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冉


今年6月,是全國第20個“安全生產月”,主題為“落實安全責任,推動安全發展”。建筑業是一個安全事故多發的高危行業。如何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降低事故發生頻率、提高建筑工程質量,是一項重要課題。
為響應和貫徹國家安全生產政策,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推動綠色施工有效落實。6月28日下午,由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蘇州市吳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局主辦,合景泰富集團、綠城中國集團、江蘇康隆環境建設有限公司承辦,蘇州比愛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1年蘇州市吳中區建筑施工質量安全標準化觀摩暨智慧工地推進會,在蘇地2020-WG-19號地塊項目舉辦。
省建筑安監總站、市局領導、行業專家、一線從業人員等400余人通過實地觀摩和現場交流,深入了解項目標準化管理、智慧建造的優秀經驗,充分交流項目先進的工程管理理念。此次觀摩現場會,堪稱一次推進蘇州市“品質工程”創建工作的高質量交流盛會,獲得參會單位的一致好評。
智慧“介入”工地的N種方式
智慧工地就像給工地裝上了“超強大腦”,各種智慧管理措施不僅時刻防范著施工現場的安全隱患,還規范著工地作業人員,甚至延伸到環境保護層面,可以說是深度介入到了工地的方方面面。
施工單位江蘇康隆環境建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陳東介紹,為積極響應江蘇省住建廳,蘇建質安[2020]78號和蘇建函質安[2020]658號文件精神,促進企業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協同化的產業發展新變革,江蘇康隆以“智慧工地”建設為契機,“落實安全責任,推動安全發展”為主導思想,在蘇地2020-WG-19號地塊項目上全過程推行“智慧工地”相關措施,收到了一定的管理成效。
1.讓項目經理智慧地管理“人”
對項目經理來說,人是五大要素中最活躍也是最難管理的因素。蘇州市住建局推廣實名制和“蘇安碼”,解決了安全用工的難題,確保在崗信息可追溯,杜絕超齡用工和沒有接受安全教育的人員進入施工現場的問題。
以前工地上用的是最傳統也是最笨拙的辦法:去現場點人數。現在實名制系統與現場安全教育關聯,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如果沒有及時進行進場教育,門禁會提醒掃碼,并接受線上教育;同時考慮工人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教育全部采用視頻形式,工人對應自己的工種掃二維碼,就會彈出一段短視頻,通俗易懂,避免了文字交底的枯燥乏味。
作為項目經理,每天最想了解的是,工作面上的人數是否符合勞動力計劃的要求,這是確保進度計劃的關鍵所在。通過人員立體定位,能實時精準地了解到各個工作面的人數情況,大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另外,通過軌跡回放,還能追溯管理人員的過程跟蹤情況。同時實名制系統里也能實時更新各工種當天的人員出勤情況。
2.大型機械設備怎么管?
大型機械設備管理,是項目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塔吊上安裝安全監控黑匣子后,能實時監控塔吊的安全運行情況。對風速、風力、吊物重量、力矩、小車幅度、回轉角度、吊鉤高度、傾斜角度等數都能從終端和手機APP上準確獲得相關數據,什么時候能吊裝,什么時間不能,一目了然。
塔吊防碰撞系統,通過設備內置芯片和傳感器,實時感知外部障礙物,對風險進行評估,低風險時開始預警;高風險時進行報警,提醒駕駛員謹慎操作,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吊鉤可視系統讓塔吊駕駛員能實時觀察到吊鉤下方的情況,結合塔司的指令,操作更加精準可靠。
不僅如此,項目安全管理員通過移動端向云端發送司機信息,然后通過服務器下發照片到本地人臉識別儀。當班司機通過人臉比對,才能啟動塔吊。另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能,系統能抓拍駕駛室內工作場景,通過抓拍實時了解司機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
3.危大工程怎么管?
