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鑫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校園貸作為針對學生群體的一種新型貸款方式也隨之興起。其貸款方式靈活,放款速度快,迅速吸引了大量學生的關注。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都借助“學生”優勢,開始向信貸公司進行貸款。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監管制度,再加上部分學生本身安全教育的缺失,以至經常發生學生通過校園貸進行了大額貸款后無力償還,承受不住壓力,出現抑郁甚至自殺等問題。因此為了保護高職院校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高職院校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園貸”風險。本文將探究“校園貸”風險產生的根源,以及評估校園貸現狀中存在的各方面問題,有助于未來校園貸風險的防范,讓學生、家長和老師不再有后顧之憂。
關鍵詞:高職院校;非法校園貸;學生
關于校園貸的概念與內涵,不同學者給出了不同的定義,但總的來說,校園貸主要以在校大學生作為目標放貸群體,而借貸主體則是五花八門的借貸平臺,它們由互聯網企業或者金融公司成立,也有部分借款主體來自線下實體借貸公司,通過在線或者線下借貸兩種形式,來滿足大學生對資金的需求,借出資金后,借款學生須分期有償還款。
一.產生的背景及根源
2009年,為了規范信用卡,銀監會出臺了一條明確規定即不得向未滿 18 周歲的學生發放除附屬卡以外的信用卡。在此之前,大學生盡管擁有著較低的信用額度,但違約率卻居高不下,所以一直是信用卡的底層客戶群體。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電商平臺找到了可乘之機,因此隨之帶來了以“校園貸”為典型的各種“互聯網 +”時代的衍生品。許多校園貸主體被利益操縱,只為獲取高額回報,在宣傳中也充斥著虛假報道,或者降低貸款要求,借此誘導學生貸款,之后在還款階段又會采用種種暴力違法手段,逐漸發展成為不良的非法“校園貸”。非法校園貸與正規網貸相比往往具有平臺多樣、隱蔽、申請門檻低、高利息的特點。實際上,非法校園貸多會采用各種變種形式,誘導性手段利用學生們的單純,將其拉入重重債務套路中。利滾利的形勢,學生根本無法償還,一旦學生無法還款,各種恐嚇手段或者是犯罪行為也會鋪天蓋地向學生們襲來,給學生們的身心和家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和陰影[1]。
二.現狀分析
近日,在一囊括了長沙地區 10所高職院校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在7091 名高職學生中,有 29%的學生接觸過校園貸(含分期購物)宣傳。在被詢問到如果遇到資金短缺的情況會怎么辦時,有高達45%的學生表示選擇校園貸。且在這些學生中,有37%的校園貸使用者。他們一般選擇趣分期、優分期、分期樂等校園貸產品。而對于校園貸的了解情況,只有11%人愿意主動了解;有40%的人選擇不主動、不拒絕;49%的人覺得沒有必要去了解??梢姶蟛糠謱W生對校園貸并未進行充分的了解,且主動認識了解的動力不足。甚至超過半數的學生只看到了校園貸產品表面的優勢和帶來的好處,卻未曾深究背后的隱患。還有調查表明,高職院校學生的借貸數量比普通高校學生多[2]。
高職院校是普通高等學校的一種,層次類似于??疲ù髮#┰盒?,其對學生群體進行的教育主要是職業性較強的教學,高職院校所開設專業一般在二至三年就能畢業,因此高職院校的學制比一般的普通高等院校更短。同時,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經常是實踐性課程,更多的面向社會。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需要進入社會的企業或單位參加實習培訓。初入社會的學生也容易成為各種違法犯罪分子的目標對象,正常情形下他們或許還能保持一定的警惕,但是在面臨經濟困難或者遭遇突發事件時,他們就很可能做出錯誤的選擇和判斷,落入非法校園貸早已布置下的圈套。高職院校學生更容易走上網貸之路,也更容易沉陷校園貸陷阱,其原因具體來說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層面。監管制度不健全是引發“校園貸”危機的重要因素?!靶@貸”的平臺有很多,部分是非法平臺,但是在“校園貸”的相關規范中并沒有對“非法校園貸”明確的定義,因此讓很多“非法校園貸”都順利通過認證,導致出現一批良莠不齊的校園貸機構。各地銀監會、工商局、保監局等部門也未針對“校園貸”平臺這一新興借貸形式建立起相應的監管機制,各部門權責尚不明確。其次,懲罰力度不足,非法校園貸平臺犯罪成本較低。
