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所謂的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科目越來越多,致使課時量大幅度減少,但是內容并沒有減少。那么,我們如何做,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同時獲得較高的課堂效率呢?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去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呢?筆者從這幾年的教學中簡單的總結如下:
一、利用電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高效化學課堂。
在電化教學手段介入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利用電化教學手段來傳遞和再現教學信息,豐富了信息的容量,增強了信息刺激的新異性、趣味性,為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化學課程改革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展現出了新的前景。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運用電化教學手段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教師在電化教學手段的支持下以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動的反映客觀事物,可以在形象的虛實、動靜、快慢、遠近、抽象與具體之間轉換,不受時空限制,寓教于樂,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實現學習自主學習,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提供了前提。
例如,我在上化學《緒言》課時,由于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化學,對化學還不了解,我就問學生:“什么是化學?,化學有什么用?”。學生不知所措,然后我就用電腦播放了人與化學的視頻讓學生欣賞,視頻中播放了人類歷史上與化學有關的事跡,從原始社會原始人對火的使用到現代社會航天器的發射升空,從中國的四大發明到現代的高分子材料,從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充滿了化學。學生們看完后,不由自主的感慨:“太偉大了。”然后我就開始引導學生學習什么是化學。學生就興致勃勃的開始了。
二、充分利用化學實驗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構建高效化學課堂。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最大限度的發揮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使化學實驗教學更符合課程改革的潮流、適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需求,在化學教學中,進行實驗探究能鍛煉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各方面潛能,穩定和發展學生的學習智慧,使學生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成為課堂的主體,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讓課堂教學真正地實現高效化。
例如:我所生活的地方是全國典型的癌癥村,在完成第四單元課題2《水的凈化》教學時,先根據本地的地下飲用水遭到污染的實際情況,我讓學生先調查本地區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原因,同時還利用課外時間帶領學生參觀我鎮的自來水廠,了解凈化水的一般過程,然后再回到課堂進行探究。在課堂上學生踴躍發言,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和對應的防治方法。并且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后,我又安排學生根據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回家后自制一個簡易的凈水器。一星期后學生從家里帶來了多套自制的凈水裝置。學生興奮不抑,上化學課更加認真了。
在學習“第六單元 二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時,反應現象不易觀察,反應實質不易揭示,課本中采用了四組對比實驗,來突破教學難點。取四朵用紫色石蕊試液染成的干燥紙花。第一朵上噴稀醋酸,第二朵上噴水,第三朵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中,第四朵噴上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現象分別為變紅,不變色,不變色,變紅。這樣的一組實驗,可以得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用紫色石蕊溶液變紅。通過此次探究,讓學生明白了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學習化學的重要性,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完成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
通過這些實驗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三、創編化學順口溜,簡化學生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構建高效化學課堂。
初中生剛剛接觸化學,有不少知識容量大,記憶難,很適合用編順口溜的方法來幫助記憶。順口溜語音和諧,節奏鮮明,頓挫有致,瑯瑯上口,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便于存儲,又利于檢索,簡短易行。如常見的化學元素歌、元素化合價口訣、酸、堿、鹽類溶解性順口溜和化學藥品的取用、稱量、物質的加熱等實驗基本操作口訣等。例如在學習元素的化合價時,要求學生記住一些常見元素的化合價,如果一個一個按照課本中的順序去記,沒有任何規律,很難準確地記住,因此我就讓學生們討論歸納、總結出如下幾句順口溜:鉀、鈉、銀、氫正一價,鈣、鎂、鋇、鋅正二價,銅有一、二;鐵二、三,鋁三硅四氧負二,二、四、六、七錳超群。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樣既簡化了記憶,又提高了速度,特別是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不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嗎?
四、鼓勵學生創辦化學小報,拓寬視野,建構高效化學課堂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每學年開始,趁著學生對化學充滿好奇和興趣之時,我就向學生們提出了利用課外活動創辦化學小報的設想,當時學生對此很驚訝:“老師,對于化學我們知之甚少,怎樣辦報?”我便說:“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就看我們能否去發現和積累了。你們可以通過對教材的學習、翻閱書籍資料、讀報、上網,還可以通過調查訪問以及做家庭小實驗等各種途徑獲取化學知識,結合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便能辦出許許多對學習有益的化學小報來。” 比如在學完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后,我安排學生們圍繞大氣污染收集材料辦了一期小報;在學完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后,圍繞水資源的保護創辦小報;還有以后的金剛石、石墨的碳家族小報;二氧化碳與溫室效應;能源小報等等。一學期辦四、五期化學小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
總之,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的形式是多樣,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學生的素質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生積極性,更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傳統的以教代學的令人厭倦的學習模式,提高學習效能,培養學生的能力,真正達到學生會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