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日益發展,現代化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前景與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單位,應當緊隨互聯網發展趨勢,對傳統服務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展開優化與調整,科學的探索圖書館發展方向。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在為公共圖書館帶來良好發展前景的同時,也為廣大市民搭建公平學習、公平閱讀的優質平臺?;诖?,本文深度分析在新時期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與服務模式的優化策略,供廣大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管理模式探索;公共圖書館;新時期背景;實踐策略分析
引言:眾所周知,公共圖書館是大眾獲取知識的核心場所,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與特殊性。如今國內多數地區圖書館受到傳統理念限制,仍然采用傳統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在新時期背景下,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早已無法滿足環境發展的需求,更無法滿足大眾的閱讀需求。為保證公共圖書館的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發揮,并且使其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對其服務模式與管理模式展開優化與創新勢在必行。
1公共圖書館發展理念
1.1秉承正確政治觀念
眾所周知,公共圖書館是文化宣傳文化傳播的核心場所,因此應當擁有良好的政治方向,在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環節注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通過宣傳、引導等方式,將精神追求完成內化,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實現這一目的,公共圖書館還需加強傳統文化弘揚效率,傳遞正能量信息,不斷體現國內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價值[1]。
1.2結構與速度形成統一
作為文化強國的重要構成部分,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極為關鍵,承擔著傳統文化弘揚、先進文化傳遞、開展社會教育等核心職能,為社會主義發展帶來了巨大支持,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民族以及城市的重要象征。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發展的影響,因此公共圖書館要緊隨國內文化發展步伐,實現由傳統管理傳統服務轉化為現代化管理現代化服務這一目標。
1.3強化圖書館發展理念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公共圖書館發展需求也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從靜態發展逐漸轉化為動態發展,從物理空間轉化為虛擬環境,公共圖書館為確保自身的優勢與價值可以得到有效體現,勢必應當從傳統空間轉化為虛擬空間,實現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為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多元化服務,這使得傳統服務模式也出現了一定的轉變,不僅需要為市民提供實物外借這一功能,并且提供數字傳播遠程傳播等服務,緊隨時代發展步伐[2]。
2公共圖書館現存問題
現代化信息發展轉變了傳統公共圖書館主要以信息收藏、信息加工、圖書保存等文獻服務方式,主要以書刊外借、參考咨詢以及文獻復制為主要服務功能,然而多數公共圖書館還主要以圖書借還等基礎服務功能為主,雖然館內設施相對齊全,且環境較為舒適,但受到機制影響、經費影響、人員影響、設備影響,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還存在一定的束縛性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3]。
2.1僵化服務問題嚴重
傳統公共圖書館主要以“等、靠、要”為服務模式,多年來也培養了大批固定用戶,尤其是很多閑置在家的中老年讀者,由于他們的閱讀習慣與圖書館極度契合,并且此類用戶現代化技術應用能力缺乏,因此較為依賴公共圖書館等信息獲取渠道,但公共圖書館雖然為其提供借閱服務,但很少對書刊的利用率以及服務效果展開思考,因此,公共圖書館更加類似于行政單位,使得圖書館的功能與價值無法得到有效發揮[4]。
2.2被動式服務問題嚴重
上述表明“等、靠、要”為傳統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而其中的等就是指用戶自主上門,服務通常是以公共圖書館為核心,可謂是圍繞著閱讀而展開,但是由于受到機制限制、經費限制、人員限制、設備限制,存在服務效率低下,缺乏工作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等現象,這也使得公共圖書服務效率始終達不到預期標準,處于被動服務狀態,這與公共圖書館發展格格不入,因此也為公共圖書館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力。
2.3勞動密集型問題嚴重
