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19年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要堅持“五育”并舉的概念。現在越來越多的通俗音樂進入大眾的視野并受到大眾的喜愛,紅色音樂在被大眾忽視,在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紅歌熱”,這很好的給大家普及了紅色音樂,讓大家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來了解音樂。人文警務本是被我們大眾所忽視的,在警察同志默默為人民付出時卻很少有人能夠關注到他們,我們將通過以舞臺表演實踐獻警營的方式將紅色音樂與人文警務相結合。這個舉措不僅能讓學生更深刻的了解音樂,同時也為音樂教育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關鍵詞:紅色音樂教育;人文警務;融合
引言:早在2019年國務院就在《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要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概念,而音樂則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音樂、學習一種樂器,但是他們對音樂本身的了解可能少之又少。現在越來越多的通俗音樂進入大眾的視野并受到大眾的喜愛,紅色音樂在大眾的視野里一點一點的消失,在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紅歌熱”,這陣風潮在激發大眾愛國主義的同時也很好的給大家普及了紅色音樂,讓大家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來了解音樂,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傳承。人文警務本是被我們大眾所忽視的,在警察同志默默為人民付出時卻很少有人能夠關注到他們。將紅色音樂與人文警務相結合這個舉措需運用專業的知識改編與排練大量紅色經典音樂與舞蹈節目,以創新實踐的形式多場次深入警營的同時,積極使用互聯網技術,創建具有針對性的線上視聽平臺,使得更多的人民警察能夠切身視聽,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又能讓學生更深刻的了解音樂,同時也為音樂教育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一、人文警務的概述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及首個警察節的設立,結合人文警務“忠誠陽光美麗和順”的八字方針,圍繞紅色音樂進行整理研究與創新編排,用舞臺實踐獻警營的方式。以中國民族音樂、西方管弦樂、舞蹈藝術為表現形式,以“人文警務”為核心思想,以互聯網為宣傳推廣方式,以“推、施、增、促、建”為創新實踐路徑,牢牢圍繞以人為本的理念,對學生展開全新的人文教育探研,同時創新教育模式和教學理念,旨在增強學生美育經驗與創新能力。人文警務反映了現實社會的需要,人們都覺得警察是一個為人民不辭辛苦、不求回報的職業但卻很少有人能夠關注到他們,將紅色音樂用舞臺實踐獻警營的方式給了我們很好的一個平臺去促進警民的感情交流,為廣大人民警察帶去鼓勵。紅色音樂獻警營這種舉措為不僅為我們帶來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去切身感受紅色音樂對我們的影響,同時也拉近了警民之間的距離。
二、紅色音樂教育與人文警務結合的設想
第一、以“以人為本”為研究初心,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及第一個中國人民警察節的設立,結合公安局“忠誠陽光美麗和順”的八字方針,旨在服務、回饋偉大的中國人民警察(包括輔警)。紅色音樂教育與人文警務結合這個設想為大家構建一個平臺去拉近警民的距離,為警察帶去慰問同時沁潤警察的心靈。
第二、以“紅色音樂”為研究基礎,緊密結合黨的100周年華誕,將紅色主題的音樂研究整理之后,深度發掘具有“初心、使命、英雄、光榮”等正能量元素的紅色音樂素材,融合當下高校美育工作中大學生對于音樂藝術的知識、技能、實踐路徑不斷更迭的新時代特點加以創作與編排。
第三、以“人文警務”為研究核心,增加對人民警察隊伍的人文主義關懷,進一步推動公安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增強人民警察職業榮譽感與幸福感,從而對激發人民警察履行好新時代使命任務的昂揚斗志具有重大意義。
第四、以“音樂教育”為研究目的,加強學生對紅色音樂的了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研究興趣。在演出時間的同時積累一定的舞臺經驗,鍛煉學生的上臺表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
三、紅色音樂教育與人文警務結合的目的
現如今有多種多樣的音樂風格進入大眾的視野例如被大家所熟知的R&B,通俗音樂存在于大街小巷之中可以說無處不在,走在路上我們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而浪漫、古典音樂尤其是紅色音樂這種具有很深刻的紀念價值的歌曲慢慢的淡出了大家的視野,本該被我們所熟知的紅歌現在也很難聽到。早在2011中央電視臺就推出了《唱響中國》這一檔音樂節目,在全國范圍內征集評選優秀的紅色歌曲,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很多的紅色歌曲正在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紅色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收到了大眾的認可,也給大家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學習音樂為音樂教育做出了不曉得貢獻。該設想通過整理編排紅色音樂,以舞臺表演實踐獻警營的方式,通過多種多樣的線上與線下形式服務于最貼近廣大人民百姓的人民警察隊伍,增加對警察的人文主義關懷,推動公安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增強人民警察職業榮譽感、自豪感與歸屬感,拉近警民距離、增進警民感情,向偉大的人民警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的同時也為我高校學生的音樂文化教育做出貢獻。
四、紅色音樂教育與人文警務結合的意義
紅色音樂教育與人文警務結合這個設想誕生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與首個人民警察節的設立之際,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需求。利用創新改編的紅色音樂作品,以創新的實踐方式與獨特的視角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人民警察的敬意,對增強人民警察職業榮譽感、自豪感與歸屬感,進一步激發人民警察履行好新時代使命任務的昂揚斗志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對高校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具有特色的新途徑,在舞臺實踐的同時也讓大家更了解紅的音樂的含義,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讓大家深入探索音樂。將紅色音樂與人文警務相融合是一個非常新穎的模式,這個模式在已經嘗試在湖州展開多次實踐活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個設想將依托大量的警營實踐演出活動,形成一套完成的、可調的、符合社會主義時代文化需求的紅色音樂模板,同時具有一定的音樂專業性與觀賞性,沁潤人民警察身心的同時,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美育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
[1]范曉峰.面對音樂現象-音樂美學如何是?[J]人民音樂2019(11);68-72.
[2]白佳歡.在碰撞與交匯中探尋中國音樂的足跡[J]人民音樂2019(11);78-81.
作者簡介:孟靜怡,2001年06月13日,女,漢族,嘉興市,研究方向:音樂學,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本科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