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玲
摘要:素描課程是建筑設計專業重要的美術基礎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現能力。本文通過分析在職業本科的教學實踐中,傳統素描教學的不適應性,職業本科學生的美術基礎特點等內容,探討有助于職業本科院校建筑設計素描課程的教學模式與內容。
關鍵詞:職業本科;建筑設計;素描
職業本科的建筑設計專業的教學定位是為培養具有一定建筑專業理論及較強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的人才。對比普通本科,理論知識減少,但是動手能力加強;對比高職專科,理論知識增加,動手能力并齊。
徐悲鴻先生說過“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因此建筑設計專業設置素描課程作為其重要的美術基礎課程,其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藝術及空間表現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側重對物體結構、比例、透視的準確描繪以及物體材質、光影的表現,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美術基礎理論,能夠準確描繪所見物體并逐漸過渡到能夠較準確描繪所想的物體。
傳統的素描教學方法由結構素描到明暗素描,著重透視、明暗調子及虛實的處理,要求偏向繪畫藝術,學生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才能更好地掌握素描的表達。這并不適應職業本科建筑設計的人才培養需求。針對當下職業本科建筑設計專業教學背景及學生的現狀,基于教學的實踐及體會,對該專業的素描課程進行改變教學思維,探索更合適的教學模式,使其更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教學背景
1.1學生的美術基礎
職業本科建筑設計專業的學生大部分為文科類或理科類學生,缺乏一定的繪畫基礎。因此在學習素描的過程中,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在繪畫基礎的教學上。在以往的實踐中,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繪畫基礎一般會有較大的提升,能夠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但是大部分學生的作品水平依舊無法達到良好的素描繪畫的程度。學生花費的時間更多是在提高繪畫技能而不是提高其觀察和表現能力上。同時有小部分學生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高中階段經過美術練習,熟悉靜物及人物的表達,但是其設計思維、對于場景及空想的物體表現能力較為缺乏。
學生的美術基礎有差異,但是他們共同缺乏對于空間的表現能力,而這部分正是建筑設計專業需要的技能,也是建筑設計專業素描課程需要培養的能力。
1.2學生的積極性
大部分學生選擇建筑設計專業,對設計有著一定的愛好。在職業本科中,學生的自覺性較高職的高。經過課堂的觀察與作業的情況反映出學生學習素描的態度較為積極。他們理解繪畫技能對建筑設計的重要性,并愿意花時間進行練習。
1.3教學現狀
職業本科的教學歷史相對較短,在參照高職專科及普通本科的建筑設計專業而調整其教學內容。素描課程也是在參考中不斷探索與調整。職業本科的建筑設計專業學制為4學年,相比普通本科少1年,固然要對其教學內容進行縮減。而素描課程一般為48學時,在一個學期內完成,每周4節課連上。這樣的學時過短,導致課程必須進行壓縮,因為需要不斷優化課程的內容。
按傳統的素描基礎教學,學生從線條練習、結構素描到明暗素描,整個學習階段偏向單純的繪畫學習,缺乏與建筑設計相關聯,也無法較全面地鍛煉學生的其他能力,包括觀察能力與表現能力等。學生在寫生過程中也會遇到無法下手,不敢下手的情況。在之前的教學實踐中,嘗試過采用傳統的素描教學,教學內容包括基礎理論知識,線條練習,幾何體及靜物的結構素描練習。課程結束后,學生能夠對幾何體的明暗作出較為準確的判斷,但是對透視、形體及較為復雜的光環境的表達較差。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在線條上的處理而不是整體上。教學的成果與預想有偏差。
一些高校嘗試采用設計素描的課程,將素描與設計相結合,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創造能力。設計素描的課程除了基本的結構素描教學外,還增加硬筆線描、創意繪畫、幾何體和風景素描寫生等內容。這樣的課程內容滿足當下建筑設計人才培養的需求,但是需要較多的課程學時,在職業本科的教學中由于課時短等問題,需要對其進行調整才能更好地滿足職業本科的發展道路。
2教學改革模式及內容
2.1教學內容的改革
根據職業本科的建筑設計專業對人才的培養計劃以及素描課程的培養目標,結合課程的課時及學生的現狀,將課程內容劃分為三大模塊,包括基礎理論,結構素描及建筑素描。其中基礎理論占總學時10%,結構素描占60%,建筑素描占30%。
