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煜


全年新增上市企業7家,累計已上市企業達21家,企業上市成井噴之勢;新增高企認定企業326家,占園區44%,瞪羚和瞪羚培育企業、姑蘇領軍項目、園區領軍項目、規上工業企業年研發投入、專利申請等指標再攀新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蒙納士大學蘇州科學技術研究院項目成功簽約并順利推進,中韓(江蘇)聯合創新研究院成功落戶科教創新區;成立西浦慧湖藥學院,協同多方合力助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翻開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過去一年的“成績單”,在不平凡的2020年,他們依然能夠以全速奔跑的姿態,產教融合全面發力,著實令人驕傲,同樣也讓大家對科創區的2021年更為期待。
新年新藍圖,謀定而后動
對于以沖刺速度發展的科創區來說,人才問題與發展空間,是大家最為關心的。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要素,目前科創區已集聚各類高層次人才2400多人,其中國家級人才工程142人,但隨著區內眾多高新技術企業的茁壯成長,這樣的數字并不能完全滿足區域發展訴求??梢哉f,目前的科創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望人才的到來。
那么,如何破解人才難題呢?
“下一步,我們將深化與科創區高校合作,培育更多匹配園區產業轉型發展需求的人才。”許文清認為,在企業與高校之間,政府必須做好“橋梁”,嫁接好資源兩頭,為區域生態環境優化增添動能,“好的產業生態,也是留住企業的重要因素,2021年我們會持續深化產教融合、進一步強化科技引領,全力促進營商服務環境再優化、全速推動產業發展能級再提升。”
2020年,科創區在優化和提升空間布局方面,同樣下了狠功夫。
“去年,我們完成了騰退土地630畝,實現17萬平方米的存量載體更新改造建設?!彼蛉さ卣f,只要是優質項目,科創區一定是不缺空間的。
“目前區內仍有預留空間,來‘迎接’優質項目的加入,同時我們也將依托園區‘十四五’規劃和2035國土空間規劃研究,爭取更多空間資源,為區域產業和城市發展拓展空間。”他告訴我們,新的一年,科創區將積極推進土地資源整合利用,持續加大低效用地的動遷、騰退、再開發力度,力爭全年新盤活建設用地400畝,以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
陪伴成長,攜手迎接機遇與挑戰
“1994年,我便投身到園區開發建設之中,20多年來,我看著、陪伴著很多企業一步步成長。”對于許文清來說,2020年也是他自身一個“轉型年”——從園區科信局調任到科創區,“在科信局時候,我們身處對接企業一線,來到科創區,我覺得我離這些企業更近了。”他說,自己參與過不少科創區內企業的招商和落戶,看著他們由小到大,從起步到奔跑,逐漸進入狀態。
“到了科創區,實際上是距離這些企業更近了,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加強與企業互動,根據他們需求,圍繞產業鏈上下游舉辦更多活動,增加區域內企業合作機會,也希望他們可以通過我們的活動,加強彼此黏性,從而找到新的增長點。”
說到活動,熟悉科創區的人們都知道,在這里有一個名為“獨墅一幟”的品牌活動,其標志就是獨墅畔的一顆小樹。“今年,我們一方面要力爭達成8家企業上市的目標,另一方面,就已經上市的企業來說,未來我們希望可以為這些‘小而美’的企業注入更多發展動能,為他們擴大產業規模增添動力,為‘小樹苗’早日長成‘參天大樹’貢獻科創區力量?!?/p>
比肩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對標波士頓、硅谷或許是一個長期目標,而當下科創區展現出的奔跑姿態,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園區創新探路先鋒的活力與夢想,我們堅信,2021年“腳下有路,心中有夢”的科創區,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