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偉
摘要:火電廠設備狀態檢修采用先進的管理方式,通過定期檢修,有效地克服了設備檢修中的不足,提高了設備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是在火電廠進行狀態檢修,實現管理現代化,提高企業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研究了火電廠狀態檢修的思路。
關鍵詞:火電廠;狀態檢修;設備管理
前言
伴隨著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而發電效率和電能效率企業逐步向市場經濟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發電和供電的安全可靠不僅是企業電能效率的保證,這也是用戶選擇電網的基礎。確保電力設備運行的安全可靠是當務之急,實踐表明,要求根據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檢修,可以延長檢修周期,而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可以促進電廠設備管理體制改革,這已成為火電廠設備管理的趨勢[1]。
一、火電廠設備狀態檢修管理系統功能
1.1設備的靜態信息
首先,背景,包括名字,類別,模型,制造商,生產日期,第二,技術規格主要是指參數化技術設備的名稱和價值,技術規格比較寬泛,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添加任何內容。第三,備件是指經常用于維護和修理登記設備的備件,備件可根據所需數量增加。在設備維護過程中,我們也使用備件信息;第四,維修過程可以用設備維修過程文件的形式描述供參考。
1.2設備的維護信息
首先,維護記錄。指維護設備維護后自動形成的記錄,包括啟動時間和完成維護時間,設備和維修評估的內容二是檢測記錄,檢測記錄是指設備的維修記錄,第三,檢查點記錄。設備檢查點的實際狀態。這些數據是在樣本中形成的。第四,缺陷日志。顧名思義,缺陷日志是在設備檢查過程中記錄的狀態,它是在管理缺陷中形成的。
1.3設備的運行記錄
首先,異變記錄。這個記錄用來檢查在運行管理中逐漸形成的設備的變化分級。其次是確定設備等級,確定管理過程中取得的結果。第三,開始和結束記錄。根據設備注冊的開始和停止計算累計運行時間和維護時間。
1.4點檢管理
現場檢查管理中的基礎數據主要包括道路線信息,條碼,定期信息,專業部門和同一代碼。信息線路是現場檢查管理的核心。所有規劃,調整,檢查和報告數據基于路徑。信息的路徑,包括專業化,管理,道路名稱,道路是一種媒介,在鋪設道路時,提供了兩種選擇:道路巡邏是定期進行的,并按時對有效道路進行抽樣。專業設置企業檢查站的部門和專業信息的相關部門。管理技術人員將用于日常維護任務。條碼用于確定設備的位置。每個條碼都有一個獨特的代碼,并固定在設備上。需要注意的是,條碼的位置可以應用于多種方法。信息條碼包括道路,位置和序號標準檢查點,設備運行狀態的變化是判斷設備狀態的依據,但是,選擇標準對這兩個項目沒有直接影響,但有間接影響。當設備處于運行狀態時,可以使用它們來確定和調整設備的運行狀態和要檢查的項目[2]。
二、設備管理模式思想
2.1制定合理的設備管理目標
建立目標設備管理系統是發電廠設備管理的第一步,縮短設備的維護時間,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使用率,提高發電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電廠運行性能,提高經濟效益。
2.2明確的管理概念
火電廠設備狀態檢修管理模式體現了全員統一管理的思想,涉及到火電廠的檢修運行、設備管理部門和領導層。參與設備管理,相互配合,分工明確,權責明確,標準化是指電廠設備管理的標準化,主要體現在計劃維護、過程管理、管理體制、標準化檢驗監督、標準化質量管理、標準化設備管理、標準化設備管理、標準化設備管理等。設備管理是電廠設備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實現電廠設備管理目標的必要條件[3]。
2.3建立和完善設備管理體系
火電廠設備管理是一項終身的設備管理工作,要實現火電廠設備管理的目標,就必須建立完善的設備管理體系,提高設備管理水平。包括:設備早期管理、設備缺陷管理、設備維護管理、設備狀態分析、故障診斷、設備備件管理、設備技術改造管理等。發電廠設備管理主要體現在設備使用階段的維修管理上,通過加強設備維修過程中的成本管理,體現了以狀態為基礎的維修理念,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效率。實現了“技術”與“經濟”的統一,提高了火電廠設備的可靠性,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2.4組織和技術支持
火電廠設備管理需要合理的組織支持和先進的技術支持,合理的組織結構、先進的組織文化、高效的管理流程和技術手段。先進、密切的電廠各部門合作,專業、創新、團結的高素質員工是實現火電廠設備管理目標的基礎和保證。該模式以開放系統互連(OSI)為基礎,以狀態維修和可靠性為中心,以維修理論為指導,以“學習與創新”為核心,是火電廠設備管理組織文化體現國家維修理念,以“技術、經濟、人才、流程、標準化”為特征的新設備管理模式[4]。
三、組織現代設備管理模式
3.1現代設備管理模式結構設計
