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應用型本科院校美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提高大學生人格魅力、審美能力等方面有著突出作用,在推動大學生全面發展上有著關鍵性的意義。本文以哈爾濱華德學院美育工作的特點為例,進一步闡述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給出相應的建議,以供其他高校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美育工作
在現有政策要求下,應逐漸加大對高校美育教學工作的重視度,嚴格貫徹領導精神,按照教育部的決策部署,結合教育廳的工作要求,有效落實《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教體藝廳[2006]3號)和《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譽工作的意見》(教體藝廳[2019]2號),推動美育教學改革的深化落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校園文化建設
目前,高校逐漸加大了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力度,了解其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并通過對古今教育學家思想理念的吸收,從不同維度開展深入分析和探究工作,力求提高人才綜合能力素質,在校園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蘊。經過多年努力與實踐積累,在現今教學中,將個性培養和全員成才教育作為核心教學理念,希望在該理念的推動下,能夠培養學生大愛、榮譽、堅韌的美德和精神,并在此基礎上,對院校進行科學調整,在原有基礎上,融合軟實力及名校戰略等相關內容,在鞏固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落實職業教育與志向教育等多方面內容,規范學生的行為和思想,拓展學生的眼界與格局,為其日后發展打下基礎。同時在改革中,將修身養性、勞動實踐等內容貫穿其中,陶冶學生的情操,組建健全的人格,實現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目標。以“四育人”為導向,營造整體育人氛圍,注重品牌塑造,提升學生的行為文化素質,通過三個培養,落實“側重個性培養、全員成才教育”育人理念。
二、拓寬工作路徑,創建完善的美育課程體系
在教育教學中,院校應貫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教體藝廳[2006]3號)的相關內容,建立完善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對藝術課程加以優化和調整,豐富教學內容,滿足教學需求。現開設課程有音樂、舞蹈、戲曲戲劇、影視等。
增設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和任意性選修課程,包括:《美術鑒賞》、《影視鑒賞》、《優秀影視作品賞析》、《色彩心理學》、《走進故宮》等,此外我校結合龍江地域特色,在冰雪雕塑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實踐,目前已經獲得了國內各項冰雪雕塑賽事的金獎大滿貫,也奪得了多項國際雪雕賽事的獎項,這是國內高校中的唯一一例。因此,學校還開設了《冰雪雕塑藝術》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藝術課程,增加學生對冰雪及雕塑的興趣,已形成了濃厚的氛圍,也形成了學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特色。
三、深挖第二課堂美育內涵,播撒美育種子
學校作為育人的重要場所,除傳授文化知識實現育人要求外,環境育人也是需要注意的重點內容。院校在新生入學時,會組織迎新晚會、校慶文藝匯演、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節等,為我校學生提供展示藝術成果的舞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展現自身實力和特點,創造屬于自己的舞臺。
院校還需加大對社團活動的重視力度,通過社團活動的組織開展,提高學生的藝術氣質,激發學生的表演熱情,如舞蹈團多次參加國家、省級、市級的各類文藝演出,其編排的舞蹈作品《阿里郎》、《永遠的沖鋒號》、《追憶1911》、《夢嫁》、《力量》等均在國家、省級、市級等各類舞蹈大賽中獲得驕人成績。
四、以景育人,進一步拓展校園文化的美育作用
作為哈爾濱最美的大學之一,校園內自然生態景觀的合理應用,也需滿足育人要求,為教學活動的高效進行創造良好環境。該校內山水相擁,四季如畫,校園內建設了較多主體景區,并借助退役戰斗機、坦克等景觀實物,渲染校園氛圍,讓學生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再者,校園內還建有教育家紀念園、思源廣場、啟峰山等文化育人景觀,打造館園結合、研學融合的環境氛圍,建設大型文化石、問渠湖、啟峰山、勵耘亭、教育家紀念園等文化景觀,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提供助力,最終改善學生的思想品質。
五、總結
本文結合哈爾濱華德學院的實際情況,針對高校美育工作的現狀,從加強學生人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出發,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學生社團活動以及美育環境四個方面闡釋了美育工作的協同育人的機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立德樹人”視域中的新時代高校美育理念建構[J].夏侯琳娜.理論學刊.2020(02).
[2]“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公共藝術課混合式教學分析[J].顧濤.無線互聯科技.2019(23).
[3]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教學的新趨勢與新挑戰[J].曾嶸.戲劇之家.2017(23).
[4]新時代美育的使命與實踐方略[J].趙伶俐.人民教育.2019(06).
作者簡介:孫曉瑋(1986-),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新媒體,影視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