觀摩會項目現場局部位置采用了高支模體系,傳統的方法,會安排管理人員在混凝土澆筑的時候,對高支模架體采用水準儀和經緯儀測量架體變形。而現在,項目采用了“高支模安全監測系統”,能實施對高支模架體桿件受壓、傾斜、沉降進行實時數據監測。與傳統的辦法相比,具有連續性、實時性、準確性。無人值守,超限報警,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高支模施工過程中各類數據實時上傳云端保存,為同類工程應用提供了借鑒依據。
4.臨邊洞口怎么管?
臨邊洞口防護,是現場安全管理又一項重要工作。臨邊洞口被擅自拆除,導致出現的高空墜落事故時有發生。項目部在主要的臨邊洞口安裝了“智慧欄桿防拆報警系統”,能實時監控臨邊洞口的防護欄桿的狀態。當防護欄桿被拆除時,監控裝置會實時向云端發送報警信號,安全管理人員會實時收到報警信息,實現精準管理。
5.環境保護怎么做?
智慧工地,還可以保護環境。觀摩項目采用了環境監控數據實時關聯管理降塵設備,當PM2.5、P10值大于設置的限值時,能自動啟動霧炮和圍墻噴淋等降塵設備。同時,根據環境的變化,也可以采用遠程控制降塵設備,提高工作效率。
6.日常巡查怎么做?
傳統的過程巡查,發現問題都是依靠語言溝通和下發紙質整改單來實現,效率低容易出現扯皮現象。有了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后,所有的巡查記錄和整改通知都是依靠系統來完成。優點特別明顯:溝通方便,追溯性強。
7.BIM技術在施工現場的應運
蘇地2020-WG-19號地塊項目開工伊始,就通過BIM制作了三維場布,現在的場景幾乎和當時設計一模一樣;項目綜合機電、消防管線采用BIM進行設計和優化;鋁膜深化同樣采用BIM設計,將大量二次結構在鋁膜深化中進行優化,提高了施工質量和項目進度;通過BIM建模得出各樓層的工程量,相關數據導入智慧地泵的收料系統,和現場實際收料的數據進行實時對比,可非常直觀的了解各樓層混凝土材料的節超情況,為成本管控提供依據。
陳東介紹:“之前我們的管理更多的都是借助個人經驗,通過‘拍腦袋’來定方案。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預警機制來進行精準的管理,大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借助‘智慧工地’管理平臺,進行現場管理,是企業實行數字轉型必走之路!也是物聯網在建筑工地的初步嘗試。我們堅信我們的工地越來越智慧!越來越安全!”
據了解,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已成為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根據省78號、658號文關于綠色智慧示范片區建設的工作要求,對照《江蘇省智慧工地(安全部分)實施指南》,吳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已完成智慧工地平臺搭建,實現了施工現場視頻監控數據完整對接。車輛沖洗智能抓拍、裸土覆蓋AI識別、起重設備安全監控等功能模塊已經接入平臺,并將向施工一線進行推廣。
標準化規范化,建筑施工更安全
觀摩會后,各級領導及參會代表在解說人員的帶領下,現場觀摩了蘇地2020-WG-19號地塊項目的工序樣板、展示宣傳展板、標準化節點展示區等,并了解各項工程管理制度和交付體系。全面展示安全體驗、質量樣板、標準化實施、綠色施工等亮點。
據介紹,蘇地2020-WG-19號地塊積極響應吳中區質量監督站下發的《標準化指導手冊》(2021版)和省市關于“落實質量安全手冊的通知”等精神,認真學習相關流程和質量抽查要點,在吳中區質量監督站的指導下,嚴格按照指導手冊實施,認真按圖做好各道工序樣板和各種材料封樣,做到所見即所得。觀摩會現場詳細展示了項目施工現場管理和安全生產經驗,為提升吳中全區建筑工程質量提供了借鑒標本。
質量安全重于泰山。吳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屈洪飛表示,此次觀摩主要目的是通過觀摩示范項目,以點帶面,揚長避短,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提升吳中全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希望以本次觀摩會為契機引導建筑企業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完善優化安全管理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全面提升吳中全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