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月
1 對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對策
1.1加強政府主導
(1)充分利用地理環境開展全民健身。可以在現有的體育場地進行活動,可以大量的開放公園和風景區等自然環境和城市,促使全民健身活動在展開時可以有計劃、更加系統和持久。也可以適當地考慮在城市規劃建設時建設一些休閑娛樂場地,建設場地要適合群眾體育活動的進行和展開,如在空余場地建設簡易健身房、田徑場等。一方面做到了在工作的空閑時間就可以到最近的體育場地進行鍛煉;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學校的體育場地來進行全民健身鍛煉。
(2)針對體育館賽后的合理運用政府應該在思想觀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實現轉變。要順應趨勢,適應大眾需求,政府應該在財政上為體育場館基本維修費用提供保障,目的是減輕體育場館在賽后運營的負擔,提高社會服務水平,運用市場經濟來運營體育場館,在經營方式上有專門的運營公司去應對。體育場館在對外開放方面,實現一館兩制的管理方式。一種是帶有公益性的活動;第二種是帶有營利性活動,去時異形框對場館進行開發利用獲得經濟效益。
(3)政府應該加強管理和體育健身知識的宣傳,起到有效的組織宣傳作用。在廣場舞事件中,政府就是缺乏管理,造成了事件再次升級,對于集體運動項目,政府應該加大力度管理,政府要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使城市休閑體育朝著規范化發展,使體育愛好者掌握基本的運動常識。
1.2 完善管理模式
(1)科學技術創新與體育管理模式的創新是推動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而且創新水平的高度決定著休閑體育產業的活躍度。創新的休閑體育產業增長值較高,所占領的市場比重較大,在這一方面,可以借鑒美國聯賽的創新制度,美國四大聯賽的職業管理模式較為先進。以NBA為例,在球員選秀,球員轉會,反壟斷等聯賽制度是聯賽的新型管理模式,這些新型管理模式,為聯賽創造的經濟效益是可觀的,這些創新的管理模式成為美國休閑體育發展的標志。
(2)我國的休閑體育發展模式應該借鑒美國先進的發展模式,一方面打破制度壟斷,運用市場模式經營,朝著專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加強休閑體育管理的創新,轉換休閑體育發展的角度,將休閑體育產業與第三產業相結合或者是將休閑體育產業與高新科學技術相結合,打造出“中國式”休閑體育發展模式。
2 對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建議
2.1 提高體育個人運動意識
(1)思想品德的教育應當繼續增強以及引導,并且教育要帶有針對性。個人的體育運動意識的培養和塑造,首先應該把思想教育有機的滲透到休閑體育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中去,不但可以使思想教育得到明顯的提高,而且還能使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社會責任感得到提高,進而他們對待體育的興趣也可以繼續得到增強。
(2)人們體育情感的產生和發展的重要途徑體是體育競賽,所以發揮體育競賽的激勵作用是非常必要的。體育競賽的參與與一般的休閑體育參與是有很大不同的,競賽參與不光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并且還體現出技術、戰術與個人身體素質的較量,更重要的是這是出于參與者自覺自愿參與的一種較量,在這個過程中,參與者就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進行參與。這里所說的體育競賽,不僅包括運動型競賽,比如運動會等一類的,并且還包括健身,體育知識競賽等一切非正式比賽。
(3)適當加強和發揮體育宣傳的導向作用,充分發揮體育宣傳的導向作用才能有效培養個人的體育意識。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個人對體育的認識觀念,正確區分競技體育與健身體育的區別和聯系,從而使個人參與體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到加強;另一方面,由于體育的根本在于實踐,因此要引導個人直接參加體育與鍛煉。體育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以及體育習慣的養成,只能通過實踐來進行。
3 結語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的社會矛盾也發生了變化,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從溫飽方面向更高的生活品質方面有了進一步追求,但我國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還是比較落后,規模較小、質量較低、有效供給不足,而且還存在著一些障礙,所以我國應加快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的腳步,發揮市場機制對體育資源的配置,讓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到體育產業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創新全民健身等運動項目、激發群眾參與到體育活動的熱情,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既有了全民健身的新方式,也更加挖掘了體育消費的潛力,進而推動了體育產業向縱、深發展來拉動內需,基本上可以全面實現全民健康與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
(作者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