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校外培訓須按照學科類與非學科類進行管理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明確,根據國家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的規定,在開展校外培訓時,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按照學科類進行管理。對涉及以上學科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內容進行的校外培訓,均列入學科類進行管理。對于非學科類的范圍,《通知》指出,在開展校外培訓時,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學科,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按照非學科類進行管理。
教育部啟動中小學有償補課
和教師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問題專項整治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中小學有償補課和教師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教師廳函〔2021〕17號),面向全國中小學校和教師開展為期九個月的有償補課和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問題專項整治,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促進中小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據了解,此次專項整治將聚焦社會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在不同環節開展治理。通過對照自查、檢查抽查、開展師德專題教育等措施,進一步壓實責任、完善機制、查找問題、形成震懾。通過此次專項整治,要求各地開展自查自改,完善管理機制,建立工作臺賬,對查實的問題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持之以恒抓好師生群眾反映強烈、影響惡劣的突出問題整治;梳理查處的有償補課、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問題典型案例,建立典型案例庫,并通過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動態更新;結合教育部公開曝光的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案例和各地各校查處的相關案例,開展警示教育,組織教師剖析原因、對照查擺,引導教師以案明紀、警鐘長鳴。
教育部對教師“課上不講課下講”“組織開辦校外培訓班”“同家長搞利益交換”等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在專項整治期間,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將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大對相關違規行為的執法處罰力度,按照“從嚴查處、形成長效”原則,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宣傳教育、嚴格教師管理。
中小學校內不得設置小賣部、超市
近日,教育部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四部門印發《營養與健康學校建設指南》,對適應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需要,推動學校營養與健康工作,規范學校營養與健康相關管理行為作出要求。
《指南》明確了其適用范圍,即適用于全日制普通中、小學校營養與健康學校的建設,普通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幼兒園建設營養與健康學校可參照執行。
《指南》同時明確規定中小學校內不得設置小賣部、超市。
高中生軍訓期不得少于7天
日前,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聯合印發《高中階段學校學生軍事訓練教學大綱》,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大綱》規定,高中階段學生軍事訓練教學時間為7至14天,總計不得少于7天共56課時。
高中階段學生軍事訓練教學包括基本軍事知識和基本軍事技能兩部分,其中,心肺復蘇被列入基本軍事技能中衛生與救護科目教學內容,為必訓內容。基本軍事知識考試由學校組織實施,成績分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基本軍事技能考核由學校軍事教師會同承訓教官共同組織實施,成績分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考核成績評定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作為兵役登記的重要參考內容。基本軍事知識授課教師由學校采取專兼職辦法配備,基本軍事技能組訓教官由現役部隊、預備役部隊、民兵骨干出任,學校可以聘請退役軍人參與學生軍事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