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苑松
1 農村體育的相關概念界定
農村體育是指在農村中由農民參與,運用簡易體育設施和器材,或者依托自然環境,通過符合農村地域環境特點的傳統項目、鄉土項目或者形式靈活的現代項目來實現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社會教育、社會交往的群眾體育活動。
2 近三年農村體育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
本文通過對中國知網中近三年來有關“農村體育”領域的95篇核心期刊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當前我國學者對農村體育的研究主要為:農村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的研究有55篇,占比57.89%,農村體育扶貧及體育資源開發的研究有28篇,占比29.47%,農村體育文化的研究有12篇,占比12.63%。
3 農村體育領域研究的分類
3.1 農村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的研究
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是以滿足農村居民的體育公共需求為目的而提供有形或者無形的體育產品或服務的總稱。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三年來我國學者主要從我國農村體育發展現狀和促進農村體育進一步發展的途徑和辦法這兩個層面展開研究。
3.1.1 農村體育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下,農村的體育公共設施日益完善,服務水平也不斷提高,但農村體育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許彩明(2019)、顏小燕(2018)等從宏觀來分析認為目前制約我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管理的主要原因有管理體制不完善、我國城鄉體育發展不平衡、供給效率低。魯麗(2018)、彭國華(2019)等從微觀層面來看分析認為農村村民居住分散、場地設施不完善、村民缺乏專業人才、村民自我鍛煉的意識淡薄等都是制約我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管理的主要原因。
3.1.2 促進農村體育發展的途徑和辦法
通過查閱的文獻資料來看我國學者普遍認為促進農村體育的進一步發展可以從國家、政府、和農村自身這三個方面入手。裴麗新(2003)認為從國家的層面來看農村體育要想進一步發展就要立足國家的各項政策方針之中,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基本的體育服務。從政府的角度來看,馮琦(2018)認為建立健全鄉村體育活動管理組織,培養和引進體育專業人才,加大對農村體育活動的宣傳都可以促進農村體育的進一步發展。從農村自身的角度來看,張龍超(2018)認為注重提升體育指導員的綜合素養,不僅要有掌握豐富的運動保健知識,也要有好的溝通、管理與技能,結合實際需要不斷強化社會體育指導員間的學習和經驗交流。
當前來看,我國學者對目前我國農村體育發展現狀的研究占大多數,研究的內容也是相對比較廣泛,而且對未來我國農村體育的發展也提供了許多可行性的意見。
3.2 農村體育扶貧及體育資源開發的研究
3.2.1 農村體育扶貧的研究
楊奕(2020)、方汪凡(2019)等認為體育貧困主要在體育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后、村民缺乏自我鍛煉意識三個方面。而破解農村體育貧困的途徑首先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為農村體育的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其次加大農村體育的宣傳工作,向廣大村民普及體育知識;最后改革農村公共體育治理體系,使治理主體多元化、治理方式多種化,在體育政策的制定過程中充分吸取廣大村民的意見等,從而攻克農村體育發展滯后的難題。
通過以上學者的研究結果我們不難看出,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從國家、政府的宏觀角度來進行的,并沒有在村民自身的角度給予一定的建議,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從村民自身角度給予一些合理的、科學的建議,這對完成脫貧攻堅和小康社會有著很重大的意義。
3.2.2 體育資源開發的研究
當前我國學者對體育資源開發的研究主要在城鄉體育資源對比、體育場地開發利用、體育產業以及體育消費這幾個方面。陳遠莉(2019)、徐斌(2019)等通過對我國農村和城市的體育資源進行研究發現城市的體育資源組成主要包括體育物資、專業人才、體育組織機構等,同時也包括城市大眾體育、學校體育和相關的體育產業。總之,城市體育資源就是與城市居民體育活動密切相關的各類體育資源。與此不同,農村體育受各種因素影響,尤其是在資源供給上,農村體育公共資源配置相對較少,在資金投入上遠遠趕不上城市的腳步,依然不能夠充分滿足廣大村民的體育需求。還有一部分人從體育場地開發利用的角度給予了一定的意見,其中張朋(2019)等認為可以使農村被撤并學習服務于全民健身的體育場地,熊祿全(2018)認為農村體育場地有效供給的實現路徑主要有加強供給側改革、優化中間層的管理行為、提升需求側的需求能力等。
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體育旅游和體育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農村體育消費已經呈現增長趨勢,在農村體育經濟不斷挖掘的背景之下,農村體育產業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劉排(2018)、唐進昌(2020)等認為當前我國農村體育經濟發展潛力巨大,而且政府對農村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扶持,想要進一步促進農村體育產業的發展,首先政府要充分發揮自己在大力發展農村體育產業中的引領作用。其次在市場協調機制下組建全新的農村體育產業鏈,來促進農村體育經濟的快速發展。最后提供適宜于農村居民需要的體育產品與服務來培養農村體育消費,以消費刺激市場,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通過以上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學者對國家和政府扶持農村體育經濟發展的具體政策法規并沒有詳細的研究,因此未來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解讀,以便于準確抓住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實現全面小康奠定堅實的基礎。
3.3 農村體育文化的研究
體育文化是人類自身需求的特殊反映。它是人在生活和運動的實踐中創造的,通過有形的物理形式、運動技能、運動設備、物質和無形的意志、與社會屬性相關的概念和時代論來反映,從而表現出每一種獨特的存在方式。
近三年來我國學者對農村體育文化研究的切入點主要集中在傳統體育文化融入學校教育之中這個方向上,他們認為可以通過學校這個平臺將優秀的農村體育文化傳承下來。莫彬琳(2020)、燕凌(2019)等認為將農村傳統優秀體育文化融入到學校體育教育之中如:通過在學校體育課程中添加農村體育文化元素、在學校周圍農村建立一些農村體育示范基地、提升農村體育教師專業水平等。而馮輝(2020)則認為可以借助農村的自然條件和傳統文化來開展一些難度不高且村民都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如跳繩、馬拉松跑、廣場舞等,我們可以加大對這些傳統項目的學習和宣傳,將其變成屬于我們自己的特別的精神文化。
體育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樣,反映了一個時代、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特點,它可以規范人們的體育行為,影響人們的價值觀。而繼承和傳播的傳統優秀體育文化也必須是我們體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4 總結
通過近三年來對有關我國農村體育領域的文獻進行總結分析,發現我國學者對于農村體育賽事的研究寥寥無幾,農村體育賽事的研究還處于空白。近年來,隨著國家各種方針政策的頒布和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農村體育賽事也有了非常好的發展,在貴州、福建、寧夏、廣東等地區出現了很多頗具規模的農村體育賽事,再加上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媒體的宣傳,這些農村體育賽事給當地居民在文化、生活和經濟等多個方面帶來了很大變化,為全國農村體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大提高了村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推動了農村體育的飛速發展。因此,未來在農村體育賽事方面的研究將會很有價值,一方面他可以為全國各地農村體育的發展提供一些科學的指導,另一方面為縮小城鄉體育差距、豐富鄉村居民業余文化生活提供了理論依據,還可以為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