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立
本文首先論述了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難點問題,最后指出了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旨在為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1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首先,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以課程思政建設為著力點,利用網絡新媒體傳播渠道將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體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充分地發揮出體育學科中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其次,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依托新媒體傳播渠道優勢,使學生能夠很好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碎片化的,并且點對點的師生互動反饋,也使得思政教育在大學生的生活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體育思政建設,是新媒體技術和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創新性融合,能夠充分發揮出體育育人功能的本質,形成協同效應,極具應用價值。最后,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能夠將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思政元素創新性地融入到體育課程建設中,對大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等方面能夠很好地予以滿足,同時新媒體信息傳播渠道也能夠切實地擴大傳播范圍和提高課程思政育人的反饋效果,從而真正實現體育思政教育工作的“課內外一體化”。
2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難點
首先,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必須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體育教師在進行課程思政內容建設時,需要注重在新媒體技術的加持下以體育課程的形式服務于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要深入地挖掘出體育課程所蘊含的能夠培養大學生理想信念、正確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的內容,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很好地融入進去,以大學生們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全面提升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堅定的政治立場。其次,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注重利用新媒體技術和渠道增強課程思政工作的靈活性和易于接受性,通過新媒體技術和體育課程思政工作的高度融合來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需要指出的是,新媒體環境下的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需要體育教師具有創新意識,要不斷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為依據,整理分析體育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選擇與學生實際更為契合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再次,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既需要合理地吸收思想政治課程的育人經驗,又需要結合體育課程自身的教學特點和內容,還需要堅持體育課程思政的獨特性和差異性,以此來確保融合新媒體技術手段后的體育學科育人功能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最后,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需要編寫具有新時代特色的配套教材和教案,要在課程思政基本目標的指導下進行案例的選擇,利用新媒體渠道進行傳播時,還需要注重有益分享、互動體驗和及時反饋。
3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
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極為迅速。新媒體渠道傳播的本質特征是時空靈活性與互動性,這就使得大學生們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并與教師進行即時的互動交流。這種通過新媒體渠道進行學習的方式,極具有時代感,也極易得到大學生們的普遍歡迎。相較之下,傳統的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很好地滿足新時期的教學需求了。體育課程是與大學生身心素質提升聯系最為緊密的專業,對“全民健身”“終身體育”等國策的順利實施也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利用新媒體技術,體育教師可以打造出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側重講授體育知識、技能,以及需要注重掌握的難點問題,拋磚引玉;在課下利用新媒體平臺,如微信群、QQ群等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交流,及時解決學生的困惑。同時,在體育思政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體育新聞或是比賽影像,使學生在掌握體育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培養對體育精神、體育文化等的認同感,進而堅定理想信念和培養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在體育思政課堂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體育網絡教育平臺,上傳自己錄制的教學視頻供學生下載、反復觀看學習,或者是提供一些體育知識的拓展學習鏈接,以便讓有拓展體育視野需求的學生得到正確的指導,使他們能夠不斷地提升自身鑒別信息的能力,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創新整合新媒體技術和體育課程思政內容的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始終堅持“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切實解決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同心同向”的問題,有效地整合應用“新媒體技術+內容+設計”,使教育的形式更為靈活,更為讓學生易于接受,同時能得到更為有效的教學效果反饋。
4 結語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融合發展的方向。體育教師要正確處理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并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合理地運用新媒體手段以實現最佳的反饋效果。
(作者單位:太原師范學院體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