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廣開
背越式跳高是一項體現“跳”的田徑項目,它的理論知識不可忽視。運動員在練習跳高前,教練也會為他們講解跳高的理論知識,比如這項運動的歷史、跳高的等級標準、跳高時助跑的技術要素、運動員在助跑時易發生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措施。本文將根據背越式跳高起跳技術的理論和實踐這兩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跳高是田徑賽場上一項重要的競賽項目,簡單有三個過程,分別是助跑起跳、過桿、落地。運動員一般采取各種半徑弧線的助跑方式,助跑的步伐一般為八到十二步,而裁判會以運動員越過橫桿上的高度來評判運動員的成績。跳高運動雖然只有三個過程,但每一個過程的完成方式千差萬別,類型各有不同。例如跨越式過桿、滾式過桿、俯臥式過桿、背越式過桿等方式都是歷屆運動員總結出來的著名過桿方式。其中背越式跳高是在跳高過程中運動員將身體中心放在腰部再提高身體中心使腰部呈現拋物線姿勢向上躍起并甩腿越過橫桿,過桿后以背部落墊的方式落地的一種跳高方式,最先被稱為福斯貝里式跳高,這篇文章將根據背越式跳高技術來談談它的起跳技術理論與實踐要點。
1 建立正確的背越式跳高技術的理論概念
大多數教師會根據運動員或者學生對于背越式跳高這項運動的學習情況去安排理論知識教學,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運動能夠合理接軌,但教學中他們往往不注重教學方式對學生理論知識的作用。學生在接受理論時,教師一定在教學方式上要加以引導,這樣才能讓學生發揮內外力作用,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科學的背越式跳高動作的技術概念。而背越式跳高的技術概念包括助跑技術要素和起跳技術要素,背越式跳高中助跑一般為鐮刀型弧線助跑。教師在講解助跑技術要素時應該主要給學生講解助跑的技術特點和助跑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提前總結助跑易犯的問題,并充分講解助跑時的關鍵點。在講解起跳技術要素時,教師要注意給學生分析起跳時的腳位。只有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背越式跳高技術概念,才能有助于讓學生對背越式跳高建立正確的表象,使學生對這項運動有更為直觀的理解。這項運動對于學生來說不能停留于圖片上的欣賞與學習,更重要的是理論知識與親身體驗的實踐性學習。高中學生親身實踐背越式跳高可以使其更勇敢地挑戰自我,養成探究性的學習能力和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例如,大多數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背越跳高技術概念時,會事先進行背越式跳高課程教案的整理,而課程教案的設計應該分為指導思想、教學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重點和難點歸類以及教學目標六個部分。其中教學理念是讓學生在這項運動中貫穿健康的理念和思想,同時要求教師關注個體的差異,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為學生學習背越式跳高的技術概念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而教材分析主要分析的是助跑和起跳環節。教學目標上,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背越式跳高運動的參與感,讓學生發展有關于這項運動的技能,使學生利用這項運動使身體在具備跳躍能力、靈活性和協調能力的基礎,逐漸擁有一種身體和心理上的健康。背越式跳高的課程學習與其它項目教學一樣,教師要注重教學的方法和教學手段。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示范法和游戲類型的知識競賽法,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督促他們進行動作的觀察、表象的訓練以及模仿練習,并在每一節課程之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從而達到學生對于背越式跳高知識的熟練掌握。
2 學習正確的背越式跳高助跑環節的完整技術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線并不是直線,其是稍有彎曲的曲線,這種稍有弧度的曲線可以讓學生在助跑環節加快速度,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運動員在助跑環節發生滯留、停動和減速的現象。假如運動員在助跑環節曲線的弧度過大,助跑過程中的一部分力會導致運動員身體外傾,這會導致在起跳環節中運動員力量的損失。但若運動員助跑的弧線角度小,運動員的身體會向內傾,這便會加大運動員對于身體的支撐力,對運動員的助跑則有積極的作用。而運動員助跑時最后一步與橫桿的角度也十分重要,若與橫桿的角度小于20°或者大于30°,很大程度上會導致運動員在身體騰空后,與橫桿的垂直位移距離過小或過大,沒有一個適宜的中間度,這容易導致運動員在這項運動過程中身體下落位置超出軟墊所在的安全區域而遭受損傷。因此,教師要傳授學生正確的背越式跳高助跑環節的完整技術,以便于學生規避前文所述的弊端,使之更好地利用好這項運動來提升自我素養與素質。
例如,在背越式跳高的實踐課堂上,教師首先要交代學生的任務是助跑的任務,讓學生明確助跑的目的是獲得水平速度,而助跑也分為直線助跑和曲線助跑,直線助跑類似于學生短途跑步中的沖刺技術,運動員在這個過程中重心要高,身體要前傾,后腳的腳后跟要有力地蹬向地面,前腳要積極地抬腿,同時助跑過程中兩臂也需要大幅度的擺動。而采用弧線助跑技術時,運動員的身體往往都會不自覺地內傾,此時身體外側的手臂和腿需要大幅度的擺動,這時學生應該注意頭、身體和腿應該處于同一條相對傾斜的線上。此外,學生在學習助跑技術時還應注意幾點,弧線助跑技術雖然有助于讓運動員在助跑時感受到跑步時的節奏,但運動員在使用這項技術時應該注意要在保持前期的助跑速度快的基礎上提升后期的速度。
3 背越式跳高起跳環節的實踐要點
背越式跳高的練習中若學生在起跳時腳位不正,則會導致受傷或者起跳發揮不理想,還可能導致運動員起跳后在空中難以轉換方向,所以起跳時的腳尖方向即腳尖之間所呈現的角度十分重要,這也是背越式跳高中所說的腳位。背越式跳高的初期學習者在起跳時的腳位會呈八字形狀,這種平常的站姿放腳動作,則會導致運動員的橫向過桿速度加快,這時運動員身體縱向的速度會減小,可能會發生沖桿現象或者使運動員的腳跟受到損傷的情況。
所以教師在練習起跳環節的訓練要點時,首先要讓運動員放正腳位,適當地在墊子上進行起跳練習,教師在學生訓練時要時刻注意對他們強調背越式起跳時應該沿直線放腳起跳這一點。在訓練時,注意讓學生把起跳點反復丈量到位,在助跑起跳時控制好起跳點與橫桿的距離,確保運動員起跳過竿時的身體空間。學生在助跑起跳訓練時,需重視對身體的控制,以及起跳腿力量的訓練,可多做弧線跑跳練習,這樣有助于學生助跑起跳技術動作的定型。
4 結束語
體育教學大綱貫徹背越式跳高的學習之中,其指導思想是健康第一,依據的是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標準。背越式跳高不僅要讓學生體驗到這項運動的運動技巧和運動要領,更要注重學生對于這項運動的主體觀念和情感體驗,而背越式跳高也不僅僅是跳高的唯一方式,教練要根據運動員的自身情況為其選擇適合的跳高姿勢進行練習,啟發運動員通過觀看著名跳高運動員的比賽瞬間的視頻和講解,建立對背越式跳高的初步動作印象,要讓運動員體會到助跑的節奏感和起跳力度的控制感。此外,背越式跳高不僅需要運動員對高級跳高動作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也需要其利用自身條件進行動作創新,所以運動員在采用這種跳高方式時應該積極、大膽地表現自我,尋找適合自己的最佳助跑方式和最有利于自己跳高的起跳點。
(作者單位:儋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