基礎理論包括素描的特點與發展過程,透視的原理,基本的線條繪畫等內容。這部分的內容可以增加學生對素描的認識,并且可以加強學生對透視的理解,為作畫打好理論基礎,并且符合職業本科教學對學生的理論要求。在該部分穿插國內外大師的優秀作品賞析,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可以通過國內大師的作品及成長故事,激勵學生,使其對素描產生更大的興趣,并且燃起其愛國主義情懷,讓課程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
結構素描包括幾何單體、幾何體組合、靜物單體及靜物組合的繪畫,鍛煉學生對基本形體的描繪及基本明暗關系的掌握。此部分是素描的基礎,因此會占用較大的比例。以往的素描課程基本是結構素描貫穿整個課程,但是由于課程短內容多,且繪畫需要不斷的練習,因此將結構素描壓縮,在課上教給學生其繪畫技巧,鍛煉其觀察能力及透視繪畫能力,繪畫的練習時間轉移到課后。明暗素描是在結構素描基礎上的細致描繪,對于建筑設計專業來說并不需要達到如此細膩的繪畫技術,因此不在素描課程上安排此部分內容。
建筑素描是將素描與建筑設計相結合,內容包括采用素描繪畫建筑細部構件,建筑體及風景。通過此部分的內容,提高學生對空間的繪畫能力及不同材質的表現能力。建筑細部的繪畫可以選擇經典的建筑細部,使學生既練習了素描手法,又補充相關的建筑知識。建筑體及風景采用校園內的建筑及外部環境,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且強化學生對學校的感情。
2.2教學方法的改革
針對課時短等因素,需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練習才能滿足在一個學期內完成的練習量及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將課余的練習一同考慮。在2個素描模塊中貫徹從臨摹——寫生——默畫三個遞進層次的教學方法。
每個主題的素描描繪,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臨摹的作業,臨摹跟主題相關的優秀作品或者經典作品。教師提供相關的作品或者教學繪畫視頻給學生進行臨摹。臨摹優秀作品對于初學素描的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它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接觸素描的技法,讓學生容易下手進行繪畫,并且可以掌握多種不同的表現筆觸。學生完成臨摹畫后,在課上針對該主題進行寫生練習,讓學生將在臨摹中學到的內容以寫生的形式重新展示出來。經過臨摹后的寫生練習,會使學生更敢于下手進行繪畫,同時加強學生對由實物到素描變化的理解。完成寫生后的,在課上要求學生針對該主題進行默畫。課上進行的目的是避免學生的作弊,同時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對物體描繪的能力。默畫的練習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對物體的空間想象力。
在上面提到的3個層次的教學外,還需要附加繪畫指導,才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劣勢,然后不斷改進。除了一般的在課程上對學生在作畫時進行即時的教學指導外,每次學生提交作品后,將所有作品進行展示,并且對作品進行點評。展示整個班級學生的作品,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對比,激勵他們之間的良性競爭。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對于作品的點評持積極熱情的態度。他們希望能夠獲得老師的點評,然后不斷改進自己的作品。
通過3大模塊的內容以及3個層次的遞進教學,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空間表達能力,還有讓素描與建筑設計專業更為緊密地結合,激發學生對素描以及建筑設計的興趣。這樣的內容無論是對于有美術基礎還是缺乏美術基礎的學生來說都是新的認知,他們都能從素描的課程中獲取不僅僅是素描的知識,更多是為日后的建筑設計的表達打好基礎。
3結語
職業本科較于普通本科和高職專科有它自己的教育定位與特點,因此需要根據實際的教育培養方案及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調整素描課程的安排,做到既融合一定的理論知識、滲透思政教育,又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同時需要做到素描與建筑設計相結合,激發學生對建筑設計專業的興趣,提高專業需要的相關技能,為日后的專業學習及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需要在教育的實踐中不斷探討與調整教學的內容與方法,讓素描課程更好地服務于建筑設計。
參考文獻:
[1]董振輝.建筑學專業"素描"基礎課程教學研究——以A校建筑學專業為例[J].美與時代,2018, No.744(04):121-122.
[2]高紅艷,買中傲.論設計素描教學中的短、平、快——以建筑裝飾專業《設計素描》課程為例[J].長江叢刊,2019,000(008):22-22.
[3]侯科遠,丁瓊,牛穎.傳統素描與設計素描的轉換——以高職建飾專業基礎素描課程為例[J].福建茶葉,2019,041(0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