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靜
作文,一個困擾廣大師生的難題。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因此作文素材的積累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呢?“讀有字書,精讀博覽,廣為采擷;讀無字書,吸生活之水,開闊視野。”著名教師于漪的這段話就作了精辟的詮釋。
一、走進生活積累素材
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源泉。我們要教會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作生活的有心人。
1、學會觀察、樂于觀察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我們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教材是學生學習觀察的典型范例,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中習得觀察方法如: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抓事物顯著特點的集中觀察:聽、看、摸等調動多種器官觀察······這樣,學生才有了一雙觀察美、欣賞美的慧眼,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稍縱即逝的美。
2、走進自然,欣賞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寫作素材其實很大一部分來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一座寶庫,那里的好素材數不勝數。有意識地讓學生走進自然,欣賞生活,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去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引導他們把平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及時記錄下來。四年級在寫《校園,我的樂園》這篇作文時,我帶學生去參觀了學校的花園。參觀前明確參觀要求,參觀時引導學生從遠處和近處觀察紫藤花;從形狀、顏色、味道等去觀察。結果,學生的作文十分精彩:有的語言優美細致人微地描寫紫藤花;有的只抓紫藤花的多、香、美集中筆墨描寫;更有是將《游園不值》里的詩句活化成“滿園春色關不住,枝枝紫藤出墻來。”真是改得很妙十分應景。
二、廣泛閱讀積累素材
1、從課內閱讀中積累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
(1)素材積累的途徑-教材
學生的學習主要來源于教材,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千挑萬選后的經典之作,我們要用好教材。首先要重視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人手,用心去品味這一篇篇經典之作,感悟它們各自的精妙,在不知不覺中既受到語言熏陶又學習表達的方法。其次要加強背誦。教材中的文章它們或語言詼諧、幽默;或語言樸實無華;或文章立意鮮明、深刻……對于這些美文佳句我作了必背和選背要求,隨著背誦量和質的變化,學生在作文時就不會腦中空空了,就能言之有物。
(2)素材積累的途徑-小練筆
引導學生善于捕捉一些轉瞬即逝的片段、抓住學生的激情及時布置小練筆。學完《爭吵》一課,問學生你們在生活中和別人爭吵過嗎?學生七嘴八舌議論起來,我讓學生以《爭吵》為題寫寫,學生寫作興趣高漲,而學生的作文也令人大吃一驚,發揮十分出色。因此,只要我們找準訓練點,創設情境,通過仿寫、續寫、補寫等有針對性地訓練,長期堅持下去,定會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小練筆-它將為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作文增色添彩、畫龍點晴。
2、從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
魯迅先生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因此作為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
(1)素材積累的途徑——好書
“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文章只有廣泛涉獵,才能厚積薄發。但現在的文化市場良莠不齊,我們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每個新學期伊始,我都會向學生推薦10本左右適合學生讀的書籍;期末我又會推薦3-5本好書。并布置一定的讀書筆記,以此敦促學生認真去閱讀、去積累。
(2)素材積累的途徑-圖書角
建立班級圖書角,“讓書籍走進生活,讓閱讀成為習慣”。書籍是圖書角的關鍵,要把好書的質量關,根據班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書。在三年級上期我就發現有學生在看《小蝦》,當時我很吃驚,特意讓他給我講一講,結果小家伙講得頭頭是道,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可小覷。因此圖書角還應有部分較高層次的書,這樣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書可讀。而且還應建立健全、借書、讀書制度。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班級讀書氛圍,真正發揮課外閱讀的作用。
(3)素材積累的途徑-采集本
閱讀要靜下心來,沉下去,不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成采集的習慣:摘錄美詞佳句;概括主要內容;寫讀后感、作批注等多種形式。日積月累,長期堅持下去采集本就成了學生最好、最大的作文素材庫。
三、激發素材積累的興趣
剛開始,學生也是有閱讀激情的,有積累興趣的。但怎樣將學生這種興趣保持下去而不是“三分鐘”熱度呢?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必不可少的。
1、每周一美文誦讀活動
在閱讀中,學生積累了很多美詞佳句,作出了自己較為精彩的批注。這時,他們就很渴望能得到他人的贊賞,我班每周一的美文誦讀活動就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既使學生心理得到極大程度的滿足,又激發學生持久地閱讀,把語言積累作成一種習慣。
2、學生作文集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作文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但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就定能找到他們作文中的閃亮點。因此我們要創造一切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在三年級開始創辦的作文集一《蓓蕾初綻》就成了學生展示自己習作水平的大舞臺。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秀作文變成了散發墨香的鉛字,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他們積累素材的積極性高漲,作文水平也會隨之提升。
總之,要使學生不懼怕寫作,就要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的好習慣,只要“源頭活水來”,堅持不懈的積累,就能“清如許”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寫起作文才會文思泉涌,筆下生輝。
四川省什邡市雙盛小學 618499