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磊 朱梅新 李強 孟令凱
我國正在通過加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實現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而“立德樹人”的本質不僅僅是有德之人,其精髓更在于“立”與“樹。”而這“立與樹”定然需要在課程實踐中實現。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社會調查法結合啦啦操運動的項目特點、教學內容以及訓練要點對課程思政與啦啦操課程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以此深入挖掘啦啦操在德育、體育、美育等教學任務中的教育功能,使課程與思政真正融合,以德促體,以體育德。借此推動課程思政的實施以及啦啦操項目的發展。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過程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而如何在有效開展課程思政的同時又能發展并提高各個學科課程的教育功能,這是個問題。體育課是一項是以身體活動為主的課程,那么體育教育的方式便是以體育人。啦啦操項目作為一項特殊的體育運動,不僅在體育教育方面具有價值,在育體的同時更是可以,以體育德,以體育美。今天,中國教育正行走在課程思政的這條探索之路上,如何真正開發出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最大的價值?又如何使啦啦操項目在高校教育中發揮其多種育人功能。筆者認為這需要在課程教學實踐中探索,且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科學地檢驗才能實現。
1 課程思政的內涵與教育意義
教育學書上寫到“中國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德育是我國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的重要一環。近幾年,學屆內對于課程思政的所下的定義數不勝數。所謂課程思政,邱偉光認為,“所謂課程思政,簡而言之,就是高校的所有課程都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閔輝認為“課程思政”是一種整體性的課程觀。何玉海認為“課程思政是指通過運作整個課程,在全員參與下,對學生予以全方位、全過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與過程,它既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又是一種教育方法。”譚澤媛認為“課程思政是指學校利用所有非思政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一個體系。”究其根本不論將課程思政定義為何,它都是隨著社會歷史發展必然出現的。而在有關課程思政概念的研究中,爭議最大的便是“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之間的關系。目前高校所開設的思想政治課程包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以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傳統的思政課程,在高校教育當中由于其是副科,對于非專業的學生來說,很難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使得思政課程的教學成效大打折扣。近幾年來通過學屆對課程思政理論的深入研究,何玉海學者將其二者的關系概括為“包含論”與“補充論”。譚澤媛學者認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正好構成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完整體系。綜上所思,筆者認為:既然課程思政的推出是為了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其教育意義在于培養出真正有德之人,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不應只僅僅停留在理論與精神教育層面,更應該結合實踐,使學生有切身體會。課程思政則很好的補足了思政課程這一短板,將思政融入各個學科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其所具有的教育價值也不僅僅是使學生在精神層面擁有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更是通過各個學科課程在理論與實踐的教學過程當中將良好的道德品質浸潤到了學生的日常行為及實際行動中去。
2 高校啦啦操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訓練要點
啦啦操不僅是一項兼具運動力學與舞蹈美學的運動項目,也是一門可以同時對學生進行育德、育體、育美等教育行為的體育課程,其教學內容及教育過程當中更包含著多項思政元素。啦啦操的分項主要分為花球啦啦操、爵士啦啦操、技巧啦啦操。每一項的訓練內容各有側重,但都異中有同。啦啦操各個分項都有著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以及訓練要點。見表1
3啦啦操教學實踐中所具備的育人功能
3.1 理論教學
啦啦操起源可育虛心求教。在啦啦操教學中,不僅要向大學生傳授運動技能,更要進行理論教育,傳授與之相關的體育文化,如啦啦操的發展歷史、藝術與娛樂文化、服飾與器材文化等。大學啦啦操體育文化來源于美國啦啦操文化,啦啦操運動在美國已經擁有100多年的歷史,校園普及度以及注冊會員量極高。而啦啦操運動雖然傳入我國較晚,但于2002年便列為了正式比賽項目。據所述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更是一躍成為了風靡全國的體育運動,出現了一批專業的啦啦操隊伍。可見啦啦操運動傳入中國之后就得到了大力推廣,而作為啦啦操運動的初級選手,我國通過不斷學習與進步已經取得了諸多榮譽,這些成績的來源是因為我國教育界一直秉持著地虛心求教的態度,取長補短。因此在這些理論的教學中能夠使學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以育其謙虛之心,求教之態。
風格創新可育民族自信。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啦啦操還主分為花球、爵士、街舞、技巧四個分項隨著項目的發展近些年來我國啦啦操項目更是融入了蒙古舞、新疆舞等多種民族舞蹈,對項目進行創新,使啦啦操項目越來越多元化,而這些項目都有著不同的理論基礎,因此教師在進行技能教授前,需讓學生充分的理解其概念,這不僅使學生先在理論層面對各個分項的風格及學習要點具有了明確的劃分,為感知層面的學習與身體訓練建立了良好的基礎,也在學習過程中加深了民族文化的教育,使之感民族之魅力,立民族之自信。
