凃文志
摘要:本文就結合10kV配網帶電作業的特點,總結了旁路作業法的運作原理、主要優勢、技術方案,同時以案例探討了旁路作業法的運用價值。
關鍵詞:10kV配網;帶電作業;旁路作業法
1 10kV旁路帶電作業法
10kV旁路帶電作業法具體的運作原理,可以概括以下幾點:在針對10kV架空線路實施故障檢查維護或者搶修的操作期間,在現場配置一條臨時的輸電線路,可跨接例行維護線路段或者故障檢修段。經由旁路開關來做好相應的操作,同時將故障段的電源及時斷開,隨后將電源引向這條臨時的旁路帶電作業,即可旁路系統保持對線路用戶的持續不斷的供電處理。與此同時,當發生停電狀態之后,必須針對線路故障采取例行維護或者檢修處理,以此實現對工作安全性的提升。
2旁路帶電作業法的優勢
2.1替代了人工檢修技術,解放了人力
伴隨著電力系統容量的持續提升,人工檢修方式也因此遭受到了極大程度的限制,包括不能夠實時監控系統運作情況、周期缺乏靈活性、檢修工作對工作經驗要求較高等,因檢修工本身的水平差異,有時可能附帶有相應的主觀性,從而導致測量準確性下降。隨著10kV旁路帶電作業法的運用,其不僅能夠實現實時監測、自動觀測,同時還能夠提升其準確性和靈活性,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水平[2]。
2.2大大改進了傳統的監測工藝
10kV旁路帶電作業法能夠對傳統監測工藝中,表現出的檢修引起停電次數增加、可靠性較低、時間過長等問題,進行非常有效的改善處理。本系統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對監測工藝實施了全方位的改進處理,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其全自動化特性,且有著更強的信號和更為穩定的工藝等,這就使得檢測的質量與效率有了極大程度上的提升,同時也實現了對能效的全面控制。
3 10kV旁路帶電作業法的技術方案分析
3.1有限元數值分析法
在進行絕緣結構設計處理期間,其最主要的內容實際上包括:經由界面電場分布、復合介質內部來實現理論計算處理,合理選取電場應力控制措施,并經此明確復合介質的幾何尺寸、形狀以及復合介質面沿面放電距離,最大程度上確保終端、電纜以及中間接頭具有較高的運行安全性。通過長時間試驗、理論分析結果來看,電場應力控制錐本身就是最可靠、最簡單的均勻介質內部電場分布手段。若能夠確保所有監測裝置均能夠達到IEC61850通信標準,那么無需設定綜合監測單元。在站控層中需要配置相對應的站端監測單元,并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按照IEC61850標準來完成相對應的在線監測配置,達到與之對應的單元通信,實現對整個在線監測系統的運行控制和數據采集[3]。
3.2通過選擇合適的材料
在固體復合介質絕緣結構中,電纜插拔式的接頭絕緣結構以及快速終端快速結構均是非常重要的結構,且能夠確保界面狀態、壓強可與沿面放電狀態保持密切相關。通過對接頭多層固體復合介質絕緣結構、等效插拔式快速終端進行模擬試驗,可觀察到試驗界面表現出界面狀態與界面壓強之間表現出緊密的內在聯系。因XLPE絕緣體的直徑DXLPE等于常數,在選取不同原始直徑DSR高彈性硅橡膠絕緣體時,其DSR≦DXLPE,即意味著,XLPE絕緣體與高彈性硅橡膠絕緣體之間所表現出的界面壓強隨之得到了明顯的改變。
3.3采用表帶觸頭設計
插拔式快速終端和接頭的觸頭可以配置相應的觸頭設計,這種設計方式不僅具有結構簡單、體積較小等特點,同時還具有無需將彈簧壓緊處理的效果;接觸點相對較多的情況下,導電能力也相對較強,額定的電流也能夠直接達到500A;熱穩定性、動穩定性也均能夠得到非常顯著的上升;在進行多次的插拔處理之后,仍然能夠保持較好的接觸,而不會有發熱的情況出現。
4旁路作業法的運用實例
4.1案例背景
某供電局10kV線路設置于鄉間單側,隨著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對該鄉道實施擴建處理,這就使得10kV線路所在位置從單側變成了鄉間中間部位,對道路的安全性、美觀性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同時也不利于線路本身的安全運作。為此,在道路一側重新假設電桿,并將其遷移到新建的電桿上。考慮到在對線路實施遷移時,若采取停電作業,那么就會造成該線路26個中壓用戶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為了避免了該條線路用戶的日常用電受到影響,故決定通過旁路作業法來進行帶電操作。
4.2項目實施步驟
4.2.1旁路系統接入
⑴在進行旁路電纜進行敷設處理之后,隨后將其與旁路開關、電纜中間頭和電纜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旁路系統。⑵在組成旁路系統之后,隨后對旁路電纜的整體絕緣電阻情況實施測試,并對電纜相色實施嚴格的核對,以此確保電纜線芯可達到較高的一致性。⑶在10kV線路#81桿小號側、92#桿大號側實施相應的核算處理,隨后對旁路電纜頭做出接入處理,在進行接入之前,必須對旁路開關實施分閘處理。⑷旁路電纜頭在完成了接入處理之后,即可對旁路開關側做出相應的核相處理,確保相序無誤之后即可將旁路開關合上,在這個過程中,大旁路系統與架空線路能夠實現并列運轉。⑸分別在10kV線路#81號大號桿側以及10kV線路#92桿小號側之間架設相應的帶電解口。⑹10kV線路中#81桿大號側與#92桿之間架設相應的導線,隨后即可退出正常的運行,線路主要經由旁路系統來相對應的轉供處理,線路用戶用電也不會因此受到任何的影響。⑺#81、#92桿之間架設的空導線在停電之后,即可實施相應的遷移處理,此時線路也完成了遷移操作,旁路系統隨后即可推出運行。
4.2.2旁路系統退出
⑴分別在線路#81與#92的大號側、小號側設定相應的耐張跳線口,并完成重新的帶電接入處理,此時旁路系統與架空線路能夠實現并列運轉。⑵分別將旁路的開關斷開,同時對旁路電纜做出相對應的電流測量處理,確保旁路開關能夠被及時的斷開。⑶針對線路#81、#92的小號側、大號側的旁路怠電纜頭做出相應的拆除處理,即表示整個系統完工。
5結論
在配網系統運轉的過程中,帶電作業是進行故障處理和正常供電的重要技術措施,旁路作業法是其中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作業方式,其能夠較好的滿足電路故障處理的各項高要求,未來必然能夠得到更好的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黃藝蕃.配網帶電作業旁路電纜系統的應用探究[J].科學與財富,2019(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