在我國部分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衡量一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通常是以圖書的流通量作為考核標準,而圖書館級別的判定,主要是通過館內文獻數量以及館內圖書收藏數量為考核標準,因此圖書館工作人員通常會加大文獻的加工量,主要對文獻進行粗加工處理,使得文獻價值與文獻效用得不到有效發揮。例如:圖書館以整本書作為注入單元期刊則將其物作為整體注入單位,圖書館工作者從書刊采集、書刊編制、書刊加工、書刊入庫、書刊管理等流程開展循環勞動,不僅勞動強度相對較大,而且工作也相對繁瑣,使得公共圖書館主要以密集型勞動為主,缺乏針對性[5]。
3公共圖書館開展管理模式創新與服務模式創新策略
3.1轉化為扁平式管理模式
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在圖書館某一特定時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發展,這種傳統管理模式也應當做出調整,才可以更好地適用于滿足新時期背景的要求。金字塔組織架構不僅局限了資源獲取途徑,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也無法突出管理效能,使得優質資源難以實現整合與集中,存在學術氣氛淡化等相關問題,限制了知識交流與渠道暢通,減弱了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因此,公共圖書館為尋求發展,應當盡量減少形式化機構,實行扁平式管理模式,這樣可以顯著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使統籌工作、協調工作、溝通工作形成完善的組織架構,進一步提升交流效率與組織效率,構建完善的知識管理體系,這不僅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必然需求,同樣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閱讀需求[6]。
3.2轉化為柔性管理服務模式
通常而言,公共圖書館主要是依靠分層管理模式來開展工作,這種管理模式注重協調各個工作環節,在每個重要工作節點都有特定的負責人完成相應的工作,實行下級對上級進行負責這一制度。如:目標下派、定額下派、承包、下派等,或許在計劃經濟背景下,這種模式的分散性特征、固定化特征確實可以使各個部門、各個崗位各司其職。然而在開放機制背景下,這種管理模式也存在著先天的缺陷與不足,難以適用于如今的資源開發、資源整合以及資源獲取、資源共享、資源傳遞。在優勢集成背景下,資源共享才可以有效發揮資源的作用與優勢,探索出新時期背景下作為機制開發的優質管理模式,這使得公共圖書館擁有極強的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當圖書館遇到阻礙或者問題時,可以發揮資源集中的優勢來應對挑戰與問題。追根溯源,柔性化管理模式可以科學地應對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與內在環境的轉變,是極為優質的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
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背景與公共圖書館發展高度契合,二者之間具有諸多互通之處,通過轉化為扁平式管理模式、轉化為柔性管理服務模式等方式,可以為公共圖書館管理工作與服務工作提供助力,使得公共圖書館獲取良好的發展前景與發展契機,發揮公共圖書館的職能與職責,為國民素質提升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媛,胡怡婷.面向《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修訂的中英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比較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1,30(1):123-131. DOI:10.13666/j.cnki.jnlc.2021.0101.
[2]郭欣萍,張建榮,趙美華.打造最有精神、最有溫度的公共圖書館——太原市圖書館"十四五"規劃編制思考[J].圖書館論壇,2021,41(1):251-257. DOI:10.3969/j.issn.1002-1167.2021.01.010.
[3]彭秋平,吳思洋.公共圖書館用戶在線口碑情感分析——以副省級市圖書館大眾點評網評論為中心[J].圖書館論壇,2021,41(6):141-149. DOI:10.3969/j.issn.1002-1167.2021.06.016.
[4]劉東亮.圖書館口述史、影像史資源整理利用與公共服務研究——以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1,15(1):117-121.
[5]吳欽欽,王珂,樊文有,等.基于連續空間需求的公共圖書館最大覆蓋選址方法——以武漢市主城區為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20,36(1):27-34,99. DOI:10.3969/j.issn.1672-0504.2020.01.005.
[6]陶琳.新形勢下公共圖書館創新非遺保護工作之探索——以杭州圖書館對國遺項目"西湖傳說"的保護為例[J].圖書館,2020,17(11):83-87. DOI:10.3969/j.issn.1002-1558.2020.11.013.
作者簡介:王偉,男,漢族,籍貫:四川綿竹,生于:1971-04,工作單位:綿竹市圖書館,單位省市:四川省綿竹市,單位郵編:618200,職稱:館員,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公共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