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超 高金津 靳尉仁 曹迎倩
摘要:以不同循環階段的鋰離子電池進行55℃存儲實驗,來研究鋰離子電池全生命周期的高溫存儲穩定性。通過四探針測試儀研究了正負極片電阻,通過差示掃描量熱儀(DSC)研究了正負極片的反應溫度。結果發現,在90%SOH時,電池的55℃存儲性能變好,對應特征為負極片電子電阻成倍增長、化學反應活性與循環前無明顯變化;在80%SOH時,電池的55℃存儲性能明顯變差。對應特征為負極發生析鋰,析鋰的DSC曲線在50℃開始出現放熱峰。
關鍵詞:鋰離子電池;全生命周期;存儲性能;析鋰
1、前言
目前動力鋰離子電池的測試,大部分是在新品階段,而針對于全生命周期的性能測試,報道相對較少。鋰離子電池本身具有電化學活性,電池的電性能、存儲性能、安全性能隨著電池的使用不斷發生變化。本文分析了鋰離子電池循環前至容量保持率到80%時的55℃存儲性能變化,以期對電池實際使用過程中的應用策略提供依據。
2、測試樣本和儀器
(1)鋰離子電池循環和樣本制備
天津市捷威動力工業有限公司的軟包鋰離子電池。電池容量為51Ah,正極活性材料為鎳鈷錳酸鋰材料,負極活性材料為人造石墨,隔膜位聚乙烯陶瓷隔膜。
將部分電池組裝成4個2并6串的模組,再將模組串聯后,在室溫下進行1C/1C循環,電壓區間為2.75V~4.31V。在模組循環至800周,容量保持率衰減到90%時停測1個,到1400周,容量保持率為80%時停測2個。這樣,得到模組循環前、模組循環至90%容量保持率、模組循環至80%容量保持率的電芯,用于后續存儲性能分析。
(2)電池容量測試
首先使用日置電壓內阻儀測試循環前后的電芯電壓、內阻,然后使用ARBIN充放電設備,對循環前后的電池進行1充電,0.33C、1C放電的容量測試。得到不同生命階段的電池容量。
(3)存儲性能測試
從循環前、90%SOH、80%SOH3類電池中各挑選2只,使用1C電流恒流恒壓充電至4.3V,0.05C。先使用日置電壓內阻儀測試電池的電壓、交流內阻(IMP),用mitutoyo千分尺測量電池的厚度,再放置于55℃高低溫箱內,各存儲7天。再測試存儲后電池的電壓、內阻、厚度,并進行1C充電、1C放電的保持容量和恢復容量測試。
(3)電池界面分析
循環前、90%SOH、80%SOH各挑選2只電池,使用0.5C電流恒流恒壓充電至4.3V,0.05C。然后在干燥間拆解電池,觀察界面情況。
(4)極片電阻測試
循環前、90%SOH、80%SOH各挑選1只電池,使用0.2C電流恒流放電至2.0V。然后在干燥間拆解電池,并清洗極片。極片有2種清洗方法,第一種是在DMC中漂洗60s后,第二種是在酒精中浸泡12h。極片清洗后,在50℃真空烘箱中烘烤4h。然后使用廣州四探針科技公司的RTS-8四探針測試儀,測試不同極片樣品的電阻率。
(5)析鋰的反應活性測試。
在拆解滿電電池觀察界面時,同時刮取正極粉料、負極無析鋰區域的粉料、負極析鋰,使用NETZSCH204F1差示掃描量熱儀(DSC)對樣品進行了反應活性的測試。
3、測試結果和分析
(1)圖1是90%SOH和80%SOH的電池容量和交流內阻(IMP)。
對比發現,80%SOH的電芯一致性明顯變差,可能會存在不同的存儲性能。因此后續在同一組研究中,會挑選容量一高一低、內阻一小一大這樣的電芯進行分析。
(2)55℃存儲和25℃存儲穩定性
實驗結果顯示,隨著電池的老化,鋰離子電池的55℃存儲穩定性,在90%SOH時略有提高,在80%SOH時下降,同時,80%SOH時電池的一致性變差,80%SOH-2出現了脹氣,容量僅為53.58%,無法進行正常充放電。
(2)界面變化
