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娟
學前期是一個人習慣、能力等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從學前期開始。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兒童日后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對拓展兒童視域、陶冶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大有裨益。閱讀能力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人們可以借助閱讀積累各種知識,積累各種人生成長的經驗,進一步提升綜合素養。那么,教師該如何培養學前兒童的閱讀能力呢?
構建愉悅的閱讀環境氛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鼓勵教師努力為幼兒構建良好的、愉悅的閱讀環境氛圍。這樣的閱讀環境理應是寧靜的,理應是和諧的,教師可以依據閱讀區域的特征進行合理設置,宜選擇距離光源近的地點,宜選擇比較安靜的地方;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幼兒閱讀區域內提供諸如靠墊、軟墊之類的物品,以讓幼兒在閱讀時使用。必要時,教師還可以在閱讀區域為幼兒提供布制的圖書袋以及簡易的書架,放置相關的供幼兒閱讀的書籍,鼓勵幼兒自覺養成按序收放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幼兒在這樣寬松的、舒適的、和諧的閱讀環境氛圍之中,主動閱讀的興趣自然會增強。需強調的是,幼兒園構建閱讀環境氛圍時可以兼顧幼兒園開展的主題活動,構建與幼兒園開展的主題活動相適宜的閱讀環境。
激發學前兒童閱讀的濃厚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前兒童進行閱讀的動力。教師應從小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先引導學前兒童先去看看繪本,堅持每天利用一定的時間給幼兒讀讀繪本,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幼兒對書籍的興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教師可以與幼兒共讀,當幼兒在閱讀中出現困惑的時候,教師應恰當地給予幼兒以指導。必要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閱讀有關書籍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如“人們是先聽到雷聲還是先看到閃電”“物體熱脹冷縮的原理是什么”等。
教師激發學前兒童閱讀興趣的方法是多樣化的,可以幫助學前兒童確定好相關的閱讀書籍,以發現學前兒童的興趣,宜著力從學前兒童感興趣的層面去幫助選擇圖書,以引導學前兒童進行廣泛閱讀,進一步擴大學前兒童的閱讀區域。教師還可以帶領學前兒童到幼兒園的圖書館或到當地的圖書館,讓學前兒童自主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書去讀。當然,教師還可以設置閱讀分享環節,由幼兒為大家講講閱讀體會、講講閱讀中讀到的故事等。教師宜給善于講故事的幼兒以表揚、贊賞、鼓勵,讓幼兒樂于進一步閱讀。教師還可以通過為學前兒童介紹新圖書的方法去引發學前兒童對新圖書的高度關注,使其興致勃勃地投入其中。
比如,教師可以針對小班幼兒喜歡游戲的這一特殊心理,科學合理地引入游戲,在讓小班幼兒引發對新圖書關注的基礎上,通過教師與幼兒共讀的方式,讓小班幼兒閱讀新書的有關內容。而幼兒園大班的幼兒隨著閱讀興趣的進一步提升,其閱讀經驗逐步積累,幼兒園可以讓大班幼兒向同伴重點介紹自己曾經閱讀過的書籍,鼓勵大班幼兒向同伴介紹閱讀的書籍的主要情節,必要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大班幼兒對閱讀的書籍的內容進行續寫、擴寫等。
讓學前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前兒童有其特殊的心理與身體發展特征,教師應順應學前兒童的這一特殊心理,盡可能為其提供印刷精美、內容有趣而豐富、情節發展符合學前兒童想象與思維發展規律的閱讀繪本、圖書等,讓幼兒產生閱讀欲望。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形式引導學前兒童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同時需為學前兒童構建閱讀分享的平臺。比如,讓幼兒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演繹,進行相關的角色扮演。比如,幼兒閱讀了《三只老鼠》的故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前兒童去扮演三只不同的老鼠,鼓勵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進一步想象三只老鼠的結局怎樣,不斷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將閱讀的主動權真正交還給幼兒,盡可能地為幼兒的閱讀構建輕松、愉悅、和諧的閱讀環境氛圍,努力激發學前兒童的閱讀興趣與熱情,讓學前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更應重視教給幼兒科學合理、恰當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幼兒通過閱讀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及價值觀的發展,讓幼兒積淀閱讀素養、提高閱讀品位,讓幼兒通過閱讀收獲人生的美麗與精彩。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何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