的解題思路完成這道應用題的計算:814+1142=1956進而順利解決與實踐相關聯的問題,以此不斷拓展,將數學教學素材有效呈現出來,進而使數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生活有效結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不斷地數學素材實踐探究中,主觀能動性得以激發,鍛造了數學學習能力,并以此提高教學實踐有效性。
三、注重學生實踐探究,引發探究興趣
中年級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實踐探究能力,以此引發學生探究興趣,提高教學實踐有效性。同時,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通過與實踐相關聯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到數學問題的實踐探究中,并在探究過程中積極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數學能力,提高數學教學時間有效性。
如,在《運算定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學生們都熟知的自行車運動,來進行數學問題的創設“爸爸每天都要騎自行車進行鍛煉,每天早上能騎10公里,晚上能騎12公里,爸爸每天一共騎多少公里?”,“針對這樣的生活實例,你還能舉出多少呢”,教師通過學生的解答與舉例,列出算式10+12=22等于12+10=22,進而得出“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后再相加,和不變,這就做加法交換率”,進而再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事例進行鞏固“加法交換律”的學習,“你還能舉出更多的加法交換律的實例么?”學生的探究興趣被引發,進而進行探究“2只鉛筆加上7支鋼筆和7只鋼筆加上2只鉛筆的得數是相同的?!薄?0個五角星加上15個三角形與15個三角形加上10個五角星是相同的”,“我有50個白色的乒乓球加上小紅的30個黃色的乒乓球和小紅的30個黃色乒乓球加上我的50個白色乒乓球,結果是一樣的?!苯處熗ㄟ^這樣問題創設以及引導鞏固,使中年級學生數學探究興趣濃烈,進而不斷找尋更多與“加法交換律”相關聯的實踐問題,進行問題的創設與解答,有效鞏固“加法交換率”。提升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小學中年級數學實踐有效性,為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總結:
提高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實踐有效性,教師可以通過綜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模式的優化,以此提高教學實踐有效性;也可以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多樣化的教學素材,提高教實踐有效性;還可以從注重學生實踐探究著手,引發學生數學問題探究興趣,進而提高教學實踐有效性。基于此,教師應多角度,多維度進行數學教學實踐探究,以此幫助小學中年級學生提高數學實踐能力,進而促進數學教學水平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任義學.淺談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亞太教育,2020,(4):116.
[2]彭譚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新一代,2021,25(2):151.
[3]張曉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用策略探析[J].學周刊,2020,12(12):34-35.
浙江省嵊州市剡溪小學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