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張 蒲春梅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都注重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教學反思”是不可缺的一部分,通過教學反思可以總結發現本堂課的優缺點,從而再來修正教學設計,起到一個反哺的作用,那么我們可不可以把這一方法遷移到學生身上,讓學生寫寫“學后反思”,通過寫“學后反思”來復習,找漏洞,建構知識的內在聯系呢?基于這樣的想法,我們落實到教學實踐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學后反思;課堂教學;高效學習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378
蘇格拉底曾提出著名論斷:“未經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
同樣,沒有反思的學習是低效率的學習,是不科學的學習,利用學后反思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幫助學生發現還不清楚的問題,為更深刻的學習做準備。如何寫學后反思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引導:
一、讓學生充分認識“學后反思”的意義
“學后反思”是指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經歷,在學習完一個課題后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總結和反思,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以便尋求補救措施,完善自己的知識漏洞,提升學習能力的過程。它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寫好學后反思可以幫助學生回憶課堂內容,強化知識記憶,再認識知識脈絡聯系,長期堅持能大幅度提高學習能力,同時還能培養自我批判意識,有了這樣的學習環節,知識學習將變得更加深刻而有意義。
二、寫好“學后反思”的基本要點
寫出有價值的“學后反思”要抓住以下三方面:第一、梳理總結出課題的核心知識點,易錯點;第二、你是通過什么策略和方法學會這些知識的;第三、還存在什么問題或疑惑,需要老師提供什么幫助;通過這幾方面的梳理,學生會對學習內容有一個整體認識,有助于學生掌握重難點,積累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案例1:學習完氧化還原反應相關概念后學生寫的“學后反思”:
通過本主題的學習,我已經搞清楚了下圖所示的相關概念及其關系。課前我充分預習了這部分內容,大概了解這部分的重點和難點。課中我認真聽講,緊跟老師思維,對老師的提問積極思考并主動回答,認真做老師列出的例題,經過反復的強化練習,我已基本掌握了這些概念的含義,但也發現在計算得失電子數目上還存在問題,希望老師在后續能給出相關習題練習。
案例2:學習金屬鈉的性質一課后學生寫的“學后反思”:
一些要點:(1)學習金屬鈉的金屬通性時要與鐵對比學習,掌握鈉質軟,密度小于水,能與水劇烈反應這些特殊點。(2)鈉與氧氣反應時常溫或加熱生成的產物不同,4Na+O2=2Na2O,2Na+O2Na2O2。(3)鈉與水反應的現象解釋中紅、氣、球、浮、游、聲分別體現什么性質。(4)特別注意鈉與CuSO4溶液反應的方程式是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現象是產生藍色絮狀沉淀并有氣泡產生,并不是發生簡單的置換反應。(5)鈉的保存,少量可以放煤油中,大量可以用石蠟密封。
學習策略: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類比學習新知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又要特別注意性質上的差異性,學習過程中認真觀察老師做的演示實驗,抓住實驗過程中的現象思考原因解釋,并與老師的講解做對比,找出思維的漏洞和不足,反思總結規律方法,積極做筆記,為課后復習提供第一手資料。
疑惑:鈉與水反應的實驗過程中為什么產生了火花。
兩位同學的學后反思形式上有很大差別,但都梳理總結出了課題的核心知識點、易錯點,也談到了自己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同時還找出了問題,都達到了幫助學生回憶復習的目的。
三、“學后反思”的利用
老師可以通過“學后反思”回收信息,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案例1中學生對得失電子數目的計算問題上有問題,案例2中學生還不知道火花就是產生的氫氣燃燒所致,收集到這些信息后,老師備課時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的解疑答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學生之間通過相互分享“學后反思”,學習別人的優秀經驗,高效的學習方法,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讓自己從中獲得提高。
參考文獻
[1]尤小平.學歷案與深度學習[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崔允潡.追問“學生學會了什么”——兼論三維目標[J].教育研究,2013(7):98.
[3]周九平.就學法給高中學生的建議[J].科學咨詢:教育研究,2004(9):11-12.
四川省通江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