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林
摘要:住房公積金制度是一種保障性與互助性的個人住房資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職工住房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進城務工人員的住房需求旺盛,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住宅價格已經遠超過普通居民購買能力,住房公積金的作用逐漸發揮出來。然而,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以及居民購房需求的變化,住房公積金制度在運行管理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其保障功能被削弱。基于此,本文從組織體系、制度等方面就住房公積金管理體系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住房公積金;管理;改革
0.引言
住房公積金是單位為員工繳納的一種長期的住房儲備金,可以緩解職工購房壓力,也有利于引導我國房地產市場良性發展。然而,住房公積金制度在當前社會經濟環境下也凸顯出一些問題,在一線城市許多中、低收入局面在購房方面無支付能力,也就沒有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機會,但高收入者有購房能力,可以申請提取公積金購房,一些地區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偏低,難以跟上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幅速度,這些都說明了住房公積金管理體系有不小的問題。加大對住房公積金管理的研究,推動住房公積金管理體系改革可以更好發揮住房公積金作用,讓更多群眾受益。
1.推動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改革
良好的組織運行體系是住房公積金管理正常運行的保證,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是非營利性組織,是獨立的事業單位,當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僅對現有資金進行管理,對各個企業單位所繳納資金的長期管理能力稍差,也很容易忽視住房公積金繳多少等關乎公平的事務,而這些問題恰恰是享受住房公積金職工所關切的問題。因此,要充分發揮住房公積金的保障性作用,就需要推動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改革。
在短時間內,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該嚴格根據房地產市場的變化以及群眾的實際需要自覺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督,住房公積金如果是對公貸款,則需要將有關資金匯總至全國統一的管理機構,再通過集中委托的方式實施具體的操作,這樣就可以有效減少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濫用權力、違規操作的現象[1]。目前,住房公積金管理相對分散,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應該積極大力推動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轉型,要保證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要實現獨立管理的法人地位,同時還要堅持運管職能分離,進一步明確管理機構改革目標,即以提高職工尤其是中低收入職工自住率為目標,以促進住房公積金制度穩定規范運行為目標。綜合國內外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的有關研究,機構定位主要有政策性銀行模式、準金融機構模式兩大組織形式,其中前者的優勢在于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獨立的法人資格,后者的優勢在于改革阻力相對較小,而且可以提高住房公積金資金運作的開放性[2]。此外,還有擔保模式、基金模式等非銀行的住房金融機構可為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組織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2.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數字治理
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掀起了行業變革,也推動了現代管理學的發展,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可以推動管理改革,可以改變住房公積金管理效率低、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可以更好地滿足管理人員以及社會的需求。首先,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應該順應信息時代發展趨勢,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打造住房公積金綜合管理與服務平臺,包括官網端口、微信小程序端口等,將其作為面向群眾的服務前端,使群眾可以在該平臺內辦理與住房公積金有關的絕大多數事務,甚至可以辦理一些跨部門的業務,并將有關信息反饋至后臺,由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根據后臺信息進行處理與反饋,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還可以利用該平臺協調財政等部門共同處理業務,并最終將處理結果利用平臺反饋給群眾,從而提高住房公積金管理的透明度與科學性,也可以打擊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人員濫用職權的行為。
其次,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應該善于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去打破信息孤島,改變信息不對稱問題,在制度上進一步明確數據管理責任與權限,借助信息技術進行管理服務流程再造,在能力與資金有限的前提下與互聯網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與軟件跨部門提取數據,完善數據標準,例如當需要職工房產信息時,則可以與數據庫中的有關信息進行匹配,還可以讓人社局等單位上傳至數據庫中,打造協同管理、數字治理新局面。
3.健全系統性住房公積金制度體系
管理制度是保障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依據,新時期要提高住房公積金管理質量就需要完善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以制度進一步約束管理人員行為,從而提高住房公積金利用率。
當前中、低收入局面在購房方面無支付能力,沒有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機會,高收入者有購房能力,可以申請提取公積金購房這一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居民收入差異,各個繳存階層的實際需求不同自然不能采用單一的管理制度,否則住房公積金對于許多群眾而言就是一張空頭支票。因此,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起分層次的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公積金應該提高單位繳存比例,降低職工個人繳存比例,而高收入人群則應該適度提高個人繳存比例,減輕中低收入人群的經濟壓力。為了更全面地了解群眾住房公積金支取需求、更全面評估個人實際經濟情況,管理機構應該在制度中安排專人負責與人社局、房管局等部門合作,明確崗位職責,更好地判斷地區、個人實際租房水平與可支配收入,從而制定出更為合理的住房公積金提取制度。在此基礎上,管理機構可以根據有購房提取住房公積金需要居民地收入水平以及征信等信息重新調整貸款利率,應該向弱勢群體適度傾斜,建立起多層次的利率管理體系,更好地滿足不同收入水平群眾的實際需求。
4.結語
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住房需求不斷變化,住房公積金管理體系面臨著各種新的挑戰。為了更好地應對挑戰,就必須要針對住房公積金管理體系進行合理的調整,這就要求管理機構應該深入轉變傳統管理理念,推動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改革,堅持運管職能分離,健全系統性住房公積金制度體系,借助信息技術推動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張婧.公積金管理體制及運營模式改革研究[J].消費導刊,2019,000(039):262.
[2]杜春.基于大數據的住房公積金管理與服務創新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版,2020(15):0016-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