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心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380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學大綱,強調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全方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提供從事數學教學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在思想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那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呢?筆者做了一番嘗試。
一、數學現象的了解、結論的得出,學生離不開觀察——“動眼”
所謂“動眼”,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應選取有現實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內容,讓學生進行用眼觀察。通過觀察理解數學知識,強化數學觀點,提高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當我們教《位置的確定》時,教師應先結合學生自身的位置,找好觀察點,再用眼進行觀察,學生才會判斷物體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第117頁探究題:如右圖所示,是一個由9個正方體組成的立方體圖形,分別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這個圖形,各能得到怎樣的平面圖形?
在讓學生回答這個問題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小正方體擺放出這個模型,在讓學生用眼從正面、左面、上面仔細觀察這個模型,才能得到各視面的平面圖形。
二、數學知識的理解、原理的運用,學生也離不開思考——“動腦”
如圖,已知梯形ABCD中,AB//CD、∠C=50 o、∠D=80 o、 AB=2厘米、CD=9厘米,求AD的長。
我們想:若將線段AB平移到EC, 得EC=AB,從而DE=DC-EC=DC-AB=9-2=7(厘米)
又可得∠AED=∠C=50 o
∴∠DAE=180 o-∠D-∠AED =50 o
∴∠AED =∠DAE
AD=DE=7(厘米)
學生通過仔細思考,大膽想象,借助平移,就構造出等腰△DAE,從而得出AD=DE=7厘米.
動腦思考,能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理解數學原理,教師既應將其放在教學首位,也應貫穿教學始終。
三、數學知識的獲取、思想的領悟,學生還離不開操作——“動手”
新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動手實驗,從實賤中獲取知識。
動手能讓人親身體驗,切身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教“正方形是特殊的棱形”這一知識點時,讓學生做一個棱形學具(頂點處可活動),當滿足菱形有一個內角為90°時,這時四邊形會變成為正方形。
通過這樣的操作實驗,學生在頭腦形成這一數學知識,強化了“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就是正方形”的概念。
四、數學原理的揭示,技能的提高,學生更離不開“眼、腦、手”合用
“眼、腦、手”并用,首先是觀察數學現象,形成表象,再思考某些數學原理。但動手操作,親身實驗是驗證數學現象的真偽、加深理解數學原理的重要環節。
如: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第123頁的13(2)(3)題:
如上圖,左邊的圖形可能是右邊哪些圖形的展開圖?
這個問題學生難回答。
我們不仿先動手(操作)剪成(2)(3)左邊的平面圖,描成彩圖,再折成正(長)方體;在觀察哪個圖形是符合折成正(長)方體,接著又讓學生觀察,再思考,到底選取哪個答案。只有這樣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用腦思考才能很快的獲取數學知識,了解數學原理,提高數學技能。
數學知識的獲取,數學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動“眼、腦、手”。
實踐證明,數學課堂引導學生“眼、腦、手”并用,能夠有效激發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觀察數學現象,獲得數學經驗,學會數學知識,感悟數學原理,領悟數學思想,揭示數學本質,提高數學技能,享受數學人生。
湖北洪湖市濱湖辦事處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