3.2 技能訓練
3.2.1 身體素質與基本功訓練育體育德
啦啦操項目中的任何一個分項,必須對運動員身體各部位的力量、耐力、柔韌、協調、靈敏等能力進行高強度的訓練,以便為成套動作的訓練奠定基礎。除此之外,每個分項在風格類型及競賽要求上又有較大差別,還需針對不同分項進行特定的基本功訓練,如芭蕾爵士需要加強柔韌、控制以及肢體延伸能力的訓練;花球啦啦操需要加強手位控制以及腳步移動方式等能力的訓練。
因此這些身體素質與基本功訓練具有非常大的育體功能。不僅可以提高身體各項素質改善身體形態。且由于該項目受場地限制較小,運動強度也可自由調整,是一項非常好的有氧運動,長期進行訓練還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身體正常發育,改善生理機能,降低肥胖發生率塑造出優美的身體形態。
而在育體的同時也伴隨著育德功能的產生。身體素質的訓練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在到處充滿現代化,學生基本無需進行體力勞動的今天,是非常重要的。而不同分項的基本功訓練,由于掌握難度較大,也可以培養學生鍥而不舍,敢于超越自我的精神。
3.2.2 成套動作的教學、自學與創新能力訓練育體育德
在啦啦操成套動作的教學中,相較于基本功訓練,成套動作的數量、復雜性以及靈活性的難度都有了顯著增大,且在這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多種訓練方式,初期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自學為輔;到了中期以學生自學為主;而后期當學生技能穩定時會著重發展學生的創編能力。因此對學生的記憶速度、身體協調能力、靈活性以及模仿學習等體育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有著顯著的作用。同時也在學生被教學、自學、自我創編的過程中,很好的培養了其虛心求教、堅強勇敢、敢于創新的優秀品質。
3.2.3 藝術表現力訓練育美
在啦啦操訓練中運動員藝術表現力的訓練也是一大要點。由于運動員首先需要有欣賞形體、音樂、服裝、表情以及肢體表現力的能力,其次其視覺聽覺等感受器官也應有健康且正確的審美水平,才能有效的將其轉化為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因此在表現力的訓練當中不僅培育了運動員的精神面貌、美化了身形體態、提高了審美能力,也發揮了啦啦操運動的美育功能,實現了以美育人、以美培元。
3.3 競賽模式育體育德
3.3.1 個人賽
啦啦操雖然是以團體競賽為主,但其競賽方式當中也包含個人競賽,以分項為前提,每個隊伍派出各自隊伍的隊長或主力進行比賽,這對于習慣于團體競賽的啦啦操運動員來說,不論是心理素質還是專業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是個人戰,但運動員背負的也是全隊、學校甚至是國家的希望和榮譽。
因此在育體方面個人競賽的模式更加激發了運動員的運動潛力,使其專業技能更進一個臺階。在育德方面更使得學生的榮譽感、勇于承擔的精神、抗壓能力、團隊凝聚力以及愛國主義情懷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3.3.2 團體賽
當代大學生在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下缺乏集體主義精神、任性、自私,有違我國教育的育人理念。啦啦操是一項以團體競賽為主要競賽模式的運動項目,除專業技能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團隊的配合,集體動作需要隊員的整齊度,配合動作更需要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不僅如此,在技巧啦啦操的團體賽中,例如拋接等難度動作更是考驗尖子與底座之間的配合與信任。
因此這種競賽模式在極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德育起到了顯著作用。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規范自我行為,修正過于自我、任性等性格缺陷。并且有效的樹立了集體主義精神。而這些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也會促進運動員的專業技能進一步提高,從而取得更加優異的競賽成績。
3.3.3 與其他運動項目混合競賽
最早期,我國啦啦操是以一種表演形式出現在CBA賽場的。伴隨著籃球比賽同時進行,發展到今天也仍然有許多這樣的競賽形式,例如每年的中國大學生室內五人制足球比賽,每個球隊都有對應的啦啦操隊伍共同參賽。這不僅增加了足球、籃球等賽事的趣味性以及觀賞性,更推動了啦啦操運動的發展。
而在這種競賽模式當中,啦啦操隊員需要對球隊的比賽進行加油助威,這極大地鼓舞了球隊的士氣。同樣球隊的比賽情況也會激勵到啦啦隊員們。這種榮辱與共,使每個隊員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齊心協力,讓他們在精神層面產生了極高的歸屬感與認同感。使得每一位運動員都能夠在實踐中體會到集體、團隊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在育德方面進行了團結合作的品質教育。在育體功能方面,極大的豐富啦啦操項目的體育文化,擴寬了啦啦隊員的視野,為啦啦操項目的創新提供了素材。
4 結語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近代以來這句話流淌在中國兒女的血液中,扎根在中華民族的精神里。多年來高校教育中的思政課程便是為了“文明其精神”,體育課程便是為了實現“野蠻其體魄”。筆者認為啦啦操項目本身包含多種育人功能與思政價值。同時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其本質特征就是身體活動。這一特征使思政教育不僅僅停留在學生的精神層面,并且經由教學實踐將良好的思想品德轉化為了實際行動,更通過實踐使其得到了強化,這種良好的循環不僅促進了我國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實現,更加放大了啦啦操課程本身的育人功能。由于啦啦操運動是現代一項新興的體育項目,其在理論教學、技能訓練以及參賽方式方面非常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使得啦啦操不僅具有育體功能,其在德育、美育中也可產生多種教育價值。
(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