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和網絡化對教育有深遠的影響。近年從國家到學校都在研究怎樣利用信息化和網絡化將教學資源方便快捷有效的呈現在學習者以及教學者面前。在這種背景下,職業院校老師已全身心的投入到這方面的工作中來。從2015年開始,我們的團隊參與了電氣自動化國家資源庫的建設,承擔的是集散控制系統技術與應用課程的資源建設。具體來說是怎樣將課程以碎片化的資源呈現出來,再怎樣將碎片化的資源組織成方便學習及教學的線上課程,最后要在學生及社會學習者中進行推廣。這個工作已開展三年,現在正處于資源補充更新與推廣應用階段,今年這個項目的資源已經載入到職教云平臺,想必會有更好的推廣效果。
關鍵詞:技工教育;課程資源建設;課程資源應用
我所在的學校屬于技師學院,屬于職業教育范疇。技工教育在一體化課程改革中側重工作任務的建立,將課程進行重新組合以達到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目的。所以我們將課程資源碎片化上傳線上,對老師的組課顯得尤為重要。碎片化資源的研究與呈現是我們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是推廣應用,主要體現在課程在線上的資源組合形式,課程表現方法。在推廣應用方面,是以職教云平臺和教育企業的UMU平臺的使用情況進行總結。綜上所述,研究報告分為:技工教育現狀與課程資源建設及推廣分析;以集散控制系統技術與應用課程為例研討技師學院課程資源建設推廣應用。
1.技工教育現狀與課程資源建設及應用推廣分析
1.1技工教育現狀與課程改革
如何使技工教育對接國家號召及滿足經濟社會對技能型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是技工教育工作者考慮的問題。國家規劃內容涵蓋技工教育發展的方方面面。就提高技工教育質量而言,我校一體化教學改革的發展思路已和國家戰略對接。要提高技工教育質量,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通過改革,提高技工教育質量資源,再把資源充分利用。現在最缺的就是資源以及應用資源的平臺。就單獨的一門課程來講,一體化改革的老師需要什么資源,學生需要什么資源,這些資源怎樣進行體現,是我們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1.2課程資源建設與推廣應用分析
1.2.1課程資源建設分析
在課程資源上以知識點和技能點作為資源的基本承載形式,以文本、圖片、課件、動畫、微課、視頻等作為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基本表現形式最終形成資源。在該課題研究中,首先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劃分最為基礎,能體現團隊對該課程以及一體化改革的理解程度,只有各個環節做到合理有效,才能為資源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資源建設是課題研究的重點,怎樣很好的制作將成為本課題研究的難點。在資源應用上要依托信息化平臺,學院沒有先例可尋,也是該課題的難點。信息化資源平臺的應用也最終會成為教師豐富教學的一種手段,在平臺上整合資源為一體化教學服務也將成為一種趨勢。
1.2.2課程資源應用分析
在課程資源應用方面,以信息化平臺為依托,將教師、學生、社會學習者進行整合。使信息化平臺成為教師一體化課程素材的來源和組合平臺,成為學生線上學習、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互動平臺,也成為社會學習者遠程學習交流的平臺。在推廣應用上與互聯網對接,將資源進一步整合,學習者可進行線上學習,開拓了教育教學新思路,擴大了應用范圍,符合現代教育推廣理念。
2.課程資源建設研究
課程資源的建設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討論,討論的重點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什么是知識點和技能點,即知識點及技能點的范疇是什么?二是表現知識點的形式有哪些,哪些能夠應用于線上應用,怎樣劃分側重點?下面的論述將以集散控制系統技術與應用課程為例進行分析。
2.1什么是知識點和技能點
碎片化資源,繞不開知識點和技能點,碎片化資源只求碎是不行的。碎的資源,片面來講沒有任何意義,通過說明資源要碎到什么程度,產生了知識點和技能點,也就是用知識點和技能點作為最小的碎片。知識點和技能點是知識和技能的最小單元,有獨立意義。可以與其它知識點或技能點構成聯系,在網絡課程中能夠承載獨立信息的最小單元。很顯然知識點和技能點并不是簡單的單個名詞或者簡單的動作,比如說“主控制卡”就不能稱之為知識點,再比如“主控制卡地址”顯然對于工作導向的一體化課程來講也不能稱之為符合該課程的知識點或者技能點,假如說我們把它改成“主控制卡地址設置”,從我們的角度來講這就是一個知識點或技能點,在這樣一個點里面包含了主控制卡地址設置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所以說首先知識點和技能點要有獨立的意義,圍繞著這個點可以豐富它的知識內涵和技能內涵,圍繞著這個點學生學習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都能夠得到呈現。另外知識點和技能點是相互聯系的,比如說點與點之間具有平行的關系,遞進的關系等。所以說點與點之間的關聯關系,我們也要考慮,可以減少重復,可以按照點與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也可以按照學生學習認知的規律科學的進行劃分。
