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職業院校課程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培養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貫徹。為了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對職業院校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工匠精神的培養目標指導下,對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環境以及教學內容等進行適當的改革,為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提供有利條件,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競爭力。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教育和職業院校教學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探討了基于工匠精神的職業院校課程教學改革方法。
關鍵詞:工匠精神;職業院校;課程教學;方法
引言
近年來,我國很多的產業都處于不斷升級和轉型階段,企業給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職業院校的學生不但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一種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而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教學就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通過在高職院校課程教學中滲透工匠精神,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能夠深刻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職業精神,從而使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和素養,為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一、工匠精神教育和職業院校教學之間的關系
為了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和職業能力,使學生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能夠占有一席之地。職業院校應給予專業教學高度的重視,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不但要培養學社工的專業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追求極致和敬業奉獻的優秀精神,這樣不但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了有效的培養,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工匠精神。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職業院校專業教學之間起著相互促進和提升的作用。
職業院校的學生通過專業教學能夠使自身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使其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基于此,職業院校應充分利用這一渠道對學生的工匠精神進行培養,在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基礎上,利用專業課程教學平臺,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為學生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2]。
二、基于工匠精神的職業院校課程教學改革方法
(一)適當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能夠使學生盡快的適應社會,職業院校可以采用和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方式,在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過程中適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院校通過和企業之間合作,共同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在教學內容和標準中及時的納入一些新的技術和工藝,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所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應保證文化課程內容和專業課程內容的有機融合,合理安排專業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的課時,并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適當融入工匠精神。另外,根據社會上對崗位的要求,在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相關要求,使整個教學方案中都有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創新,尤其是要向學生講授有關崗位對員工素養等方面的要求,同時,在教學情境和案例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培養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學生就會對自己目前的現狀進行反思,并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3]。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職業院校的目標主要是培養一些專業技術人才,不但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時還要對學生的工匠精神進行培養。由于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中蘊含著很多思政教學資源,因此,可以將其作為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一種主要途徑。教師通過在實際的教學中設置一些職業情境或事件,學生在這種身臨其境的教學環境中能夠體會到其中所包含的職業精神,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對自我進行反省和審視,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工匠精神的關鍵就是規劃和確定教學主題,基于此,教師在選擇教學素材的過程中應從社會職業活動中提取一些職業文化資源,使學生在教師所營造的教學環境中能夠提升質量和品牌意識,從而對工匠精神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三)不斷豐富專業課程教學內容
在豐富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時,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對課程體系進行完善。專業課程建設應有機結合學生的日常活動,對與工匠精神有關的課程內容進行統籌規劃,使培養工匠精神體現在專業課程體系中,通過在一些實踐活動中訓練進行很好的鞏固,為學生在日常的行為中養成工匠精神提供有利條件。需要注意的是,所設置的課程內容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發展特點,并根據學生的個性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潛能進行有效的激發。另一方面,對課程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尋找和敬業精神有關的歷史事件和故事,使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素材更加真實,而且學生也讓能夠充分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職業文化精髓。另外,在建立職業價值體系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職業文化的意義[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會各種產業轉型的同時也高度重視了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越來越需要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和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職業院校在培養人才方面需要充分重視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并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融入工匠精神,從培養方案和教學環境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著手,努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谷月.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課程改革與實踐[J]. 現代職業教育,2020,000(004):96-97.
[2]廖芳. 網絡環境下高職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徑研究——基于思政課角度[J]. 知識經濟,2020,000(012):143-144.
[3]袁靜. 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J]. 青年時代,2020,000(002):205-206.
[4]賈志穎. 工匠精神引領下的課程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20(2):179-180.
作者簡介:呂銀(1977——)女,遼寧省錦州市,漢,本科,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市場營銷
本文系遼寧省職業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2020-2021年度課題項目,項目名稱:工匠精神視域下職業教育“三教”改革路徑探析,項目編號:LZY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