為了分析電池在不同生命階段,所體現出的不同存儲性能,分別拆解了循環前、90%SOH、80%SOH的電池。從拆解結果來看,90%SOH的電芯,不同電芯的界面一致性好,界面良好,幾乎沒有析鋰,負極表面為金黃色;80%SOH的負極表面出現明顯析鋰,且不同電芯的內阻、析鋰程度一致性較差。內阻0.95mΩ的電芯中析鋰量較少;內阻1.69mΩ的電芯中,極片表面普遍有明顯析鋰。
(3)極片電阻測試
表2為拆解極片的四探針測試結果。
從DMC漂洗極片的阻值看出,隨著電池循環老化,正極片電阻變化相對較小,負極片電阻成倍增長;而酒精清洗極片后,正、負極片電阻增長不大,說明負極片電阻的增長主要是由能與酒精反應、或溶于酒精的物質造成的,推斷為SEI膜[1][2]。電池的自放電包括物理自放電、化學自放電[3]。結合電池存儲性能、拆解界面、極片電阻推測,在電池90%SOH時,導致存儲性能變好、自放電降低的主導因素與SEI膜更厚更穩定有關,可能對物理自放電和化學自放電都有改善,而在電池80%SOH時,導致存儲性能變差、甚至出現高溫存儲脹氣的主導因素是大量析鋰,造成嚴重的化學自放電。
(4)析鋰的反應活性與成分
為分析80%SOH的存儲性能明顯下降的原因,對正負極片、負極析鋰進行了DSC測試。結果如圖2。
正極片的DSC曲線在50℃附近沒有波動,說明正極片在此溫度區間穩定。
析鋰從50℃開始放熱,與正常負極片相比,析鋰在50℃~150℃的放熱量非常大。這與電池80%SOH-2在55℃存儲后發生脹氣、容量大幅下降吻合。由此判斷,80%SOH-2的脹氣是主要由析鋰引起。
析鋰的成分:鋰是以單質的形式在負極析出的,但鋰的活性很高,容易與電解液反應,生成鋰的化合物,其中以有機物為主[1]。本實驗的負極無析鋰區域,在60~80℃區間有較明顯的放熱,而析鋰的放熱峰起始溫度約50℃,與SEI膜反應溫度接近,推測析鋰中含有大量鋰的化合物。單質鋰的DSC氧化峰約為150℃[4],而在析鋰的DSC中,在150℃左右沒有看到明顯放熱峰,可能是析鋰中不含單質鋰,還有可能是量比較少,被鋰的化合物的放熱峰覆蓋。
析鋰和SEI膜的活性:對比負極無析鋰區域,本實驗所探測到析鋰的反應溫度低至50℃,推測這與析鋰的量更多、從而更易于探測有關,還可能是析鋰的活性更高。80%SOH的電池,SEI膜相比90%SOH更多,推測其副反應也對容量損失有一定影響。
4、結論與探討
鋰離子電池的存儲性能會隨著循環發生變化。在90%SOH時,電池的55℃存儲性能變好,推測主導原因與負極SEI膜變厚、電子電阻增大有關;在80%SOH時,電池的55℃存儲性能變差,推測與負極析鋰有關,其中析鋰越嚴重容量損失越嚴重,甚至會發生脹氣。此實驗說明,電動車應制定隨生命周期變化的BMS策略,通過事先研究電池的狀態,來制定不同壽命條件下的使用上限溫度,避免電池生命末期在高溫下發生容量損失、脹氣,甚至發生安全事故。
參考文獻:
[1]AurbachD,ZinigradE,CohenYaron,etal.SolidState Ionics,2002,148:405-416.
[2]Z.Zhang*,D.Fouchard,J.R.Rea,JournalofPower Sources70 (1998)16-20.
[3]楊增武,苗萌,賀狄龍.鋰離子電池自放電行為研究概述[J].電源技術.2016,6,1309–1310.
[4]QianqianLiu,ChunyuDu,*BinShen,PengjianZuo,XinqunCheng,YulinMa,GepingYinandYunzhiGao,RoyalSociety Of Chemistry,2016,6,88689-8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