2.2知識點和技能點體現的形式和側重方向
知識點和技能點體現的形式多樣,關鍵在于這個點所要承載和表達的信息是什么,通過什么形式方便快捷有效的把承載和表達的信息體現出來。根據點所要承載和表達的信息不同,可以使用文本、圖片、PPT、動畫、微課、音頻、試題等形式來支撐知識點。雖然手段很多,現階段信息化水平高,方法不斷更新,但歸根結底是要表達知識點和技能點上。就“主控制卡地址設置”為例,在這個點里面有知識的內涵也有技能的內涵,所以體現起來內容就會比較豐富,地址設置的方法可以用文本及PPT體現,主控制卡外觀及撥碼可以用圖片體現,而地址設置可以用微課活著動畫體現。再比如“數據轉發卡地址設置”,由于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這個點的知識內涵就可以弱化,這樣可以偏重于技能內涵。
課程資源開發以知識點為研究對象,以文本、圖片、課件等多種形式呈現,形式多樣,思路新穎。在研究課題時,研究方法上注重實際,邊研究邊實踐,可操作性強,使研究有可信度。同時,在研究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也值得思考:課程資源建設信息及資源繁雜,怎樣合理的進行梳理與整合,這是知識點和技能點的關聯性問題;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創新,知識點和技能點是知識和技能的最小單元,有獨立意義,這種最小單元又與關聯其它知識點。
3.集散控制系統技術與應用線上課程推廣應用研究
將課程以碎片化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呈現出來,雖然解決了資源建設的問題,但是還存在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碎片化的資源已經不是一門課程了,也就是說碎片化的資源對于學生學習來講沒有邏輯性和整體性,對于教師來講不能直接拿來授課。所以,要想將集散控制系統技術與應用這門課開展下去,就要對該課程的碎片化的資源進行二次加工,然后以一定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以一定的手段來輔助教師授課,促進學生學習。所以我們通過平臺應用和課程推廣開展研究。
3.1平臺的應用研究
課程資源的載體是網絡平臺。從最初國家資源庫建設使用的資源庫平臺(高教社聯系開發),到職教云平臺,以及我們所熟知的UMU、雨課堂等,每個網絡平臺都有其自己的特點。但資源庫平臺有其局限性,沒有融入到職教大家庭,應用熱度不夠,在推廣應用上存在困難。職教云平臺是一個大型的平臺,將資源庫平臺和慕課平臺進行了整合。UMU平臺和雨課堂等都不是國家投入推廣的平臺,但社會知名度相對較高,使用也更加靈活,但資源量相對有限。我們重點對職教云和UMU平臺進行了應用研究和推廣。
3.1.1職教云平臺的應用和推廣
職教云平臺在整合了資源庫之后,將資源庫的碎片化資源進行導入。既節省時間,也減少教師勞動量。職教云平臺的資源量有國家級和省級資源庫還有慕課學院,平臺提供教師組課和授課入口以及學生學習入口。在教師平臺可以利用資源創建課程,也可以在線創建班級,在班級中添加學生,然后教師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自由添加學生創建自己的班級,進入到班級的同學就可以學習該教師組建的課程了。在該平臺上教師可以進行線上作業布置與批改、組織考試以及統計學生的學習情況等。在交流互動方面,具有通知和信件功能,能夠在線處理學生的問題以及與學生進行溝通。
學生可根據教師搭建的課程進行學習。線上課程的好處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需要進行學習,改變了傳統學習的模式,教師可利用線上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方法。有了線上課程學習者就有了很大的能動性,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思想。學習者可以通過電腦終端登錄,也可通過移動終端下載APP或者掃描二維碼進行登錄,使學習變得更快捷、更方便。在校學生可線上線下有效結合,提升學習效果,拓展知識。社會學習者,可與教師線上互動,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學習,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3.1.2 UMU平臺的應用
職教云平臺的好處是資源豐富,教師可以使用大量的資源進行組課來滿足自己教學的需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專業和課程的需要進行系統有效的學習。但在使用的靈活性和快捷行上還需要其他平臺來補充,這就是有所側重不同,有得有失。總體來看,我們可以使用小快靈的UMU平臺對職教云平臺進行補充。UMU平臺的特點就是可以使用微信平臺進行發送二維碼,學生通過微信平臺識別即可學習,使用UMU平臺進行組課不大現實,但在一些小規模學習上應用還是比較好的。