在分析火電廠設備管理現有組織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效率原則,在火電廠設備建設和管理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合理分工單位,確定職責范圍的基礎上加強合作與協作。在實現火電廠設備和子系統生產運行目標的過程中,要注意橫向協調,兼顧職責,對各類設備管理機構進行新的設備權利管理組織結構。一方面要明確設備第一所有者,另一方面要明確設備管理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設備管理組織結構體現決策,管理,運行職能分離的原則。
在維護過程中,電廠領導集團是決定何時修理的決策者,修復什么項目,如何修復,維修管理設備是一個組織的管理職能,是所轄設備的第一擁有者,通過對各種渠道獲得的設備狀況信息的分析,利用專業工程師和員工檢查站的知識和經驗,根據國家檢驗管理的技術標準和制度,制定或審查一項重大改革計劃,供決策者參考,負責監督項目驗收;公司改革的實施,受電廠委托,負責實施設備的維修,檢查,發現和排除缺陷,制定項目維修的具體實施方案,履行合同責任,保證項目維修質量,處理好設備管理與工藝管理,公司設備維護管理,公司設備材料管理的關系[5]。
3.2建立設備管理激勵機制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火電廠設備管理涉及技術,經濟和管理知識,設備管理要經過充分的培訓,比如不同類型的技術培訓,和大學培訓,從而使這些知識能夠用于設備管理,這不僅給了設備經理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但這也有助于他們的個人發展。建立一個合適的工作機制。他長期負責管理同一設備,只是高水平的重復,同一專業的主管設備經理之間的工作輪換可以在不同類型的設備上進行管理。同時,應該分擔責任。這樣,設備管理人員不僅學習新知識,同時也增強了作品的新鮮度,一方面,工作熱情高漲。它可以促進設備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另一方面,它可以提高設備管理的效率。項目經理可以在進行維護的情況下使用。根據維護項目的具體條件,經過調查,相關設備經理可擔任項目經理或參加項目組,項目經理,組織協調人員,制定實施計劃和安排火電廠設備管理人員的獎懲措施應盡可能制度化,根據目標設備管理體系建立嚴格的考核標準,有效監控火電廠設備管理[6]。
3.3設備管理人員的培訓
設備管理人員的培訓,時間和精力成本很高。培訓活動應精心設計和組織,設備管理人員的培訓也應被視為一個系統工程。在現代設備管理理論的基礎上,根據維護條款,從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對管理人員的設備質量進行了調查。為培養設備管理人員奠定了基礎,目前國內火電廠人員管理設備質量是實施檢修條件,建立現代設備管理模式的最大障礙,主要體現在觀念,技術層面和管理層面。
在設備管理的決策層,問題的質量是設備管理觀念落后,設備管理水平不高。培訓的主要目的和內容是:通過訓練,使設備管理決策更加了解先進的設備管理理論和狀態維修理論,了解設備的國內外發展趨勢和管理,而且,國內設備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和相關技術,以及基于可理解條件的維修開發利用的方法。在設備管理的新形勢下,而設備管理人員應熟悉技術,和強有力的管理,經濟核算能力強[7]。
四、結束語
事實上,在狀態維護系統的基礎是一個大項目,在實施前必須做好充分的計劃準備,只有通過對項目的整體規劃,可以實現明確的目標,這對系統的實施也很有用。因此,可以在項目管理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并提高企業效率,建立良好的協調機制,加強員工培訓方案,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并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培訓,為使檢修系統設備狀態發揮其作用,總之,實施檢修條件更符合設備特點和連續運行的要求,能以最小的工作量和檢修費用維持和提高機組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從而提高電力企業的競爭力,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柳綱蒞電力設備故障診斷及狀態檢修的研究[D]江蘇東南大學2004.
[2]艾友忠葛洲壩機組的現場試驗與狀態檢修[J].水力發電,2004,(03):43_44
[3]李春平供電設備狀態檢修管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
[4]姜濤.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實際應用的研究[D].浙江:浙江大2008.
[5]陸立民電力設備狀態檢修系統的規劃設計與技術研究[D]江蘇:東南大2006.
[6]張宇,淺談火電廠電氣設備實施狀態檢修[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8.
[7]灣麗文,淺談火電廠設備的狀態檢修[J]內蒙古電力技術,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