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芳
葉瀾教授曾精辟論述:“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調整教學預設。對于在課堂上學生生成的有價值教學資源教師不會充分的利用。課堂生成也離不開精心的預設。只有教師在課前精心預設后的課堂才是精彩紛呈的、扎實有效的。那么教師如何在課前精心預設?怎樣的預設是既尊重教材又尊重學生呢?
一、 預設什么?
預設是指教師的預定教案,是課堂教學的圖紙。預設是靜態(tài)的、框架式的、可隨機調整的教學計劃。教學需要預設哪些內容呢?
1、 學習起點。學生的學習起點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來確定的。是建立在課前對學生的知識基礎的分析、發(fā)展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的預測及對教材的前后聯系理解的基礎上來確定的教學的起始方案。有效地教學預設需要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如三年級《小數的初步認識》,我通過設計一張課前調查表,調查發(fā)現對于小數的讀和寫大部分學生是可以通過小組學習來解決的,教學應突破的難點在如何借助直觀圖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的大小比較。所以我把學習起點放在通過出示商店的物品價格后直接讓學生嘗試讀寫小數各部分,在學生的交流與辯論中學會小數的讀法。
2、認知障礙。它是指智力障礙和行為障礙。表現在阻礙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積極性和新知識的繼續(xù)獲取。任何一個知識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障礙。如理解上有些難度,表達上不太順當,操作上難以模仿等。這些情況都是學習中的正常現象。教師就要設計有效地教學方案,幫助學生跨越這些障礙。如書寫位置問題,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筆算方法。學生在理解第二部分積的書寫就存在很大的困難。我采用口算與筆算相結合來幫助學生突破認知障礙。
3、學生反饋。數學知識紛繁復雜,難點、易混點比比比皆是。學生受知識經驗和思維能力的限制,教師在課前善于預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教師要預設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采取相對的引導展開教學。對于正確的合理的信息要充分的利用;而對于可能出現的錯誤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廣闊的背景中引導學生進行辨析,在辨析中尋找錯誤的原因。學生在識錯、議錯、糾錯得到提升、發(fā)展。
4、 教學流程。教學過程指教學活動的展開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借助教學資源讓學生學會數學。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學生的差異性和教學的開放性使課堂呈現多變性與復雜性。精心的教學預設可以為動態(tài)生成保駕護航。教學要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的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教學要采用板塊式的預設。根據教學實際來采納相應的教學流程。
5、預設課眼。所謂課眼就是這個教學內容學生可以研究的有價值的問題與情境。一堂成功的課看學生的表現如何至關重要。學生應該說的說了沒有?應該思考的想了沒有?應該操作的動手了沒有?數學課總是由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情境串聯起來的。學生對于每一個問題的回答可能出現的精彩解讀就是一節(jié)課的課眼。
二、 怎么進行預設。
1、 調查研究。教學預設要尊重學生的意愿,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只有正確尋找到這一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才能使教學活動有的放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那么,教師如何去尋找學生的新知生長點?教師在預設前必須進行調查研究。課前調查的方法有:學生訪談、問卷調查、小組測試和對比分析。如我教學“年、月、日”一課,課前調查發(fā)現學生積累了很豐富的知識,于是我果斷的將原先的小步子的提問調整為開放的問題情境式教學。“關于年、月、日你知道了什么?”在這個大問題的背景下展開小組的學習,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剖析和整理。這樣的教學設計既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 鉆研教材。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科學性。每一個新的教學內容都有自己相應的邏輯學習起點。因為數學學習過程是根據已有的數學經驗、認知結構進行的一種主動建構的過程。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關注教材的邏輯。我們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每一冊教材所涉及到的各部分知識,更要清楚地認識每一塊知識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
3、關注學生的心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與態(tài)度。教師要預設學生對于這個教學內容的哪些環(huán)節(jié)是感興趣的;對哪些環(huán)節(jié)是需要教師調動、激發(fā)、鼓勵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動靜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善于利用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始終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學習。教學中提倡民主和諧。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當然,有適度的焦慮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 預設的策略。
關注課堂生成應該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積極采取有效地策略實施適時、合情的有效引導,引領學生在互動、活力的活動中生成智慧的課堂。
1、以教學目標為宗旨。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教學預設的核心理念。無論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采取何種組織形式都是為了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師既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獲得,又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情感的體驗
2、以教材為依據。教師在預設時先要鉆研教材、讀懂教材,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然后根據學生實際生活作適當的、合理的改編與拓展。只有正確解讀教材,我們才能合理利用教材,設計出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設計。
3、 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個班級的學生,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知識基礎和思維品質不同。教學預設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現實題材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主動觀察、猜測、思考、操作、實驗、討論、交流,讓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如平移和旋轉可用動畫呈現生活中常見的運動形式,讓學生欣賞、觀察并用動作模仿物體的運動方式來感知、體驗平移和旋轉。
4、 以現實生活為背景。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知識的構建都以現實生活為題材。教學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解決問題、應用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教師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知識背景來選擇學習材料。讓學生在自己的現實生活環(huán)境尋找數學、發(fā)現數學、探索數學。
5、 以開放性為原則。教學預設不能是線性的、單一的、封閉的,應該以開放性為原則,采用框架式的、板塊式的彈性教學設計。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隨時、隨機作出調整。教學設計具有相對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只有這樣才適應千變萬化的課堂。
總之,把握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實施有效的教學,要求教師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隨時捕捉課堂教學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促進學生積極、主動、高效的學習,讓課堂充滿人文性和生命的活力。
寧波市寧海縣潘天壽小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