通過該平臺我們也可以創建自己的課程,然后再課程中添加自已需要的元素,比如說問卷、提問、簽到、考試、作業、微課、視頻等,甚至有可以提高課堂氣氛的小游戲。所有這些教師可以添加的教學元素都可以生成二維碼,然后推送給學生。在2018年十月份,全國化工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化工自動化及儀表專業比賽培訓中,我們就使用UMU平臺對參加大賽的選手進行了培訓,尤其是集散控制系統項目的培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培訓的內容有每天的簽到、調查問卷的分發、理論試題學習、模擬考試、微課學習、往屆大賽資料的學習等,時間持續約兩個月,最終我們指導的學生在高職組比賽中取得了全國團體一等獎的好成績。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比賽選手在規定學期內都進行了職教云平臺集散控制系統相關課程的系統學習。
3.2課程推廣研究
課程推廣對象是學習者,要把資源進行組合展現給學習者。組合形式靈活多樣,可適用不同的學習者。推廣平臺有職教云平臺、UMU平臺而學習者則包括在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
3.2.1在校學生使用線上課程研究
在校學生通過線下和線上的結合完成學習。在推廣職教云平臺時,應該注意在校教師可根據課程的開課情況和進度來靈活安排線下和線上的時間。因在校學生每周都有固定時間和教師見面解決問題,故線上交流相對較少。但可能存在個別問題需要及時處理,這就要求老師每天有固定時間在線幫助解決學生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能由于其它工作安排不能及時處理學生的問題,所以大型線上平臺可以通過移動終端推送信息,教師可以更快捷的掌握學生線上學習情況。這種移動終端實時推送學習信息的功能可以借鑒UMU平臺,UMU平臺可以實時的將平臺信息推送到移動終端的微信平臺上。例如,使用UMU課程以二維碼的形式向學生推送一個小測驗,假如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完成了測驗并提交了試卷,那么UMU平臺就會立即通過微信向開課的教師推送提交試卷的信息,提醒教師查看。這也是我們在使用不同平臺推廣應用時發現的問題,也是值得平臺開發者研究的地方。
3.2.2社會學習者使用線上課程研究
社會學習者和在校學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習群體,社會學習者不能夠到校開展系統完整的課程學習,線上課程對于他們來講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線上信息交流可解決很多問題。社會學習者有一定的專業基礎或者有強烈的學習欲望,為開展教學提供了便利。因而可把企業員工培訓作為社會學習者推廣應用的主要方向,同時把一些技能競賽的學生也劃歸到社會學習者行列,通過上面的分析,這兩部分人員具有基本相同的特質。社會學習者通過自己較強的自學能力,能夠通過文本、圖片、微課等課程資源獨自開展自主學習,如果學習中遇到問題再通過線上信息與教師交流,不失是一種比較完美的學習形式。我們使用職教云平臺對魯西化工培訓班進行了培訓,使用UMU平臺對參加化工自動化及儀表國賽的同學進行了培訓都取得了較好效果。
4.結束語
技師學院課程資源建設與應用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從學習的角度來講,知識是在更新的,更多的資源還需要去補充、完善和創新;教學模式也是在不斷變化的,一些前沿的教學模式還有待我們去深入的研究和應用。習主席說改革的大潮不會停止,而我們的職業教育也只有在社會變革中不斷變革,才能適應社會發展潮流,真正服務于社會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熊慕琿.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現狀與優化——基于學堂在線的比較[J].教育現代化.2018(53)
[2]呂桂軍,袁巧麗.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共建共享的實踐與反思[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2)
[3]姜鋮鐳,曾璐,王黠平,王迎錦.基于情境建構主義的職業教育學習模式探究[J].職業技術.2019(01)
[4]孫田琳子,石福新,王子權,翁可立,謝文斌,趙陽,李婧,權文天,張麗明,林莉蘭,洪葉.教育資源的建設、應用與反思[J].中國電化教育.2020(06)
[5]顧至欣.高職學生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體驗研究——以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9(02)
[6]李鑫.建設產教深度融合的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J].中國高等教育.2018(12)
[7]張燕紅.“計算機控制技術”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7(01)
[8]孫豪.“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模式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9(06)
作者簡介:朱靜山(1981.5-),男,漢族,籍貫:山東巨野,本科,十級實習指導教師,研究方向:化工自動化及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