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華
摘要:隨著我國網絡直播多強鼎立局面的確立,2019年下半年,我國的直播行業開始逐漸步入正軌,互挖主播、互相詆毀等惡性競爭現象開始減少,但擦邊球、網絡詐騙、網絡道德影響等問題仍然時有發生。五五開事件、喬碧蘿事件的出現不僅讓觀眾大跌眼鏡,也為直播行業的從業者提出了新的難題,作為一個規模宏大,影響廣泛的全國性產業,讓直播在內容和運營上同步進步,是目前的網絡直播亟需解決的難題。
關鍵詞:網絡直播;內容規范;策略
1.網絡直播內容生產面臨的問題
1.1娛樂化
當技術發展到Web2.0時代,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互聯網用戶呈現出爆發性的增長,網民的刺激、偷窺、臆想等對荷爾蒙的欲望追求為秀場直播平臺的興起提供了良好土壤。YY、9158、六間房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秀場直播平臺興起。秀場直播平臺又稱互聯網演藝平臺,依托于網頁或客戶端展示技術,為具有表演才藝(包括演唱、電臺NJ、脫口秀等)的社會個人或組織提供的即時的表演創作和分享的平臺,屬于互聯網社交和娛樂平臺。縱觀整個直播市場,主要還是以游戲直播和秀場直播為主,雖然也有新聞、股票、教育培訓等嚴肅內容,但是娛樂依然是網絡直播不變的主題。
1.2低俗化
網絡直播出身于互聯網社交社區,與傳統媒體更多地關注主流文化以及優勢話語權不同,網絡直播更多地關注社會亞文化和“草根”階層的話語權。在這個相對自主的社區中,主播用戶以及參與互動的受眾隨心所欲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展示自己與別人相同或不同的一面。寬松的話語空間在帶給網民說話自由的同時,也為一部分網民的低俗需求提供了可能。加之網絡直播平臺和網絡主播對經濟利益的追逐,使得網絡直播內容空泛無聊,有的甚至充斥著色情和暴力等。譬如2016年,斗魚TV出現“直播造人”以及女主播郭Mini充滿性誘惑的不雅視頻;“快手”直播平臺出現生吃金魚、面包蟲,殯儀館火葬等視頻等。除了網絡主播為了“吸粉”不擇手段外,也有些受眾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粗言穢語。
1.3同質化
目前,我國各類型網絡直播平臺已突破300家。然而,縱觀各大直播平臺,都是以游戲直播和秀場直播為主,游戲、顏值、獵奇等內容是直播的重要元素,直播內容的同質化現象嚴重。以YY、斗魚、熊貓、9158、愛奇藝直播中心為例。這5個平臺,80%的內容都是游戲、秀場、戶外和生活。其中,游戲和秀場直播是各個平臺的主打直播內容。只不過有的直播平臺更偏重游戲直播,比如斗魚、熊貓、愛奇藝直播中心,有的直播平臺更偏重秀場直播,比如YY和9158。平臺之間只有個別的直播內容不同,像YY的“文玩”,愛奇藝直播中心的“萌寵樂園”和“Ipanda”,9158的“在線交友”。但是這些特色內容處于各直播平臺的邊緣地帶,沒有得到平臺較多的關注。直播平臺內容的同質化,帶來的是平臺之間的雷同,用戶在任何一家直播平臺都可以得到同樣的需求滿足,便不會鐘情某一家平臺。平臺的用戶黏性較差,使得平臺只能靠主播留住用戶,大大增加了平臺簽約當紅主播的成本。
2.內容規范把好生產管理關
2.1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完善的監管機制
一是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改變政出多門,推諉扯皮的現象,提高互聯網直播管理的實效。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內容生產門類已經不再截然分明,傳統的部門職權分工方式和權力架構,難以適應當前媒體融合的狀況,必須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提高網絡直播監管的實效性。二是建立健全明確具體的管理法規。為網絡直播監管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由于一些法規條文的界定不清晰,在操作的過程中出現難以執行的現象。因此,法規的制定還要注意具體明確,便于操作執行。
2.2加強行業自律,打造優質健康內容
網絡直播內容生產的主體可以分為四類:一是網絡直播平臺。二是在網絡直播平臺發布直播節目的網絡主播。三是觀看互聯網直播節目并參與互動的用戶。四是其他視頻制作單位。比如電視臺、電影制作公司等。同時,加強對平臺主播和互動受眾行為的監管,維護平臺的健康發展。網絡主播也要增強自律意識,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平臺對直播的要求,確保直播內容健康。觀看直播并參與互動的用戶,在發布互動內容時,注意自己的言辭,文明用語,共同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環境。
2.3強化特色,增強平臺用戶黏性
縱觀整個直播行業,游戲與秀場直播占取了半壁江山。要避免直播產業變成一場泡沫,網絡平臺必須強化內容的生產。首先,加強自制節目。隨著資本的趨于冷靜,未來的網絡直播更多的是靠內容取勝,UCG的生產模式將逐漸被PCG的生產模式取代,直播平臺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策劃有自身特色的節目錄制播出,不僅可以提高節目的質量,也可以增強平臺特色。其次,強化與傳統媒體的合作,利用傳統媒體在內容制作上的優勢,提高節目質量。傳統主流媒體也可以通過與用戶規模大的網絡直播平臺合作,直播內容精良的節目,傳播主流文化,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與亞文化的對沖。
2.4提高主播準入門檻
在全民直播時代,網絡主播來自于不同的背景,隊伍巨大而龐雜,素質良莠不齊。這也是網絡直播內容多數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提高網絡直播門檻,實行網絡直播職業準入制度,對于提高網絡直播內容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均已實行職業準入制度。網絡直播作為一個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傳播形式,有必要對其從業人員實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在實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時,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有利于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結束語
隨著網絡直播的深入發展,網絡直播內容綜藝化、精品化和專業化的道路也會繼續深化。另一方面,逐漸規范市場環境和激烈的競爭環境也必定會催生出更多新奇的直播內容。但無論如何,作為大眾媒體的一員,網絡直播在內容的選擇上應該更加深入和謹慎,從而確保整個網絡直播行業的規范化。
參考文獻
[1]賈毅.網絡直播的失范與規范[J].中州學刊,2019(08):167-172.
[2]廖正.網絡直播平臺與網絡主播的合同爭議及法律規范[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3):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