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望寬
【摘要】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叛逆心理較強,再加上受到高考壓力帶來的影響,導致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在德育教育開展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對以生為本這樣的理念進行滲透,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德育教育在開展的過程當中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的做到以生為本,讓德育教育的開展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關鍵詞】以生為本;高中德育;對策
一、構建以生為本的高中德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將以生為本理念作為導向,將展現出非常強大的作用力。首先,能夠有助于德育的創新。通過以生為本思想理念的導向,讓傳統德育的弊端和問題得到改變,實現教育模式的更新。其次,有助于學生的綜合和全面發展。在德育教育當中,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心理素質、思維品質、認知水平方面得到不斷的提高,使學生能夠磨練意志力,獲取到精神滿足感,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教育效果。最后,也有助于國家人才計劃的大力推動。在現階段,我國需要的并不是只懂得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更加需要具備較強責任意識、對國家忠誠、德才兼備的優質人才。所以,通過德育教育和以生為本理念的良好融合,就能夠實現品學兼優人才的培養,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二、構建以生為本的高中德育教育模式的對策
1.挖掘學生優勢,優化德育教育。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學生正處在青春期,自傲和自負心理都是較強的,在日常成長和發展的過程當中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特別是教師的鼓勵,對于學生來說將產生非常大的催化作用。所以,在以生為本理念下,在對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點亮學生,也就是在德育工作開展中應該善于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優勢,讓學生充滿自信,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的優勢,成為學生成長的階梯。
2.關注心理需求,優化德育教育。在以以生為本理念作為導向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對學生的心理動態加以尊重。通過這樣的方式帶動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獲取到更加全面的進步。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的心理正處在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在此階段下,就應該通過德育教育的實施,讓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良好的構建。
例如,在日常德育管理的過程當中,當發現學生之間出現矛盾時,教師不要第一時間去評判對與錯,而是讓學生換位思考,來實現自我反思。之后就可以讓學生互相道歉,雙方處在平等位置,不斷的進行協商和溝通,讓問題得到良好的解決。在班級當中,教師也可以將心理教育作為主要的核心,對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進行開展,比如主題班會、座談會,讓學生暢所欲言,對自己的心理煩惱進行傾訴。為了更好的保護學生的小秘密,教師也可以在班級當中設置心靈信箱,讓學生以匿名的方式將自己的煩惱寫在紙條上,投入到信箱內,教師定性回復。讓學生諸多的心理問題得到化解,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德育教育效果。
3.加強制度構建,優化德育教育。要想讓德育教育的開展效果變得更好,并能夠體現出以生為本的思想理念,在日常德育教育工作當中,教師也應該對制度積極的進行構建。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的良好發展提供保障,讓學生的言行有據可依,朝著正確的方向上不斷的前進和發展,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現階段,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中生接觸外界信息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寬泛。但對于高中生來說,部分學生還存在著無法辨別是非的情況,所以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和思想的侵襲,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一方面在班級內部,就可以對班級規章進行構建,可以以民主探討的方式,對班級當中的各項制度進行明確,既要展現出制度化,也應該不失人性化,讓學生可以在日常當中予以遵守;另一方面,也應該在校園內部構建優質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可以受到來自于良好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使得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在無形當中讓德育教育的效果變得更好。
4.借助實踐活動,優化德育教育。高中生具備活潑好動的特點,在德育教育開展的過程當中,假如一味的采取說教式的方式,學生是很難接受的。所以,在日常當中,也可以在以生為本思想理念的引導下對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大力的進行開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當中深化體會,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學校內部可以開展一些文明禮貌活動、尊師活動等等,讓學生可以反思當前行為上的不足,并能夠朝著良好的方向鍛煉和發展,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的做到品學兼優。而在學校外部,也可以對社區資源積極地進行融合,大力的開展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比如孤兒院的故事匯、敬老院的幫扶計劃、環衛工人半日體驗……都可以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當中懂得尊老愛幼、愛護環境、互相幫助、奉獻社會等等,讓德育教育在實施的過程當中效果更好,真正地與學生當前的身心發展規律相吻合,讓理想的教育成效得到達成。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將以生為本作為導向,關注學生的需求,對高中德育工作進行大力的推動是非常重要的。能夠使得德育教育在開展的過程當中更加具備針對性,讓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達成。在這其中,主要可以通過挖掘學生優勢、關注心理需求、加強制度構建、借助實踐活動,使得德育教育效果得到優化。
參考文獻:
[1]馬鳴.新媒體環境下普通高中學校德育工作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21,(24):78-79.
[2]楊小平.在高中政治單元教學設計中凸顯人本屬性[J].現代教學,2021,(1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