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思政教學在公共課和專業課中都已經落實,但仍處在探索階段。中文類公共課教師在課堂上傳授學生語言文字運用技巧的同時,也承擔著課程思政的重要任務,更好的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取得良好的實施效果,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有著積極且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職;中文類公共課;思政建設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越來越多的相關研究者指出“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2]高職中文類公共課教師在課堂上傳授學生語言文字運用技巧的同時應根據依據課程目標和學情,合理確定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豐富課程思政資源,體現中文類課程的思想性、前沿性與時代性。
一、中文類公共課課程現狀
(一)教學效果不理想
中文類公共課,在高職公共課中比重較大,主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輔佐專業學習滿足崗位需求、提高文字綜合能力、適應不同企業用人單位需求。面對多專業的公共課課堂教學,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容易出現設計深度不夠的問題,未能根據不同專業進行不同加工處理,對于不同教學模塊的比重,沒有根據專業類別進行調整。易變成中文類課程與思政類課程的相加,課堂內容理論大于實際。影響教學效果。
(二)教學形式泛化
高職公共課教學對象為多專業合班學生,學生人數眾多,教師授課方法多傾向于講授法,演繹法,課堂活動呈現單一化,案例較少,不鮮活;課堂活動開展時,師生互動率低,學生參與度低,教學平臺使用率不高,教學內容對學生吸引力弱,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影響自主學習。
(三)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
“課程思政”是將立德樹人視為教育基本任務的綜合教育理念,作為中文類公共課,教師易局限于將教學重點放在提升學生文學修養、訓練學生的文字綜合能力方面,忽視了課程思政元素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方面的引導。
二、中文類公共課課程設計策略
(一)多層次豐富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中文類公共課教師除了緊跟時政熱點與教材模塊的關聯,積極拓展教材內容、案例外,還應善于學習,更新知識層次,結合不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多角度選取有正能量,有溫度的案例來設計課程內容將中文類課程與思政點有效融合,借助課堂活動實施,引入課堂思政內容,例如,春季學期舉辦圍繞“愛國詩人屈原”為主題的詩歌朗誦,秋季學期組織“愛國主義”題材的課堂演講,選取與該專業相關的職業道德教學素材,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熱愛本職工作,精通專業知識,掌握工作方法。
教師和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共同參與者,教師應針學生主體的特殊性,靈活運用多樣教學途徑,提高學生對課程思政點的興趣。如講授“面試技巧”部分時,課前設計投票環節,關心學生的就業意向,引導學生有正確的就業觀念,多樣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自主求知、思考。課中讓學生就熱點話題分組討論、主題發言,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在交流結束后,老師會引導學生對正確的觀點給予肯定,對不當的觀點予以疏導。點評學生觀點的同時,引入積極健康和正能量的案例,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程內容,努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在課堂寫作訓練中設置相關的主題,完善學生書面表達。綜合運用高等職業教育公共課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政修養。更好地為專業課服務,為學生日后的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發揮線上學習平臺優勢,科學設計教學過程
隨著國家對職業院校在線精品課程的大力支持,高職院校的教師在開發完與課程配套的精品在線課后,可充分利用線上課資源,提升課程的思政教學能力。利用在線課程平臺強化課前課后“學習內容”,將在線課堂與思政育人緊密結合,“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更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教師全程跟蹤。引導學生利用線上平臺拓展知識范圍時,提前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實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薄弱環節,積極給予指導和鼓勵。
線上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需要更加精心的規劃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布置教學任務,確保線上和線下教學的有效銜接。例如,課前布置學習目標,共享線上學習資料,以實際工作崗位為載體,創設學習情境,課中通過布置學習任務,從學生視角總結知識要點,并進行呈現。通過視頻案例帶入學生價值感共鳴,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課后利用課程平臺、微課等資源完成課后知識鞏固。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體驗中得到更多的啟發。引導樹立積極的意識形態。
(三)全方位樹立課程目標
中文類公共課的開設在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自身綜合素質兩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其課程思政的總體目標需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敬業、誠信合作、甘于奉獻的職業精神,耐心細致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素質等。在切合學生專業特點時,要靈活組織教學內容、適時融入思政教育、設定細致的教學目標、確定不同專業的重點,難點、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選取有效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做到教書與育人同行并軌,從而發揮公共課教學育人的積極作用。
主要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遵紀守法,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嚴謹勤奮的工作態度。豐富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層次和內容。在課堂實踐中感悟、在理論總結中提煉,獲得進一步的思想信念的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和創新意識,在小組討論和課外活動實施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全視角學習,要求有大局觀念,不僅作為學生身份,同時也以以后從業者的身份進行指導,內化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強化職業作風,提高學生對于所在專業的的崗位認識,強化工匠精神。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中文類公共課教師應結合各專業實際就業崗位,確定不同專業的教學重難點、靈活制定教學策略、創新教學手段與方法。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與思政教學有效結合,結合所教專業的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學情設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融合課程思政元素、設置課堂任務,緊貼專業特色,增強課堂時效性。注重價值引導、能力培訓和素質提升。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啟發性、互動性和實效性,從而做到教書與思政育人兼容并蓄。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
[2]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
[3]伍云瑛發揮大學英語公共課“思政”功能之策略研究英語廣場2021-7
[4]宋衛澤,陳志平職場溝通與寫作訓練教程機械工程出版社[M].2018
作者簡介:韓笑,1989.10,女,漢族,黑龍江,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現代漢語,工作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