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龍
摘要:在造林工作過程中,需要進行科學有效的技術管控,以提升造林質量。在技術工作、經營工作過程中,要注重提高造林成活率,促進長期持續經營,以科學的技術管理為高效開展工作奠定基礎、提供保障。
關鍵詞:造林質量;?營林;?可持續經營
引言:
造林工作開展的效果,取決于投入成本及產出效益,要保證良好的造林質量,充分發揮造林工作的價值,就要引入可持續、科學、成熟的經營理念,同時在造林工作中發揮技術優勢,確保造林經濟效益。
一、植樹造林與經營林業經濟工作的重要作用
隨著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各類污染氣體的排放,導致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日益升高的氣溫和變暖的氣候越來越明顯,只有不斷地調節、優化林業的綠化面積,才能創造出一個適宜人類生存、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美好環境,因此要認識營林造林活動的重要作用,要有長遠的眼光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要突破限制營林造林的各種要素,從而為全面健康地發展社會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擴大造林的覆蓋面積,就加強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改變了二氧化碳在整個大氣中的含量,氧氣的含量自然也會發生變化,在這樣的調節下,可以全面控制溫室效應。自封建社會到建國初期,木材在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廣泛,因此需求也非常大,再加上管理不到位,以及對森林在環境中的作用認識不到位,亂砍濫伐特別嚴重,極大地破壞了植被,日益加劇區域荒漠化、縮減綠化面積。大面積的沙塵暴天氣和水土流失問題不斷發生,嚴重威脅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氣質量也隨之下降,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經濟的發展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擴大森林面積,要規范營林造林活動,科學化管理。這樣才能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社會各行業的所需原材料才能得到不斷滿足,從而推動多行業、全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造林工作的管控
2.1 按照經濟規律規劃工作
要對造林的成活率、林木的生產率與保存率進行統計,并計算出造林的實際保存面積。通過統計林木生長量、造林總面積、林分產量、投資等基本經濟指標并進行分析,掌握造林經濟規律,結合造林場地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造林計劃。
2.2 提升人員工作能力
制定相應的制度來規范造林現場人員的工作行為,落實好相關的責任標準,激發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從實際出發,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工作人員的工作價值潛力,定期進行人員的造林營林培訓,實現人員管理素質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充分將人力資源優勢發揮出來。
2.3 科學管理
造林工作應對客觀的林分生長情況采取科學的管控措施,在管理的過程中以科學的統籌性管理機制,實現管理過程中的科學模式打造。在管理規范運行中,要及時對管理的效果進行評價,對反饋的信息進行分析,采取科學的管理措施促進造林、營林的良性循環。
三、做好營造林工作的措施
3.1做好營造林資源管理工作
林業資源包含生物、礦藏等諸多資源,因此,要結合林業資源所在地實際狀況,科學制定林業資源經營管理模式,做好林業可再生及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保護工作。
3.2合理開展調查監測工作
首先,營造林工作實施階段,要使森林資源數量、質量得到保障,助力森林資源均衡發展。有關部門管理森林資源時,應高度關注森林資源數量、質量,以助力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并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在營林造林工作中,要科學調整森林資源結構,做好林業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
其次,嚴密監督資源變化現象。雖然我國缺少足量的森林資源,但是森林具備可再生能力,做好木本植物消長變化研究,有助于對資源進行調控。相關工作人員要按時組織調查、質量檢測活動,實時掌握我國森林資源質量、數量,做好不確定因素分析,才能有效開發森林資源、推動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
最后,采取政企分離模式。創新林業體制期間,應確定政府、企業分別承擔的責任,做好林業產權規劃。政府應從客觀視角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為企業實施營造林工作提供指導,保證獲得良好的經濟收益。
3.3林場經營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營林造林中,林業的經濟效益得不到提高,主要是受阻于粗放式的經營方式。新時期要促進林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就要全面改革營林造林工作中存在的弊病,應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科學的管理辦法、規模化的生產經營等集約型措施和辦法代替傳統生產模式,極大地提升造林的質量和成效,從而推動全社會形成營林造林的良好氛圍。
從近年造林項目實施過程中可以看出,在營林造林的管理操作中,護林人員要用科學化、規范化的手段保障營林造林活動的開展,要細化營林造林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管理,例如種植前的土壤檢測、種植時的科學操作、種植后的施肥灌溉和病蟲害的監控防治,只有做到各環節的相互協調和優化操作,才能提高營林造林的生產效率,為營林造林活動的長遠發展提供保障。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社會經濟發展和營林造林活動的關系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林業相關管理人員要深刻認識到它們之間的聯系。在當前的新形勢下,用先進的管理模式規范林業生產管理工作,創新優化原有的林業管理辦法,既要合理開發原有的林業資源,又要讓現有的營林造林工作得到高效的發展,讓營林造林工作朝著生態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結論:
造林工作的質量控制,要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來落實。發揮技術優勢,結合經濟效益,因地制宜,實現造林過程專業化、科學化,完善長期、全面的發展、經營能力,實現營林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桂花.淺談森林資源科學發展中營林造林的重要性及措施[J].農家參謀,2020(3):126.
[2]徐向中.淺談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營林造林工作的相關策略[J].種子科技,2019(16):147,149.
[3]鐘智雄,賴衛明.我國營林工作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及改善措施研究[J].林業科技情報,2019(4):69-71.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鳳山鎮政府?068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