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娟
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繪本教學能促進幼兒多元化的發展。在游戲化課程的背景下,教師應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分析,了解繪本游戲化課程的價值,挖掘課程的獨特性,注重課程的多元化體現方式,真正體現繪本教學的游戲化,讓幼兒幸福成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確定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地位,也對幼兒園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游戲化課程的背景下,教師應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分析探究,讓繪本教學和游戲化課程更有效地結合,真正體現繪本教學的游戲化,讓幼兒幸福成長。
挖掘繪本游戲化課程獨特性
教師應注重課程中的游戲化。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更多關注課程的游戲化,避免傳統的教學模式對課程的限制,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例如,捉迷藏是孩子最喜歡的游戲,繪本《艾瑪捉迷藏》貼近幼兒生活,故事情節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選取了孩子熟悉的動物—大象,能吸引孩子的興趣。在本節教學活動中,幼兒在游戲中掌握了動物保護色的秘密,自主建構了知識體系,更好地激發了參與活動的樂趣。
教師應注重課程中的主體性。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體現幼兒的主體性,教師不要過多牽制幼兒,多給幼兒留充分的探索空間。例如,《換一換》中,教師首先可創設情境“猜一猜”,模仿動物的叫聲,請小朋友猜出誰來了;接著自然而然地讓幼兒觀賞PPT,欣賞故事;緊接著,出示動物圖卡,開展游戲“換聲音”,進行難度提升,組織游戲“換名字”;最后讓幼兒再次欣賞故事,出示線索圖,結束活動。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把幼兒當作活動的主體,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了參與游戲的樂趣,掌握了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教師應注重課程中的自主性。繪本故事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活動,能讓孩子在自由、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經驗。例如,在《小貝挖寶》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先通過影子猜測環節導出本次活動的主人公—小貝,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之后引導幼兒通過畫面進行排除游戲,幫助小貝挖寶,讓幼兒了解一次排除多種情況得出正確答案的方法;再通過自主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參與其中,體現游戲的樂趣。在這些游戲環節中,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是否更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而非單純讓幼兒掌握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注重繪本游戲化課程的多元化體現方式
繪本游戲化課程的價值不僅體現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在區域活動中也應得以延伸和拓展,促使幼兒自主學習。
案例:區域時間到了,戲劇工作坊中熱鬧非凡,在表演繪本《大腳丫跳芭蕾舞》中,服裝設計部的婷婷在用紗巾制作漂亮的芭蕾舞裙,她還在百寶箱中找到一個蝴蝶結別到紗巾上作裝飾。表演臺上,萱萱扮演的貝琳達正在跳舞,旁邊的音響師琳琳還幫萱萱指揮著舞蹈動作……
由此可見,幼兒有能力創造性地通過多種形式呈現繪本故事。教師不必擔心戲劇工作坊的環境創設,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的區域進行創設,例如美工區可以設置成服裝設計部,閱讀區可以設置成故事編輯部等,通過戲劇工作坊的形式,讓幼兒在活動中自主體驗、建構知識體系,促進其健康快樂成長。
理解繪本游戲化課程的價值
繪本課程游戲化這一主題,應從幼兒的生活出發,使之更符合幼兒的需要,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首先,教師應在內容中豐富幼兒的體驗。繪本含有豐富的內容,幼兒在每次閱讀中都能獲取新的體驗,在體驗中逐漸積累關于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的經驗。其次,教師應在游戲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思維。課程的游戲化使幼兒能更多地接觸各種操作材料,在與操作材料的互動中主動探索、主動學習,促進自身主動學習和思考,提高學習能力。此外,教師應在自主中發展幼兒的個性。幼兒在游戲化的課程中能更好地體現出自主性,教師應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例如,在繪本故事《貓頭鷹寶寶》中,教師可通過貓頭鷹寶寶等待貓頭鷹媽媽回來的故事,在貓頭鷹寶寶們的交流中,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貓頭鷹寶寶們和他們一樣想念自己的媽媽,使其回到家中也向自己的爸爸媽媽表達愛意,主動說出“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教師利用繪本教學培養幼兒主動向父母傾訴情感的優良品質,能起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作用。
繪本如同一粒幸福的種子,為幼兒播下滿心喜悅,伴其茁壯成長。當看到孩子們自信的笑容、高舉的小手、扭動的手臂、參與的熱情、充滿想象力的回答時,筆者相信,繪本已經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一顆待萌發的種子。翻開繪本,讓我們共同享受那生命最初的成長之路。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