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偉
摘要:在建筑工程過程中,裝飾圖是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裝飾設計圖不僅是工程建設的具體支撐,也是施工過程中的思想引導。施工現場的相關工程師只有準確把握設計圖紙的要求,才能保證施工的安全性和科學性,可見施工圖在建筑行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實際建筑施工過程中,由于圖紙設計人員的設計水平和施工現場的限制,在設計圖紙和具體施工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和探討。出臺了具體的改進措施,促進了我國建筑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建筑裝飾;施工圖設計;問題;措施
引言
在建筑施工發展過程中,裝飾性施工可以體現建筑施工的整體效果,是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具體體現。裝修設計圖紙是保證工程完成的重要保證,相關人員要想避免裝修出現更多問題,首要任務就是管理好設計圖紙,保證設計圖紙的合理使用。
一、需求原因
1.1 提高施工速度
改革開放后,國民經濟明顯好轉,建筑業發展迅速。為加快改革開放發展,抓住國內外經濟發展機遇,通過一批新興城市的崛起和老齡化城市的住房改造,開展了許多新興項目。因為設計房屋建筑施工圖所需的時間比較長,需要不斷的修改和完善,甚至在項目施工階段就可以進行設計,創建及時的設計和施工圖,并隨著情況的變化迅速做出適當的修改。
1.2 設計效率要求
施工開始時,需要各種圖紙,首先需要的是施工各部分的結構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由建筑結構專家提供。由于是基于圖紙的施工總圖設計,結構施工圖設計應在民用建筑總圖設計完成后完成。這在土木施工過程和設計圖紙之間造成了沖突。設計順序的逆轉與建筑施工發展的矛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提高結構設計圖紙的工作效率,使工程施工在設計時間內及時進行。
二、結構施工圖設計中節點構造處理
2.1框架梁與連系梁的連接構造
假設兩梁在第20 根主鋼筋發生碰撞,截面高度為100 cm,因此要達到設定高度,上下主鋼筋必須主動避免梁與主鋼筋發生碰撞,因此設計過程基于主鋼筋上下兩排鋼筋骨架的高度應降低。這是不可能的,除非設計者有意將它們縮小而不考慮相交構件之間的相互影響。由于是箍筋,按預期效果限制縱向主鋼筋,不能達到有效抗震的目的,因此除考慮構筑框架梁和連接梁節點的實際情況外,還應注意梁柱相互作用通過保證梁柱的主要承載力,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實現梁柱連接。
2.2梁柱節點構造
假設框架結構梁柱鋼筋混凝土強度為標準25級,采用8度抗震設計,由于梁柱鋼筋混凝土強度為標準25級,無抗震結構和錨固長度設置為直徑的35倍,當疊加22mm直徑的柱梁時,直徑達到770mm。這決定了由于8 度抗震設計,應在下方添加錨固長度。在現有條件下,一般附加定長為直徑的5倍,如果滿足8度抗震設計要求,鋼筋的定長不能小于直徑的40倍,即880。毫米。施工縫應位于梁下23厘米處,但一般情況下,由施工方選擇梁。 20cm位置作為施工縫,本例頂鉤架梁與柱端的垂直長度達到35cm,但實際長度達到67.5cm,不滿足77cm垂直的要求鉤長88cm,所以這種施工難免有問題節點的。
三、施工圖設計方法的發展
3.1 未來的設計方法
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也將開辟新的發展空間。在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在施工圖設計領域正在取得進展,除了不改變一些標準設計之外,設計圖在一個真正體現“設計”含義的“框架”上取得了突破,能感受到設計師的心思。雖然現代設計方法的發展方向基本正確,但設計師們仍然加大研究力度,應用新技術創新設計,改進建筑結構設計的工作方法,通過技術、信息化、智能化發展設計未來,體現科技感和設計感。
3.2 為建材提供科學參考
BIM技術可以為與施工和測量相關的施工工作提供具體支持。采用BIM技術設計的建筑圖紙,特別是在建筑材料的計算和管理方面,基于大量的科學數據,可以有效解決現實世界的材料問題。 BIM技術在實際建筑設計中得到充分利用,數字模型建成后,提供建筑設計空間,分析建筑真實情況,確保建筑安全。在設計施工圖時,根據施工模型對建筑材料進行詳細分析后,可以選擇合適尺寸的材料。通過BIM技術的應用,可以將施工過程中分析的參數直接輸入到模型設置中,實現參數的相對匹配。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參數不合適,可以有效的調整施工圖,使其更加完美。有效處理各種材料和大小的建筑物,能夠構建和設計適合現實世界條件的建筑圖紙。
3.3建筑設計要點
為推動施工圖設計方法更快更好的發展,有關部門也應加強合作,共同努力。為了方便設計開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明確設計職責。在設計施工圖時,設計團隊要根據項目設計的難度、規模、施工進度和員工的能力,合理劃分設計工作,有效提高設計效率。例如:每個設計師進行設計,評估負責人進行監督,技術指導和糾正負責人負責檢查,及時發現漏洞或錯誤,由負責人負責用于質量控制和效率監督。
二是加強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在設計工作之前完成的,是指為項目收集必要的數據。例如:在設計中,需要了解與房屋建造設計相關的水文等條件,相關人員應進行現場勘察,避免內容與設計實際情況不符。
三是專業項目的選擇和組織。在設計基本形成之前,總設計師必須組織動員各部門人員,比較設計的專業要素,如工藝技術、設備選擇、建筑材料等,結合實際情況和經濟優勢。選擇最專業、最經濟的解決方案。比如:在設計限高的建筑時,要考慮到國家最新的政策,是否超限是一個重要的比較,為了保證方案的可行性,就進行了高度的計算根據建筑模型。
最后設計圖紙制作完成并審核后,相關人員負責對文件和圖紙進行歸檔,以方便項目的進一步完成和后續服務。這可以有效提高施工圖設計的質量,這將成為設計人員日后遵循的重要工作流程,同時,施工企業更注重設計施工圖,提高施工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施工圖設計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相關企業要認清發展的準確性,積極探索新的方法、新技術,不斷推進設計工作的科學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唐軍建筑工程結構施工圖設計問題及對策[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4):1733。
[2]宣偉峰建筑工程結構施工圖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