(二)學校層面。盡管大部分學校都有舉行與法律教育相關的培訓,社會上也不乏各種法律知識宣傳,但實踐卻才是讓學生能消化這些知識的重要環節。所以實踐環節脫節,將會導致學生在遇到具體現實情況時,無法發揮專業法律知識的力量。有的學校缺乏法律專業的師資隊伍,更未將抵制不良“校園貸”作為日常教育耳提面命。對于校園貸如此盛行、遍地開花的今天,處處都是防御漏洞的學校就更容易讓不良“校園貸”鉆空,屢禁不止。
(三)個人層面。我國高校學生的經濟來源一般主要來自家長每月所給的有限的生活費,還有少部分同學能得到一些微末的兼職收入。因此資金所得十分有限。由于學校里的學生們還宛如白紙,尤其高職院校學生攀比之風盛行,大學生無固定收入但消費欲望膨脹,因此給“校園貸”平臺提供了發展業務的機會。此外,一些學生缺少“財商”,法律意識淡薄。一些加入“校園貸”行列的學生,未看懂分期還款合同,受到宣傳廣告免息口號的迷惑,未真正意識到不能及時還款背后類似“滯納金”等手續費的巨大陷阱。對于自己沒有購買能力而又十分希望擁有的消費品,一部分學生很可能抵制不住誘惑墜入非法校園貸的深淵[3]。
三.危害及措施
非法校園貸頻頻爆出負面新聞中,在這背后還可能存在無數個因校園貸而毀滅的家庭。非法校園貸的威力可見一斑,經多方途徑的調查和研究表明,當到了所謂的還款日期,而大學生沒有按時償還貸款時,非法“校園貸”平臺公司會委托第三方追債公司使用各種各樣的違法手段追討欠款,一開始可能只是電話騷擾,騷擾對象不限于借款的學生本人,還會包括其親朋好友,導致借款者家庭人心惶惶,如果有能力勉強還上倒還算逃過一劫。像有段時間讓人目瞪口呆的“裸貸”事件,就是非法校園貸的典型。這些沖擊法律和道德底線的催債方式,愈演愈烈,最后就會給無力償還貸款的學生和其家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最后可能導致輕生行為的發生,譬如前幾年就發生過一位母親因為被催債而自殺,而借貸者正是她上大學的女兒。
因此,相關的防護舉措必不可少。筆者建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高職院校非法校園貸的防范:
(一)政府層面。①政府應當制定校園貸的市場準入標準,不能一味地禁止網貸行為,但也要嚴防違規非法平臺渾水摸魚,通過一套完整的標準涵蓋校園貸平臺的最低注冊資金、從業人員資格以及其營業范圍。②政府也應盡快出臺并完善網貸平臺的監管制度,以免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監管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謹防被淘汰的違規平臺披上“花式馬甲”繼續危害校園、危害學生。③加大對違法平臺和相關人員的懲罰力度,完善懲罰機制和相關法律法規。以法律威懾力讓借貸平臺不敢違、不能違。
(二)學校層面。學校要配合國家政府部門工作,積極構建教育引導體系,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在此,學校輔導員要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時刻關注學生的日常需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必要時給以有效的疏導。同時學校還應該經常舉辦各種校園貸安全知識培訓,讓學生對校園貸有更加充分的認識和了解。
(三)家庭層面。最后,關鍵還是要靠家庭的日常教育。一個人的品質和行事作風基本形成于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之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筑牢家庭這第一防線,對于非法校園貸的防范才能事半功倍、行之有效。所以,父母們首先自己得重視關于防范非法校園貸的教育,然后失常給孩子們進行科普,同時也要注重從小培育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養成其勤儉節約的品德。
四.結論
總之,非法校園貸雖然猖獗,但是只要學校、家長、社會三方共同努力與協作,它也不是防不勝防。為杜絕不良校園貸事件,多方需共同努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消費觀與價值觀,重視校內環境的整治,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重視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培養。只有如此,才能給莘莘學子以健康綠色的生活和學習空間。
參考文獻
[1]王立軍,田謐.高職院校“校園貸”法律教育引導機制三維構建——以 河北省為例.[J].河北法學,2019.02期:134-142.
[2]殷寧充子. 高職院校大學生校園貸現狀調查與分析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7.17期:103-104.
[2]周晶晶,蔣中雷.“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校園貸的防控[J].中外企業家,2020.16期: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