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終身體育在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中發揮重要地位,同時也為衡量青少年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需重視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本文首先針對終身體育意識培養中所存在問題加以分析,其次針對培養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的可行性途徑提出幾點建議,以期推動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1 引言
終身體育主要指個體終身展開體育鍛煉活動并終身接受體育教育,將終身體育滲透至人的一生之中。針對個體而言,借助終身體育的展開可有效強化自身身體素質,保障身體健康。伴隨素質教育進程推進,青少年身體素質逐漸成為人們關注重點,伴隨素質教育持續推進,體育學科在學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逐漸提升,青少年是否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已逐漸成為社會對人才所提出的重要要求,此外,青少年良好體育習慣的養成,針對青少年個人健康發展而言也具備重要意義,為此,教師需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至體育活動中,感知體育活動魅力,還可借助激發青少年體育興趣、構建終身體育教育體系等手段的采取,推動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的逐步養成。因此,教師在教育活動中需將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作為重點教學內容,推動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針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也可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2 終身體育意識培養中所存在問題
分析現階段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培養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如下幾點,首先為教師所應用的體育教學模式較為陳舊。教師展開體育課教學活動時,多為按照準備整隊、講解示范、練習等上述步驟的多次重復實施體育教學活動。此種教學方式較為呆板,且教師對教學形式予以過度重視,針對青少年其他方面培養卻并未予以關注,青少年針對體育活動參與興趣薄弱,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難以形成。其次為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個體成長的重要時期,即為青少年時期,此時期內青少年所形成的意識,所養成的行為習慣,對于自身發展均產生重要影響。但事實上教師在青少年教育過程中多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僅看重運動成績,將此作為評價青少年運動情況的唯一標準,教師針對青少年也并未予以相應指導,忽視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3 培養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的可行性途徑
3.1 激發青少年體育興趣
教師為激發青少年體育興趣,需做好如下幾方面工作:首先為設計新穎體育活動。現階段體育教學活動中,導致青少年體育興趣薄弱的重要原因即為教師所設計的體育活動形式呆板且僵化,所以,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重視體育活動的新穎性,引導青少年主動參與體育鍛煉中,感知體育活動魅力,實現青少年體育活動動機的強化。如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可結合青少年興趣愛好和心理特點設計相應體育活動和準備活動,促使青少年可在自身興趣引導下展開體育活動。體育教師可為男生設計籃球及足球運動項目,為女生設計健美操及羽毛球等項目,通過多樣化運動項目的設計,除可對傳統教學模式加以轉變,豐富體育活動形式外,還可促使青少年可在自身興趣愛好引導下,參與相應體育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各組還應選出一名負責人,為各項目的順利展開提供保障。青少年在自身興趣愛好指引下展開體育活動,除可有助于自身潛能的發揮外,還可逐步推動自身良好體育習慣的形成。其次為應用多媒體技術,借此吸引青少年注意力,促使可在多媒體引導下展開體育活動,感知體育魅力,借此還可實現單一、呆板體育教學模式的突破,提高體育教學活動新穎性。如教師可將所需學習動作借助多媒體加以講解,幫助青少年對體育動作形成初步了解,教師可再向青少年分解肢體動作,促使青少年更為細致的了解體育動作,可于增添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推動青少年體育技能的強化。此外,還應利用多媒體向青少年傳播奧運知識,促使青少年對我國運動員獲得世界冠軍的榮譽加以感受,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激發青少年運動興趣,激發體育活動主動性。
3.2 構建終身體育教育體系
分析現階段體育教學活動發現,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多將提高青少年體育成績作為重點,對青少年體育動作的完美度、準確性提出嚴格要求,著重強調高體育成績的獲取,使得青少年針對體育學習魅力難以形成認知,同時對青少年主體作用的發揮形成壓制,青少年僅將體育活動視作一項任務,自身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難以得到調動,針對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也會產生一定阻礙。為此,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轉變自身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遵循素質教育要求,充分發揮青少年主體作用,豐富體育教學活動評價形式,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對體育活動魅力加以感知,推動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除此之外,還應對教學內容加以改革,將具備高競技難度且對場地要求較高的內容摒棄,選擇具備終身鍛煉價值且容易學、容易鍛煉的體育內容,豐富教學內容,促使青少年可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展開體育鍛煉,逐步推動青少年良好體育習慣的養成。同時,教師還應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借助自身良好體育運動習慣的養成,幫助青少年對健康生活、終身體育的魅力形成認知,促使青少年可在教師帶動下,逐步養成熱愛體育的意識,形成良好體育運動習慣,實現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作者單位: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