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從南湖紅船風雨飄搖到世界矚目、領導民族復興,百年來,無論是革命、建設年代,還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都是緊緊依靠人民,創造不朽偉業,而中華民族的民心也始終緊緊系在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后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完成脫貧,這在事實上標志著全國脫貧攻堅任務順利完成。在建黨百年即將到來之際,經過艱苦奮斗,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終于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全面脫貧的偉大飛躍。
實現全面小康、消除絕對貧困,這一成就、這一偉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毫無疑問,脫貧偉業順應了民意,凝聚了民心。
始終為戰勝貧困而努力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說:“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反貧困始終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幾千年來,勞苦大眾勤勞勇敢、仁人志士前赴后繼。然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無論盛世亂世,饑饉與災荒從來沒有斷絕過。幾千年來,在中華大地上真正地消滅絕對貧困,只有中國共產黨做到了。
扶貧攻堅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因為堅持了黨的領導。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強有力的政治領導是制勝的決定性因素。全國扶貧攻堅戰,以及一直以來消滅絕對貧困的所有愿望、努力,作為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站位最正義、規模最浩大、氣勢最雄偉的事業之一,絕不能缺少“主心骨”“領航員”,絕不能缺少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就一直致力于把中國人民從貧困中解救出來。從革命年代“打土豪、分田地”,實行“耕者有其田”,到建設年代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發展起工業體系,為擺脫貧困打下基礎,再到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并組織大規模、成系統的扶貧開發,中國共產黨一直領導著全國各族人民為戰勝貧困而努力奮斗著。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的扶貧信念一以貫之,黨的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并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去完成。從“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絕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的鄭重承諾;到精準扶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具體施為和創新工作;再到將精準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進行全面部署,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一樁樁、一件件,無不體現著黨中央對扶貧脫貧事業的重視,無不體現著黨的信心、決心、誠心,無不體現著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以上率下,中央如此,地方和基層便有了榜樣與方向。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使壓力一層層下達,責任一層層落實,構建了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而基層黨組織更是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切實地發揮了基層戰斗堡壘的作用,并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使脫貧攻堅落地落實,得以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離不開黨員群眾奉獻
因為堅持黨的領導,所以能夠保持政治穩定,國家大局安穩且政策具有穩定性,這是任何事業都會取得勝利的前提條件。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而脫貧攻堅的勝利也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離不開無數黨員干部群眾的犧牲奉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牢牢地站穩立場,團結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落腳點,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我們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致富有先有后,但絕不拋下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群眾。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出政策、出資金、出人才,從黨中央到地方基層,無不真情實意、真抓實干,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著想、服務。通道路、通水電、通網絡;建產業、建住房、建學校,使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形成了脫貧攻堅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十八大以來,中央、省、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投入近1.6萬億元,還有來自各種社會途徑的巨額資金注入扶貧事業;東西部扶貧協作,省市縣結對幫扶,人才、資金、技術向貧困地區流動;社會各界積極投入,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健康扶貧等,從各個層面上拔窮根。
脫貧攻堅的勝利離不開無數黨員干部、人民群眾的奉獻與犧牲。這其中,有黨選派的25.5萬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有近200萬名鄉鎮干部和數百萬村干部,他們讓鮮紅的黨旗始終高高飄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這其中,還有無數獻身扶貧事業的科教文衛人員,例如:堅守太行山,以科研成果發展林業、果業,科技扶貧的李保國;開辦山區女校,給孩子們更廣闊的天地,教育扶貧的張桂梅;發起“吉心工程”,關注解決貧困群眾心臟病問題,醫療扶貧的劉啟芳等等。
在脫貧攻堅的斗爭中,1800多名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更有無數黨員干部群眾獻出了他們的青春與熱血,他們是黨的驕傲,是民族的驕傲,他們的事業永遠刻在豐碑之上、著于史冊之中,他們的精神、他們的故事也將永遠鮮活在祖國的大地上!
聚焦鄉村振興再啟新征程
無數歷史事實證明,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辦好中國的事;而脫貧攻堅的勝利證明,只要堅持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辦成中國的事,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自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我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來算,我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新中國的成立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而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不受窮了,而且是永遠不要再受窮了。中國共產黨奮斗28年領導民族獨立,中國共產黨奮斗百年領導民族全面小康。但我們從不自滿、從不松懈,因為事業永無止境。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黨和國家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又一項重大任務,繼續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不僅要鞏固脫貧成果,更要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優先發展農業農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進一步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但只要堅持黨的領導,發揮制度優勢,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努力奮斗,就一定能取得新的勝利。
2021年是建黨一百周年,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歷史時刻。一直以來,黨團結人民,凝聚民心,前途光明奮斗卓絕,必將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